父親將會退出孩子的世界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在很多家庭里,父親對於孩子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因為爸爸平時要工作非常的忙,男人一般都是以事業為中心,女人一般將家庭作為自己繁忙的中心,因此孩子跟媽媽帶的時間會比較長,平時不管爸爸在不在家都是一直粘著媽媽,面對孩子的漸漸疏遠,讓我們的老爸是寒透了心,同樣都是最偉大的愛,為什麼對孩子而言媽媽是最重要的,我們的爸爸又該如何在孩子心中占據一席之地呢?

其實每個孩子剛來到世上時,對於整個世界都是陌生的,從生理學上來講,懷胎十月,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已經熟悉了媽媽的呼吸、心跳、脈搏和聲音包括味道,所以與生俱來,他一定是跟媽媽親。

從教育心理學上來講,孩子在出生八個月到三歲之內會有分離焦慮,這個我們叫做健康的依戀行為表征。

這在教育學中是允許的,因為孩子每天接觸到的主要就是媽媽。

睜眼是媽媽,晚上睡覺前也是媽媽,所以變成了一種習慣性的思維就是想找媽媽。

但其實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媽媽是一樣的,可為什麼後來孩子的依賴向著媽媽呈一邊倒的態勢呢。

這一切還是關乎一種叫作陪伴的東西,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的呵護,家庭的溫暖,家庭的愛,在這個時候父親會因為這個家庭突然增加的一分壓力而不得不去工作,負責給孩子愛的任務就全都落在媽媽的身上,孩子的意識不似成人那般複雜,他們是最單純簡單的,對於陌生的世界總是喜歡先入為主,媽媽全天二十小時的呵護讓寶寶對媽媽產生強大的依懶性,而這個時候我們的爸爸還在工作工作,導致孩子都已經忘了爸爸的存在。

雖然孩子很快樂,但始終他所得到的愛是不完全的,在成長中父母的愛是雙重性的,缺一不可。

我們的爸爸們不要以為讓孩子過上富足的生活就是你對他最大的愛,其實所有的愛都比不上陪伴。

父親在孩子性格品質的塑造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工作繁忙,爸爸們 可以每天打電話給孩子講睡前故事。

別管孩子聽不聽,打電話這種行為不在於故事本身,其實是讓孩子熟悉爸爸的聲音,跟爸爸之間始終不斷「線」。

媽媽每天不停的給孩子講爸爸,也比不上孩子自己親身去體驗爸爸的味道。

童年是短暫的,成長也只有一次,時光不能倒轉,家長朋友們不要因為事業而錯過孩子的成長,在生活中去親身給孩子樹立榜樣,以身作則,去感受他們的世界,如果你錯過這一切,即使再多的錢你也買不回來,一旦錯過了,本該是美好的回憶終將變成最大的遺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爸,別讓媽媽一個人照顧我

內容概要現在,很多年輕夫婦的家庭分工都是一種模式:丈夫在外忙事業,掙錢養家;教育子女的任務由妻子承擔,做父親的基本不介入。有的父親對孩子的撫養教育情況不聞不問,成了孩子撫養教育的「局外人」。父缺...

世間有一種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長

世間有一種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長「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