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建議教孩子說話的時候說疊詞,有這兩個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生活中,我們對待孩子的時候,語氣還是一些動作都變了。

比如在和孩子玩耍的時候,會說「小車車、小球球」;在吃飯的時候就會對孩子說「吃飯飯、吃菜菜、喝湯湯、喝水水」等等,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物體,都會跟孩子說疊詞,讓孩子在學說話的時候也都是說疊詞來表達。

有一位朋友說她過年的時候和一些遠房親戚在吃飯,有很多親戚都沒有見過。

在飯桌上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跟媽媽說話的時候都是用疊詞說話,開始朋友還以為可能智力有問題,但是不好意思問。

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孩子的媽媽太寵愛孩子了,所以跟孩子說話都是很寵溺的口吻,慣用疊詞來表達,所以孩子都已經十歲了,在說話的時候還是習慣疊詞表達。

其實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行為,可能在給孩子表達的時候,是顧及孩子的理解能力。

一般來說孩子在一兩歲的時候這樣表達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三四歲甚至已經上幼兒園了,還是這樣表達,那就是家長的過錯了。

那麼為什麼不建議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說疊詞呢?

1、孩子語言儲備量不足。

我們平時看一些綜藝節目中,嗯哼雖然只有三歲,但是說起話來就像是一個小大人一樣,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會哭,但是只要大人跟他講道理,他每次都能夠聽進去,也能夠理解大人所講的。

還有阿拉蕾,雖然也是小小年紀,但是金句頻出,經常化身一個「小話癆」,說出來的話都讓大人驚訝。

其實這都是孩子語言儲備量比較足,有足夠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歲之前的孩子基本上所有的語言積累都是來自於父母,在平時生活中家長給說的話,還有平時家長給讀的兒童書。

到了三歲之後,孩子的大腦慢慢發育,就會開始運用這些語言。

如果前期孩子的語言儲備量不足的話,就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2、語言運用能力差。

有一些小孩子會有結巴的情況,會遭到周圍人的消化,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其實這些孩子從某一角度上來講,是很聰明的,說明他們的大腦運作很快,只是語言能力更不上大腦運行的速度,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結巴。

因為平時接觸到了語言詞彙量不是很大,所以很多時候不知道怎麼去表達。

建議父母們多給孩子講話,經常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能力完整的學習詞彙。

很多家長會說,我們從小到大都是這樣過來的,跟孩子說疊詞孩子接受的比較快。

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兩歲的孩子,用疊詞說能夠讓孩子很快的掌握理解。

但是在孩子一歲半就開始慢慢的讓孩子去接受更多新的詞彙,並且慢慢的改掉和孩子說疊詞的習慣,增加孩子的詞彙量,並且鍛鍊孩子的語言運用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話多、嘮叨、纏人正常嗎?

有的孩子總是不停地拉著家長問「這是什麼呀」、「為什麼啊」、「怎麼玩啊」,搞得家長經常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回答問題,有時候事情一多,感到有點煩,就態度不耐煩了。後來才知道,孩子的這種「嘴巴多」不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