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別讓媽媽一個人照顧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內容概要

現在,很多年輕夫婦的家庭分工都是一種模式:丈夫在外忙事業,掙錢養家;教育子女的任務由妻子承擔,做父親的基本不介入。

有的父親對孩子的撫養教育情況不聞不問,成了孩子撫養教育的「局外人」。

父缺蓆子女養育

孩子撫養教育的任務由母親一個人承擔,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有的家庭是因為父親不負責任,認為自己是做大事業的,撫養教育小孩子這種小事無暇過問;也有不少的家庭是母親主動承擔撫養教育子女的一切事務,說:「我先生工作太忙,顧不上,孩子的事,我一個人就可以,免得影響他的事業。

作為女性,有一些天然的、一般男性所不能比擬的長處,諸如感情豐富、細膩,做事考慮細緻、周到,對人關心照顧無微不至,等等。

母親懷胎十月,新生兒呱呱墜地首先投入母親的懷抱,孩子是吃著母親的乳汁,聞著母親的體味,看著母親的微笑長大的。

孩子跟母親感情更深切,關係更親近,在情感上對母親也更依戀,這都是孩子與生俱來的。

孩子從情感上樂於親近母親,也願意接受母親的教育。

母親的優勢是得天獨厚的。

把孩子交給她們撫養教育,是讓人放心的。

然而,女性自身也有她們難以克服的弱點,比較敏感、心理承受力較差、有時會嘮叨挑剔,等等。

這些弱點對孩子的性格、氣質也會產生深刻影響,對孩子的撫養教育是不利的,我們要正視這一點,並且利用父親的養育優勢進行彌補。

爸爸作用不可替代

我主張父親在撫養教育孩子中不能缺席,並不是小瞧母親、無視母親的優勢的意思,而是希望在孩子的撫養教育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父親的長處,使孩子的成長環境更加和諧。

許多研究表明,父親在孩子的成長發展過程中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人員詳細比較了父親與母親對孩子的不同影響,發現:常與母親相處的孩子具有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擅長社交的特點;而常與父親在一起的孩子智商略勝一籌,獨立感與自信力更強。

也就是說,父親在增進孩子智力方面優於母親。

與父親接觸多的孩子,不僅智商高,而且人際關係融洽,從事活動的風格更開放、包容,帶有進取精神甚至冒險性,更富於男子漢氣魄。

這是單純由母親撫養教育難以做到的。

在美國,1998年6月出版的《父母》雜誌中提到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具重要的影響

一是父親更愛與孩子玩鬧;

二是父親使用的語言更豐富、更複雜;

三是父親對孩子管束更多;

四是父親更好地幫助孩子發揮潛能;

五是父親更多地介紹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和作用;

六是父親對孩子成長推動作用更大;

七是父親更有效地促使孩子社會化,為他走向社會作準備;

八是父親支持妻子,關心孩子,影響孩子形成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夫妻搭檔「是最佳選擇

父親在孩子的撫養教育中有其獨特的優勢,但如果只由父親單獨撫養教育子女,同樣也是不利的。

父母共同承擔撫養教育孩子的任務,是最佳的「教育資源配置」。

父母共同參與孩子的撫養教育,可以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做到優勢互補,形成強有力的教育合力,還可以集思廣益,集中父母兩個人的教育智慧。

父母兩人一起育兒,考慮得更周全一些,方法也更多樣化一些,能夠有效地避免因單獨養育出現的主觀性、盲目性和片面性等問題,撫養教育效果會好一些。

由父母共同撫養教育子女,可以使孩子將父母的長處兼收並蓄。

在父母共同的影響下,耳濡目染,形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完善人格和氣質:使男孩既有男人的陽剛之氣,又有感情豐富的特點;使女孩既有女性特有的溫柔,也不失堅強的性格。

所以,我認為,「夫妻搭檔」共同撫養教育孩子,要比母親一個人「單槍匹馬」好得多。

爸爸要給孩子以行動和語言上注入正面的、陽光的、正能量的力量

爸爸的消極態度,負面思想,粗暴的語言,對朋友、對家人,特別是對孩子的母親的態度和語言及行為都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的身心成長,甚至鑄就孩子終生的人生品格。

爸爸手上拿著手機卻要孩子認真做作業。

爸爸歪倒在沙發上卻要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爸爸隨地吐痰卻要孩子講衛生,爸爸總愛遲到卻要孩子做人要誠信……這無異於對牛彈琴。

孩子的不配合只能說孩子也不是天才。

父親,你是多麼重要!

如果可以每天全身心陪伴孩子至少15分鐘,那你的寶寶進步不會讓你失望的。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

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

一個人和母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的是否勇敢自信,未來的事業是否有成就。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

高品質的陪伴要每天專注地陪伴孩子至少15分鐘!也就是在陪伴孩子的當時,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想著工作,沒有想著壓力;固然這些都存在。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讀書講故事;可以是和孩子一起遊戲或打球;可以是一起聽一段音樂;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灘上聽海浪的聲音,講解大自然的知識;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觀察小動物、小花兒、小草樹木。

可以是不加評判、沒有指責、沒有輕視、沒有打擊、沒有打斷,只是很單純、很欣賞、很專注、很幸福地、靜靜聆地聽孩子訴說。

在聆聽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後呢?還有呢?接下來呢?等回應。

在陪伴的過程中,儘可能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

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裡,擁抱孩子等等。

方法還有很多,而最關鍵的就是:在那個片刻,為人父母的你是否全身心同在。

許多中國的父親都認為帶孩子是媽媽的事,自己就是心情好的時候玩一玩,對一些孩子喜好細節根本不知,遇上孩子撒潑耍賴更是無所適從,只有媽媽來收拾殘局。

孩子由母親帶的太多弊端是,軟弱,缺乏自信和探索欲,以及處理問題的理智。

這是由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所致。

所以,父親們,也許你事業有成,但事業的成功彌補不了教育的失敗。

行動起來!放下你的手機,離開你的電腦遊戲和酒桌飯局,好好陪陪孩子運動、遊戲、聽她訴說,為他用心做次飯並看他開心吃飯的樣子!你會發現,他的崇拜和快樂是母親無法帶給的。

你是孩子離不開的人,這是每個父親驕傲和幸福的事。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麼好的微信文章,原來都是來自《理想父母》。

手指按住下面的二維碼三秒鐘,點擊「識別二維碼」,就可以關注《理想父母》

理想父母讓我們一同努力,成為孩子們心中的理想父母吧!微信號:lixiangfumu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爸,請陪我成長,別讓媽媽唱獨角戲!

"現在,很多年輕夫婦的家庭分工都是一種模式:丈夫在外忙事業,掙錢養家;教育子女的任務由妻子承擔,做爸爸的基本不介入。有的爸爸對孩子的撫養教育情況不聞不問,成了孩子撫養教育的局外人。」1、爸爸缺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