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泣時,曝露了你的教育短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個人兒要長大,為人父母的教育一步一個腳印確實不容易,孩子感知愛,懂得理解他人,學會排解自我的情緒,實際就是從這一次又一次的哭泣中達成。

孩子哭泣時,曝露了你的教育短板

◆ ◆

01

在別人眼裡非常冷靜自持的我,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也有過幾次情緒失控。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她兩歲多的時候,帶著她去買花生糖,正要離開時,店主看到孩子可愛,抬手切了一塊給她。

女兒非常高興,接了過來咬了一口,但手沒有拿穩就掉地上了。

有輕微強迫症的小人兒這下不干,先是急著大喊著要撿起來,我說:「掉了就不要,髒髒。

」店主趕緊再切了一塊遞給她又安慰:「不著急,這兒還有。

可就算把新的花生糖拿在手裡,她還是堅持要撿,並且開始哭嚎,張大的嘴巴裡面還有沒有咽下的花生糖,鼻涕眼淚橫流。

我一看趕緊離開,可沒走出二十來米,她整個身子一橫,我沒把控住,車子傾倒了,車筐里的東西滾落出來。

我只好把她放到一邊,把車停好準備撿東西的時候,她一邊哭著一邊往原來的方向跑去,這可是在車水馬龍的公路邊上!我大驚又大怒,一邊大聲喝止,衝過去揪住她的頭髮,粗暴地拎了回來,隨手揍了幾下屁股,放回了座椅,再不管她怎麼大聲哭嚎旁人側目。

當時只覺得非常丟臉失敗,我怎麼會教出這樣撒潑的孩子!

事後自責不已,我失態的樣子,和那些當眾揍孩子的父母有什麼兩樣,丟臉的感覺,真的重要過孩子這一刻的難受嗎?是不是真的沒有另外一種方法來處理這件事情?一定要以大人失態失控,小孩哭嚎被揍被罵作為結局?

02

哭,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種語言表達。

脆弱的小生命,需要用這個工具向媽媽向照顧的人發出信號:餓了、渴了、冷了、睏了、髒了不舒服、要抱、害怕……這是孩子在未掌握語言的時候,用來遙控大人給予自己照料的方式,也是幼兒在2周歲以前,建立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

一旦發出哭泣,就能夠及時得到相應的關愛和照料,能夠讓孩子形成了人格中非常重要的自信和安全感基礎——我正被無條件地愛著。

網絡上曾經瘋傳流行過美式育兒「哭聲免疫法」,即從小就對嬰兒的哭泣不理不睬,除非他安靜下來順應大人的步伐,否則不給予任何呼應和照料。

這種做法被大量證實了嚴重的反人性和不符合嬰幼兒心理發展,因為會讓嬰兒早早積累大量的恐懼和憤怒,極大地影響了以後的言行心理健康。

所以當孩子哭的時候,也就是需要和你進行溝通的時候,是進行交流產生情感共振的時刻,無論是尚且混沌的嬰兒狀態,還是已經懂得語言表達的兒童。

哭,只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情緒流露,和高興這種情緒沒有區別。

03

然而因為許多父母長輩,處理方式都在向孩子傳達一種觀念:哭是不好的,不對的,不乖的。

有的人是孩子一哭,不管什麼原因先妥協,用玩具和食物哄安靜再說,卻讓孩子學會了用哭泣控制了父母,因為只要哭鬧,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有的父母被孩子的哭聲激怒,直接用最原始粗暴的方式,斥責體罰等方式壓制,即使暫時取得了效果,但同時掐斷了孩子情緒的表達,也讓孩子繼承了這種處理衝突的模式,為以後的叛逆埋下種子。

有的孩子甚至為了取悅父母,明明想哭還努力忍住,以抑制自己的情緒流動來換取大人的誇獎,長大後學不會面對自己真實的感情。

顯然哪一種結果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沒有好處。

在那一次嚴重的情緒失控後,在深刻反省自己的時刻,腦海深處裡面卻浮起了媽媽的臉。

突然之間想起自己五歲多的時候,因為不願意媽媽需要離家一段時間,哭鬧不休,安撫無效後,氣急之下爸爸用廢電線把我打得兩條腿都是紅腫的條條,我站在夕陽下的路上,抽噎看著媽媽遠去的身影。

