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是管別人要吃的,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文/娘娘說

特約作者/趙歡歡

(一)

如果你是一個80後的粑粑或麻麻,一定會有這樣的記憶:媽媽語重心長、極為嚴肅地跟你說,出去千萬不能吃別人家的東西。

但是真的出去以後,一方面那些叔叔阿姨們盛情給你提供各種吃的,另一方面你又實在難以控制體內饞蟲的洪荒之力,尤其是對那食物味道的巨大好奇。

然後你的小手就很不自覺地伸了出去。

饞蟲安穩了,好奇心滿足了,可是你知道自己也要倒霉了。

回到家以後,嚴重點的情況,可能會遭受一頓毒打;一般點的會受到一些相應的處罰;運氣好點的,也會被爸爸媽媽狠狠地教育一頓。

實際上,現在很多農村也還是存在著這樣的情況。

你會看到一個孩子明明對你正在吃的東西充滿好奇,可是不管你怎麼熱情地給TA,TA都裝作充耳不聞、完全不感興趣的樣子。

極有可能此時旁邊的家長還會帶著點傲嬌地說,我家孩子從來不吃別人家的東西。

或者是家長在你真心實意的相讓中,終於點了頭跟孩子說了句,拿著吃吧。

然後那孩子就像得了個什麼大赦一般,一下子拿過你手中的東西,然後就三口兩口地開吃了。

生活在物質生活極為豐富的城市之中的爸爸媽媽們,可能會對這樣的情形極為陌生。

他們完全不理解這種父母的邏輯。

和同事們交流寶寶愛吃別人家東西的話題,他們大多都表示,最擔心的是寶寶吃別人家東西,可能會造成習慣,從而給壞人一些可乘之機;還有就是一些衛生問題,可能小手還髒髒的,就拿著東西吃下了;還有就是會和給寶寶樹立的習慣相衝突,比如跟寶寶說了不能吃糖,或者哪天寶寶拉肚子,不能吃涼的東西等。

在那種零食就代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環境裡,孩子吃什麼以及對吃的表現出怎樣的態度,在家長們的心中,實在是一種毫無掩飾的家境管窺器啊:看你家孩子跟個餓狼似的,你家是多不捨得給孩子吃啊。

另一方面,有些父母會把這提高到是有沒有骨氣的層面:那東西沒吃過,可是我不稀罕,窮也要窮出個態度來!

聽到這邏輯,是不是很想給他們臉上扔一堆呵呵上去:孩子吃點零食的事,看你給想的複雜的。

仔細想一想,這反應的還是那句真理:物質決定意識。

對那些剛剛從物質匱乏時代走出來的父母來說,吃喝問題就是面子問題,是最根本的自尊問題。

放到現在,孩子和別人比最新的科技用品;寶寶看到別人家有鋼琴,就總想去她家玩;甚至請哪個檔次的家教;暑假是出國游還是國內游等等,那都是牽涉到父母的面子和自尊的。

最終的解決辦法,不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和家庭的物質水平,關鍵還是要擺正心態。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也是個真理。

比成績比表現,傷的是孩子,但比物質,大多時候傷的是父母,孩子是那被殃及的池魚。

情況好點,最多就是一陣說教的事,但弄不好,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頗有些名望的女作家,說其實極為痛恨自己的「老好人」性格,從來不敢對自己不想做的事和不喜歡的人說不,喜歡一件衣服,可以很多次地默默走過,但從來不說自己喜歡。

後來,在老公一次發火之後,她開始追索自己的心理問題根源,就找到了六歲時候的一件事。

她的媽媽驕傲地在街坊間宣稱她從來不吃別人家的東西,但在一個特別和諧的鄰里乘涼的夏日晚上,一位阿姨給了她一個吃的東西,她猶豫很久之後還是拿了。

那阿姨還笑著跟她媽媽說,你不說你家孩子從來不拿別人的東西嘛。

這簡直是讓媽媽丟了大臉啊。

當天晚上媽媽就讓她罰站至深夜,問她以後還敢不敢隨便要別人家的東西了。

也就是從那以後,她變得再也不敢輕易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了。

(二)

我家寶寶是自從差不多1歲以後,就開始會對別人家的食物表現出極大興趣的。

剛開始,奶奶回來時就是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跟我描述寶寶的表現:家裡明明有葡萄,給她不吃,看到別人奶奶的葡萄,眼睛就一直盯著,人家給吃了一個,吃完還要跑到人家跟前去再要一個。

