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時隔離,讓孩子離開犯錯現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第一篇里,柚寶說道的三胞胎,他們很可愛,偶爾犯錯之後,宋一國爸爸用「這個辦法」來教育他們,同樣,在萌神奧莉做錯事之後,李小鵬也是用「這個辦法」來告訴奧莉不該同樣!最後,我們的夏天小公舉做的不好的時候,夏克立也是用「這個辦法」來讓夏天反思。

對於孩子亂發脾氣,很多父母經常會感覺到束手無策。

哄哄吧,覺得是溺愛孩子;管管吧,說得輕了覺得沒有作用,斥責太重又怕影響孩子的心理或者親子關係。

那柚寶說的「這個辦法「到底是哪個辦法呢?

寶寶發脾氣的原因

首先爸爸媽媽要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從自身和孩子身上找問題。

1、父母過分溺愛孩子造成的。

心疼孩子,對父母來說,天經地義的事情。

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

愛孩子沒有錯,但是一味溺愛孩子,任其為所欲為,有求必應,孩子就逐漸學會了利用父母的弱點,來以實現自己的願望了。

對父母的教育來說,這是一种放縱失教的情形,會助長孩子們的暴躁性格。

如一個小孩想要某某東西,但是父母並沒有及時滿足他的要求,於是孩子就大聲哭鬧,鬧的大人心煩,於是就說,「好了好了。

別哭了,煩死了,給你買。

」雖然暫時制止了孩子的哭鬧,但是在孩子心裡留下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下次還可以用這個招數。

2、孩子經常遭受挫折造成的。

挫折感也是孩子發脾氣的主因之一。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內心都有一種強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願望,他們總覺得自己長大了但卻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礙。

這個時候,孩子會對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喪,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因此要發泄。

這個時候孩子發脾氣最容易指向一個人——自己的父母,因為最親的人,是最能接受自己的人。

這也就是我們為何常常發現孩子怎麼無緣無故朝自己發火了的真正原因了。

3、父母潛移默化的榜樣示範。

很多父母遇事很容易大發雷霆,若父母容易發怒,身邊的孩子會模仿他們,逐漸形成了愛發脾氣的性格,這好比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一樣,孩子在大人潛移默化的「壞脾氣」影響下,逐漸也養成了相似的性格。

所以說,很多許多父母在兒女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有可愛的影子,也有可憎易怒的形象。

孩子在大人身上,既學到了好的一面,也同時擁有了不好的一面。

4、孩子身體勞累疲倦。

導致身體疲累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疲勞過度等,現在的學生,尤其是初中、高中學生,學習任務繁重,睡眠不夠,長期下來體力不足以支持過久,身體疲累,令人容易發怒。

5、生理健康問題。

身體不適、生病了都會影響孩子情緒控制能力。

一些孩子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亦容易失去自制能力。

還有在生病期間,孩子受到的待遇特殊,一旦病好了,特殊待遇取消了,但在他頭腦中並沒有取消,他極端不適應,於是也會發脾氣。

6、飲食狀況不合理。

據科學研究證明,一些食物的過量攝入也會引起性格的改變,出現脾氣暴躁的情況。

如經常喝糖分高的飲料、經常食用巧克力等。

7、先天氣質、血型的影響。

如膽汁質的孩子就容易發脾氣。

總結以上原由,父母們應該多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應該了解孩子發脾氣與他內心需要之間的關係,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和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

最後應該明確地告訴孩子他們的這種反應方式是不會被周圍歡迎和接納的,需要改正。

什麼是暫時隔離法

現在柚寶要隆重介紹這個辦法了「暫時隔離法」。

暫時隔離法又稱「面壁法」,是由美國心理學教授林恩·克拉克發明,用來處理2~12歲孩子的不良行為。

對於像發脾氣這樣的衝動性的、難以控制的行為是安全有效的,不會對孩子產生感情上的傷害。

適用「暫時隔離法」的行為

暫時隔離是為了阻止不良行為,你可以用它來制止孩子的衝動性、攻擊性、破壞性行為。

例如,以下一些行為發生時可以對孩子使用「暫時隔離法」。

1.因不合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生氣地大嚷大叫,倒地打滾;

2.踢人、咬人、掐人、用東西打人等攻擊性行為;

3.飯桌上亂扔食物,故意摔碗和盤子;

4.故意損壞玩具書籍等;

5.警告之後仍不服從命令,不能立刻終止錯誤行為;

……

不適用「暫時隔離法」的行為

暫時隔離法也不是適用於所有的孩子,像膽小、害羞、敏感的孩子就不宜使用暫時隔離法。

對於孩子發脾氣,我們也要弄清楚其原因,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例如,以下原因導致孩子發脾氣請慎用「暫時隔離法」。

1. 對於分離焦慮引起的發脾氣和大聲哭鬧;(安撫為主)

2. 合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滿足合理需求)

3. 因為家長或其他原因導致孩子極度失望而發脾氣;(和孩子一起尋求解決辦法)

4. 孩子因為累了、餓了或者睏了等身體原因導致的情緒失控;(讓孩子身體舒服)

5. 孩子因為被忽視,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而鬧脾氣;(多陪伴孩子)

……

「暫時隔離法」步驟

步驟一:

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父母首先要與孩子保持目光的接觸,表情嚴肅。

干預的時間要及時,孩子發生不良行為之後的10秒內,必須讓孩子停止當前的活動,開始實施暫時隔離。

步驟二:

用簡短的句子告訴孩子他必須被暫時隔離的原因,不要長篇大論講道理,也不要和孩子爭論,立刻付諸實施。

步驟三:

將孩子送到隔離地點——安全但是無聊的地方。

2~4歲幼兒,可讓其坐在隔離椅上,注意不要用舒服的椅子(如搖椅、沙發),4歲以上的幼兒可以選擇安全的單獨房間,光線充足,不要讓孩子產生恐懼感,注意也不要用有趣的房間作為4歲以上孩子的隔離房間,否則會讓隔離失去作用。

步驟四:

按照「一歲一分鐘」的原則把握隔離時間,比如,2歲的孩子隔離2分鐘,4歲的孩子則隔離4分鐘,切忌根據自己的心情隨意決定隔離時間的長短。

隔離結束後要求孩子說出他被隔離的原因即可離開。

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態度應該平和堅定,這樣,既能使孩子逐漸改正不良行為,也不會影響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①微信關注柚柚育兒免費領取精美繪本喲②下載柚柚育兒app,與千萬寶媽一起快樂育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熊孩子亂發脾氣,讓他「面壁」

對於孩子亂發脾氣,很多父母經常會感覺到束手無策。哄哄吧,覺得是溺愛孩子;管管吧,說得輕了覺得沒有作用,斥責太重又怕影響孩子的心理或者親子關係。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這麼做才管用!

【每文一笑】一家三口逛商場,老媽買了件zz牌的上衣,回來的計程車上,媽媽問:「這zz是啥意思啊?」老爸和我異口同聲的來了句:「智障!」。。。。連計程車司機都差點笑噴了。。。

為什麼孩子容易脾氣暴躁 言出必行來解決

現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獨生家庭,生活條件優越了,脾氣也大爺起來。這類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不合心意就摔東西,家裡的小皇帝尊稱並非浪得虛名。孩子從小脾氣暴躁,對其的成長和人際關係都是不利的,而家長在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