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布克繪本王國:關注孩子第一次,不要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的第一次!無數個……

每個第一次都是孩子的一次考試,

人生就是一次次考試,不管考得好不好,都能過關,

但是過關後的大道有兩條,

一條越走越平坦,一條越走越崎嶇,

小路更有千千萬,一路風景各不同……

讓我們一起,

助力寶貝成長,

關注孩子的第一次!

重視孩子的第一次!

生活中的你是否也遇到過類似情況?

女兒西西上幼兒園中班了,比較乖巧可愛。

前天,老師向寶寶媽媽反映了一個問題:孩子學會撒謊了。

那天中午小朋友們都在吃午飯,大部分孩子都快完吃了。

老師說:「我們班今天吃的都很快,吃完的小朋友,今天老師有獎勵。

吃的慢的小朋友,請快一點吃,要不一會飯涼了吃完了肚子疼。

」西西看見其他小朋友都吃完了並得到了老師獎勵的小貼畫,她就趁老師和小朋友不注意的時候,把飯偷偷摸摸倒掉了,正好被老師看到了。

她還跑過去跟老師說:「老師,我吃完了。

」老師聽了之後問了一聲:「西西,今天你的飯真的吃完了嗎?」她看著老師點了點頭,老師說:「說謊的小朋友老師不喜歡了,到底有沒有吃完飯?」她又點了點頭說:「吃完了。

聽完老師的述說後家長十分生氣,孩子這麼小就學會撒謊騙人了,以後還怎麼教育呢?

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經常會面對的問題。

當孩子第一次說謊時,家長應將其當做一件大事來抓,決不能掉以輕心。

要知道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說謊時會感到不安,即使矇混過關了也會十分擔心,但是如果這第一次說謊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孩子便可以品味到說謊所帶來的甜蜜,他也就會由此產生再次嘗試說謊的慾望,孩子會覺得家長是「好騙的」、「可欺的」,他的膽子會越來越大,謊話會越說越多,越編越像,最終就撒謊成性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糾正孩子這個壞習慣呢?首先,我們要從孩子撒謊的原因來分析。

撒謊既有有意識的撒謊,也有無意識的撒謊。

1、是「我」恐懼的結果。

3歲的孩子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斷,當他們發現自己做錯事時,會本能地害怕隨之而來的懲罰。

特別是已經有過做錯事被訓斥、懲罰的經驗。

因此,為了避免懲罰,就會捏造謊話來掩飾錯誤。

2、「我」用想像代替現實。

3歲左右的孩子,見聞逐漸廣泛、感情豐富、語言能力逐漸發展,想像力也異常豐富,天馬行空的想像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中極為常見。

他們常常根據自己的願望去幻想,以想像代替現實。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各種事物都感興趣,但由於生活經驗少,缺乏知識,再加上記憶的不準確,想像往往容易受情緒支配,對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現想像與現實的混淆,此時說謊只是把心中的願望表達出來,這種行為與孩子的品行無關。

3、心理錯覺讓「我」誤讀別人的話。

兒童認知發展處於前運算階段,個體開始運用簡單的語言符號從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維能力,但不能全面理解語言的含義。

理解性心理錯位多發生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身上。

是指孩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足而產生了心理錯覺,從而說出了與客觀事實不符的話。

4、「我」的表現欲所致。

嬰兒在成人的愛撫和逗引下,表現欲和表現能力便萌生、發展起來。

到了幼兒期,孩子的表現欲越發強烈。

當孩子學會一首新歌,畫了一張自己滿意的畫,會搭一種新的積木樣式或會做一種新的遊戲,就會高興地向父母顯示。

表現欲能增強寶寶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感,同時調動寶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孩子在強烈的表現欲驅使下,會不自覺地說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大話」,這些「大話」往往被父母理解為說謊。

5、成人對「我」的影響。

幼兒模仿能力很強, 成人在社會交往中一句漫不經心的謊話,都可能被寶寶模仿。

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寶寶的面說些小謊話,以後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說謊。

另一種情況是家長有時不經意說了的話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兌現,比如有些家長許諾星期天帶孩子到公園玩,但由於緊急的或特殊的情況未能實現,孩子就會覺得大人是在說謊,自己以後也可說謊。

6、家長對「我」期待過高。

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現得好就會很高興,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期望就會訓斥孩子,長此以往,孩子為了取悅父母就會說謊。

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況,讓孩子撒謊成功,嘗到了甜頭,會強化孩子的說謊行為。

那麼,父母在弄清孩子說謊的原因之後,要耐心地啟發孩子承認錯誤,而不能簡單地對孩子進行斥責打罵。

要尊重孩子的隱私,與孩子成為朋友,創造更多的溝通機會,這樣孩子就不會用「謊言」來保護自己。

具體來說,我們應該:

