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批評「沒教養」:什麼是教養?這是最好的詮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收到一位媽媽的抱怨,很有意思:

我是3歲孩子的媽媽。

今天我帶著小孩在小區玩,一個鄰居奶奶很熱心地過來打招呼。

連喊了幾聲,我孩子都沒回應。

哪知那奶奶不樂意了,沖孩子說,怎麼跟你打招呼你都不理我呀?這樣很沒禮貌、沒教養哦!

當時小朋友抬頭望了奶奶一樣,有些發愣,顯然沒聽懂。

我也覺得有點尷尬,只好在旁邊打圓場:「他是有點內向……」可是回了家,再回憶起那奶奶的話,越想越惱火!

顯然是老人家「沒教養」的那個措辭讓媽媽不舒服了。

現實中經常聽見人提及「有教養」、「沒教養」的說法,不過有被濫用的嫌疑。

比如,一些人只是因為自己的個人好惡,就隨意評判別人「沒教養」。

殊不知自己的隨意評判,比較更沒教養一些。

我也見過一些愛面子的父母,因為擔心別人責怪自己的孩子「沒教養」,而強制喝止一兩歲的孩子,立馬在公眾場合停止哭鬧。

結果大人滿肚子怒火,孩子可憐兮兮,越哭越委屈。

「教養」肯定不是這麼理解的。

何為教養呢?詞典里的解釋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範、界限,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度。

一個孩子的教養,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懂得自重,以及尊重他人。

細說起來,大概包括以下幾個層面的含義:

懂得保護自己

保護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生命,這是一個孩子首先應該學會的本領。

一般一個孩子若能得到父母的珍惜,爸爸媽媽在孩子幼年期盡到監護人的職責,在孩子磕磕碰碰的時刻關注孩子疼痛與否,為孩子做好身體啟蒙教育,那麼一個孩子自然而然就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和行為能力。

能對自己的需要負責

允許自己像一個鮮活的人,接納自己身上的弱點和慾望,這是一個孩子以後能夠去接納、尊重和愛護他人的前提。

培養這一點,需要父母平時為孩子營造更民主的氛圍。

包括允許孩子有說「不」的權利,給孩子做決定的自由;

允許孩子有情緒,並能接納孩子的情緒,譬如他可以發怒,可以哭泣,可以傷心難過,大人只需要在孩子情緒都發泄出來後再做恰當引導即可;

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以及對自己私人物品的所有權,未經孩子同意不隨意處置孩子的玩具圖書等,更不隨意給孩子扣上「自私」、「不愛分享」等標籤。

當然,要做到這些,需要父母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常識有所掌握。

譬如文章開頭的例子裡面,一個3歲的小孩正沉浸在他的個人空間裡,以他的方式在和外部世界相處,無暇顧及大人在意的「禮貌」很正常。

若媽媽當時能夠很淡定地為自己的孩子恰當解釋,就不至於事後回味和窩火了。

就像一個小寶寶撒潑打滾,大發脾氣,不是因為沒教養,而是他語言表達尚不完善,只好用原始的方式在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抗議。

他們最需要的不是說教,而是被傾聽、被看見。

就像一個幼兒當眾哭鬧不止,不是因為沒教養,而是他們正陷於自己的情緒漩渦里。

他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共情和理解,而不是責罵。

父母們對孩子的發展規律有把握,也許就能更從容地尊重孩子的需要,並在必要時刻站在孩子的立場,捍衛孩子的權利。

學習尊重別人的界限

不少父母會太過於「尊重」孩子,導致孩子被寵溺和放縱著長大。

這樣的孩子往往過於自我中心,驕橫跋扈,也更容易被冠之「沒教養」。

譬如,若你的孩子因為調皮,不小心把一個球重重砸到你的身上,砸得很疼。

你卻只是寵溺地笑笑,認為孩子還小,又不是故意的,於是不採取任何行動,那麼你的孩子就學不會對他人有責任感,更難以對別人的需要或疼痛有覺察。

你可以在當下告訴孩子: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可是這個球剛才真的打疼我了,以後得要留意旁邊的人啊!」沒有批評指責,但你卻告訴了孩子,他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到他人,甚至傷到他人。

如果父母缺乏類似引導,過於放縱孩子,那麼孩子很容易成長為自我中心、缺乏愛心的人。

所以,父母需要有自己的原則和界限,不必事事遷就孩子。

有必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別人不總是想和他一起玩的。

別人不一定也想吃同樣的食物,看同樣的電視節目,或者讀同一本書。

他們必須學習,這個世界不是繞著他們打轉的。

他們需要了解,別人不可能讓我們隨叫隨到,聽我們的使喚或者遵照我們的吩咐行事。

孩子早些注意到別人的界限,就越能早早學會對他人感同身受,以及尊重和愛惜他人。

如果父母不教會孩子這些東西,那麼他們走入社會,一定會在人際關係中處處碰壁,並從他處領受更加血淋淋的教訓。

最後,是一些日常教養的建議:

❶ 不要總給孩子開脫

有些家長,會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主動替孩子開脫,或者乾脆直接幫孩子收拾爛攤子、打圓場。

但是再小的孩子,從他犯下第一個錯誤起,就需要知道,他們是需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一定責任的。

也正因為孩子小,才需要一些教育。

小時候教育孩子,是為了長大後走上社會,不被別人教育。

❷ 學會基本餐桌禮儀

飯桌教養非常重要。

平常吃飯的時候,就要教會孩子要長幼有序,別人正在夾菜的時候,不要去轉桌子。

飲食謙讓有度且不浪費糧食;此外哪怕是自己喜歡吃的菜,也要學會去分享,不要吃獨食。

❸ 學會不去打擾別人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過於喧鬧,或者在樓道里亂蹦亂跳的時候,要及時制止,並且要和他說清楚,這樣做有什麼壞影響。

因為如果總是這樣,孩子會不受歡迎,嚴重的還會被孤立。

❹ 找個年紀相仿的朋友

教養主要表現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所以如果幫他找個年齡相仿的朋友,孩子就會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學會怎麼去分享,學會承受一些委屈。

當然如果有個兄妹就更好了,他還會學會擔當、忍讓、友愛等。

❺ 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書本不僅可以增加知識、開拓視野,還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有很多書籍可以教會孩子怎麼和別人相處,教會孩子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

❻ 父母本身也要有教養

言傳身教,重要的是身教這部分。

這也表示,即使是嘴上說的再好,也不如身體力行的教育影響力大。

所以想要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父母本身就要有教養,否則要怎麼說服自己的孩子?

更多育兒問題,可看以下內容:

孩子出門總要買買買,不買東西就哭鬧,尷尬大人怎麼處理?

還在給孩子餵飯?從孩子吃飯,看父母是如何失敗的(寶媽心得)

千萬不要陪孩子這樣讀書,損失太大了(了解4種兒童讀寫行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