我內心那個委屈的小孩,這麼漫長的歲月,其實都沒有真正釋懷,而且正在重蹈覆轍,用父母曾經對待我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沒有被溫柔對待過,就不知道大部分的問題,可以不靠責罵和拳頭就能解決。

如果不想把自己曾經的陰影留給孩子,就要和自己的童年和解。

和解的方式,就是把孩子當成童年的自己,溫柔耐心對待。

04

孩子有多少次的哭泣,你就有多少次的教育機會。

對於一個已經開始懂得表達的孩子,想讀懂和走近他,哭泣的時刻就是最佳的時期。

因為這個時候,小人兒突然間爆發的情緒太多,語言的匱乏讓他無法完全表達自己,只有通過這種方式宣洩自己,引起大人的注意力,給他及時的情感呼應,加上你的愛,變成一張創可貼。

1最有愛的魔力——共情術

共情是先用語言慢慢說出孩子此刻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情緒的傳達,比如說出:「你現在非常生氣,對嗎?」「摔倒了很疼是不是?」「寶寶不喜歡這個樣子,是嗎?」絕大多數的孩子聽完後,都會逐漸平靜下來。

我用這個方法,無數次安撫了受傷、被搶玩具、打針、沒有達成意願的女兒,還有別的小朋友。

因為當你表示理解他的感受,他的傳達意願基本達成了,因為尊重他當下的感受,孩子一般情緒很快就會平穩很多,即使他一時不接受,但是起碼不會和父母形成對抗模式。

這時你再慢慢溫柔地告訴他如何處理傷口,進行交涉,表達感覺,都是事半功倍的。

隨著他能夠具體表達,溝通能力增強,自然哭泣的次數隨著減少,學會了更成熟的處理方式。

2適當的無視——冷處理

有時候孩子的哭泣確實是無理取鬧,甚至用在地上打滾的方式來達成目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沒有方式,簡單講幾句之後,大人們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讓他盡情鬧。

反覆幾次之後,他就會明白父母的底線,分清楚什麼是不合理的要求和不合理的手段。

冷處理是一種必要的教育方式,這對幫助孩子明確界限是種很好的方式,當然能夠成功的前提是家裡人都達成了共識,如果有人破壞規則,孩子會以有利於自己的人來斷定自己的對錯,反而沒有了正確的是非觀。

3災後重建工作——向孩子道歉

發過火後,猶如颱風過境,一片狼藉。

不管是情緒失控,還是動手揍了孩子,都得向他解釋並誠意道歉,並不需要承諾給予什麼補償,給孩子一個親吻擁抱,讓他明白,親密關係有時候難免會出現矛盾衝突,但是並不是不可調和,爸爸媽媽依舊愛著他。

一個人兒要長大,為人父母的教育一步一個腳印確實不容易,孩子感知愛,懂得理解他人,學會排解自我的情緒,實際就是從這一次又一次的哭泣中達成。

作者介紹:蔡尖尖,溫暖的情感心理樹洞,尖尖而立,保持獨立思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三步走教會孩子自我控制

有的媽媽跟我說:「我的孩子發起脾氣來,簡直天是搖地動」。有一本書叫做《生氣的亞瑟》,書中講的是「亞瑟發起脾氣來,連地球都沒有了,他最後飄在空中,睡在床上的時候,突然間忘記了自己為什麼發脾氣……」...

孩子鬧脾氣時,父母能做的和別做的

很多媽媽說,我家寶貝脾氣可大了,帶他去哪個地方,如果不給他買什麼東西,不按照他的意思去辦什麼事情,那就哭得不行,我一點招數都沒有。正如下面的四格漫畫中那樣:

嘮叨說教不管用 爸媽先去傾聽 孩子才會聽話

在中國,家長們最困惑的事情就是孩子不聽話,不聽勸。而當問到孩子們「你最煩父母的是什麼事情」時,孩子的回答都是嘮叨。對於孩子,我們慣用做法是用說教的方式,讓很多孩子明白道理,平復情緒。但是這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