我知道解決奶奶這種扭曲的心理,其實說教是沒有用的,只要你給她足夠的物質支持,讓她覺得現在的條件下,孩子吃別人家點東西實在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她也就自己變得習以為常了。

我鼓勵奶奶把家裡寶寶的所有零食都拿下去和別的小朋友分享,今天我家寶寶吃了別人的,明天別人家的寶寶又吃了我們的,這是多好的一幅鄰里友愛圖啊。

有時候同樣的一顆蘋果,放在自己奶奶手裡,寶寶就是不吃,但是放在別人奶奶手裡,和那個小朋友你一口我一口,一顆蘋果很快就吃完了。

到了現在,小區里那幾個常在一起的奶奶們基本都已經形成了默契,每次都是一個奶奶拿著零食,幾個小朋友排隊似的來領,說小朋友和小豬一樣真是太合適,搶著吃,總是能比平時多吃一些。

在這樣平等的脫離背景聯想的條件下,我家奶奶雖然也有那種把貴的水果留在家裡吃完才下樓的時候,但基本已經能坦然接受寶寶吃別人家的東西了。

但這之中還是會出現問題,那就是寶寶以為對別人手中的食物表示好奇,甚至伸手去要是正常的,是被爸爸媽媽許可的。

所以有時候帶著寶寶出去玩,商場或者公園,尤其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裡,比如電梯裡,寶寶會對旁邊叔叔阿姨手中的食物表示出極大的好奇來。

雖然「不能隨便給別人家孩子東西吃」,在很多年輕人中間已經成為現實,但是對於很多爺爺奶奶來說,在那種「吃別人家的東西丟面子」的邏輯下,當別人孩子對你手中的東西表示興趣而你沒有做出表示時,也是一種很丟份的行為。

所以很多時候,只要孩子望著那些爺爺奶奶眨巴兩下眼睛,人家就會把手中的東西分點給她。

接過食物後,就會搞得我很是尷尬,給吃吧,確實會有那麼一些不放心,可是不給吃吧,又當著熱心奶奶的面。

所以,我能教給我家奶奶的就是兩件事,第一,千萬不要隨便給不認識人家孩子東西吃;第二,要不放過每次機會教寶寶如何得體合適地接受別人的食物。

(三)

其實就像那位女作家一樣,我在平日與孩子的相處中,是不主張她掩飾自己的。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大腦還沒有發育到能夠控制自己情緒和慾望的程度。

她喜歡吃別人家的東西,完全是出自一種本能的對未知和陌生的好奇。

這就和孩子連續吃了兩天蘋果,第三天就一定要換一種水果,是一樣的道理。

自己的奶奶每天都給她吃的,她已經太熟悉那個經驗了。

相比較來說,另外一個奶奶手中的東西,因為陌生就顯得「更好吃」一些。

所以我不會在她表現出本能的好奇時,去責怪她,讓她覺得這樣是不對的。

由於我家寶寶現在還太小,她沒辦法向奶奶和媽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願望,就只能用眼神直勾勾地看著那些目標。

我要做的就是意識到這些眼神的真實意思。

這時要分別對待的是,對方如果是熟人,保證是安全的,而且食物也是寶寶能夠接受的,那就不要阻止她。

但如果只是電梯中遇到的陌生人,我還是會告訴寶寶,阿姨的東西是留給家裡的哥哥姐姐的,寶寶是不能吃的。

其實寶寶長期吃小區里奶奶的食物,和隨意接受陌生人的食物之間是沒有必然聯繫的。

畢竟那些奶奶和完全的陌生人,在寶寶眼中還是有區別的。

利用那種遇見陌生人的機會或者繪本故事,告訴寶寶,完全陌生的人給東西時,一定要看奶奶或者爸爸媽媽有沒有在場,如果在場時,一定要得到許可才能接受。

不管是接受了小區奶奶的食物還是經過允許的陌生人的食物,都要記得讓寶寶在這種時候說一聲「謝謝」,或者是把自己的東西拿過去一起分享。

這實際上正是培養寶寶正常社會交往能力的一個重要機會。

我家寶寶有時會表現的「很摳」,自己的東西別人千萬不能碰,喜歡吃的東西,誰要也不給。

但當她從別的奶奶那拿了蘋果,你再讓她把自己的香蕉拿給小姐姐時,她也就沒那麼抗拒了。

總之,寶寶喜歡吃別人家的東西,只是特定年齡階段的特定行為,不是你家寶寶沒有教養,也不是她的物質太欠缺。

首先坦然地接受寶寶的這種行為,然後利用這樣的機會,好好地培養一下
TA的社交能力吧。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