1、多聆聽並與孩子溝通。

當孩子預期事情會有負面後果而說謊時,父母應了解孩子的需要,訂立更實際的規則;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願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說謊了。

另外,有些孩子會因為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注。

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孩子溝通互動,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

2、要幫助孩子區分現實和想像。

孩子說謊並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齡小、想像力、創造力豐富的孩子更易進行想像型撒謊。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訴孩子什麼是發生的,什麼是想像的,讓孩子逐漸把現實和想像區分開來。

3、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的說謊往往並不是為了故意傷害他人,家長不要輕易將孩子的說謊行為與孩子的品質劃等號,不能因為孩子的某一次謊言就給孩子定性,給孩子貼上「小騙子」、「謊話專家」、「吹牛大王」等標籤。

這樣做不但對孩子改掉說謊的毛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對孩子的說謊行為起到了強化的壞作用,可能會促使孩子今後更加努力地說謊。

4、家長給孩子作一個好的榜樣。

父母在要求孩子誠實的同時,自己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好榜樣,不要不經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或騙人的話,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誠實守信。

對孩子或他人的承諾要認真履行,犯錯後要及時承認錯誤,並認真改正,這樣孩子便可從中學習到好的行為。

5、父母要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

家長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這樣不僅易導致孩子撒謊,還易使孩子喪失自信心。

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興趣和特點施教。

只要孩子每天都有進步,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父母就應該為之高興和驕傲。

6、正確運用懲戒手段。

讓孩子認識到謊言總會識破,說謊只有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

而誠實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質,同時誠實也會減輕對過失的懲罰程度。

另外,家長也可以藉助繪本來糾正孩子說謊的壞習慣。

像經典繪本《大衛惹麻煩》講的就是經常惹麻煩的大衛,不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都是劣跡斑斑:作業被小狗吃了,欺負小貓是因為小貓喜歡……一連串的破壞和撒謊。

最後大衛說出了事實:是,我乾的,對不起!當然,大衛得到了媽媽的原諒。

大衛這些謊言,多半是因為頑皮,惹了麻煩想推卸責任,最後讓大衛承認錯誤,其實是想給小孩子一個正確示範:闖了禍不要緊,承認錯誤、承擔責任會被原諒,不需要通過撒謊來解決問題。

另外,還有《叢林的秘密》講的是卡斯波和麗莎是好朋友,假期回來,卡斯波跟大家分享自己玩帆板的精彩經歷,麗莎不甘示弱,也分享了自己的精彩節目:坐叔叔的私人飛機去叔叔家農場,門衛是大猩猩,僕人是鸚鵡,吸塵器就更酷了,是食蟻獸!更別提給小豹子餵奶、剪指甲、按摩……就在大家懷疑麗莎撒謊時,該上課了,麗莎「逃過一劫」。

到了周末,她趕緊去動物園「補拍」自己的精彩假期。

讀這本書,我們不難發現了麗莎撒謊背後的心理:卡斯波和他的精彩假期讓他大出風頭,兩相對比,假期過得平淡無奇的麗莎心裡很不好受,於是用一個謊言進行自我療愈和保護。

總之,一味指責、糾正,給孩子貼上「學壞了」、「撒謊」、「騙子」的標籤,甚至進行各種懲罰,而不去理解孩子撒謊背後的心理動因,反而會讓他們害怕承擔後果:比起讓孩子注意錯誤行為本身、注意如何升級謊言才不會被拆穿,教會他們如何解決問題更有用。

讓我們重視孩子的第一次撒謊,讓壞習慣遠離我們的孩子,不做那個長鼻子的「匹諾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恭喜你,你的孩子會說謊了

博士媽媽說:最近,有個朋友在後台留言說她的孩子第一次對她撒謊了,她很慌,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想在這裡回復一下她。首先恭喜你!!這是個好現象。說明你孩子的認知水平上升了一個檔次,會說謊了。其次,這是...

寶寶會說謊了?你可能真的不能怪他

某一天,幾乎所有媽媽都會心生擔心:寶寶這麼小,就開始說謊了,長大了可怎麼得了?其實,媽媽大可不必這麼擔憂,更不要這麼輕易就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籤。當孩子說謊,除了由於寶寶認知特點導致外,媽媽也要反...

孩子撒謊怎麼辦

很多家長感到焦慮,孩子這麼小竟然就會撒謊騙人了,以後可怎麼辦?!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治一治」孩子的好方法。其實,撒謊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種現象,家長們大可不必如此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