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會說謊了?你可能真的不能怪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某一天,幾乎所有媽媽都會心生擔心:寶寶這麼小,就開始說謊了,長大了可怎麼得了?其實,媽媽大可不必這麼擔憂,更不要這麼輕易就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籤。

當孩子說謊,除了由於寶寶認知特點導致外,媽媽也要反省,也許孩子說謊的根源就在於家庭不當的教養方式。

無意說謊:階段性現象

從幼兒認知和心理的發展特點來看,2歲多的寶寶已有說謊的經驗,4歲開始就能策略性的說謊,但3~4歲寶寶的說謊大都是無意說謊,屬於無意識、不自覺的行為,通常與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低有關。

隨著寶寶的記憶力、想像力、辨別力、分析能力的發展,這類說謊現象會自然消失。

寶寶無意說謊的原因和表現形式主要有三種。

1想像與現實相混淆

一般來說, 2~4歲或者更大一點的孩子, 正是想像力迅速發展的年齡, 他們常常以想像為伴, 根據自己的願望去幻想, 以想像來代替現實。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各種事物都感興趣, 但由於生活經驗少, 缺乏知識, 再加上記憶的不準確, 想像往往容易受情緒的支配, 對一些事物分辨不清, 出現想像與現實的混淆,從而無意識地或不自覺地」說謊」,這種行為與孩子的品行無關。

老師讓孩子描述看見過的大自然的美景時,曉曉繪聲繪色地說:「大海真美,我在大海邊玩得可開心了。

」然而,當老師問曉曉「誰帶你去過大海」時,她卻說:「沒有人,是我在電視上看過的,我看見許多小朋友在海邊撿貝殼,玩得好開心。

對策:面對這種「美麗的謊言」,家長不能簡單責備,而應該幫助孩子分清什麼是幻想,什麼是現實,儘量採取鼓勵性的語言滿足孩子的慾望,並教會孩子如何表達想像和願望。

比如,對曉曉,媽媽可以說:「你講大海講得非常好,媽媽知道你很想到大海邊去玩,可現在還沒有去過,對嗎?」當孩子意識到並點頭承認後,可進一步啟發:「你想到大海邊玩,只是願望,應該用『我想……』、『我盼望……』來說。

」同時,可以進一步安慰孩子說:「以後你會有機會去大海邊玩的。

2理解性心理錯位

理解性心理錯位,是指孩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足而產生了心理錯覺,從而說出了與客觀事實不符的話。

孩子有時候用想像的情節代替記憶不確切的情節, 會出現「撒謊」現象。

洋洋揪小朋友的頭髮, 老師對他說:「你做的不對, 以後只要不這樣做了, 還是好孩子。

」洋洋聽到「好孩子」這個詞語, 卻把它當成「表揚」, 回家興奮地對媽媽說:「老師表揚我了, 說我是好孩子!」

對策:對於這類「說謊」現象,家長更是不能操之過急,應該幫助孩子分析成人的話的真正含義,消除孩子的模糊認識。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進行聽話訓練,使孩子理解別人的話。

比如,可以出些題目,如「小偉平常很安靜,今天怎麼大聲吵鬧了呢?」、「遙遙每次穿衣服都不會落在別人後面的,今天一定能穿得很快」等,讓孩子分析家長到底要告訴孩子什麼信息。

孩子的聽話能力逐步提高了,這類說謊現象就會自動消除。

3表現欲驅動

表現欲的萌動,是指孩子在強烈的表現欲驅使下,會不自覺地說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大話」。

新年排練「小蝌蚪找媽媽」,老師問:「誰演小蝌蚪最好呢?」孩子們都爭著說:「我演得最好!」

對策:面對這種「說謊」和「大話」,家長首先應對孩子這種積極踴躍、敢於展示自己的精神加以鼓勵和表揚,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不說大話。

除了無意說謊,寶寶有時會出現不同目的的有意說謊。

有意說謊:緣於父母不當教養

所謂有意說謊,是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有意編造與事實不符的言語來欺騙別人的說謊行為。

對孩子來說,,真正以欺騙別人為目的的說謊很少。

面對孩子有意的說謊行為,真正應該反思的是父母,因為也許正是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引發了孩子的說謊行為。

1做錯事後害怕受懲罰

哲學家羅素說過:「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

」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基諾特分析兒童說謊的原因時也說:「說謊是兒童因為害怕說實話挨罵而尋求的避難所。

」孩子年齡小,難免會做錯事,孩子做錯了事他也會擔驚受怕,尤其是已有了做錯了事會被訓斥、懲罰的經驗,再犯錯誤後就會捏造謊話來掩飾錯誤。

孩子一方面被教導「不要說謊」,另一方面卻又有因說實話而挨罵的經驗。

這種矛盾是造成孩子為自己而說謊的主要原因。

碰到這樣的謊言行為,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錯誤行為處罰是否得當,以致孩子為了逃避受罰而撒謊。

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冷靜對待,當孩子主動說了實話後,首先要表揚孩子的誠實,然後再妥善處理孩子的錯誤,千萬不能因為孩子說出了所犯的錯誤而懲罰他,致使孩子以後為了逃避懲罰而不再報告實情。

2受成人言行影響而撒謊

孩子的模仿能力強, 辨別是非能力差,如果家長有撒謊的行為, 孩子也會效仿。

如,家長騎車帶孩子被民警發現了,家長對民警謊稱:「孩子生病了,著急送醫院」。

以後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說謊。

另一種情況是家長有時不經意說了的話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兌現,比如有些家長許諾星期天帶孩子到公園玩,但由於緊急的或特殊的情況未能實現,孩子就會覺得大人是在說謊,我以後也可說謊。

所以,當孩子說謊,父母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反面的榜樣。

告訴孩子要說「實話」,然而,當電話鈴響的時候,卻說「告訴他我不在」。

也就是,當父母要求孩子替他說謊時,父母正好教孩子對自己說謊。

同時父母的信用和說話的效力也受到了打擊。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如果許諾孩子就要認真履行,如果不能兌現要向孩子說明理由,取得孩子的理解。

3為達到個人目的而說謊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有了直接提出要求而被拒絕的經歷,於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不做某些事或得到某些利益而編造謊話。

如,有的孩子不願去幼兒園,就撒謊說」幼兒園有小朋友打我」或 「今天肚子疼」。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要反思自己是不是鼓勵孩子說實話。

當孩子不想去幼兒園,你是不是考慮到孩子真實情感呢,也許孩子就是不想去幼兒園,但你會軟磨硬泡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而如果孩子說」小朋友打我」時,你卻不問是非把孩子留在家裡。

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說真話不管用,假話卻能達到目的。

對於這類說謊,家長一定要及時、明確地指出孩子的撒謊行為的錯誤所在, 並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去做。

如果家長不制止, 就會強化孩子的撒謊行為。

4為取悅父母而說謊

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現得好就會很高興,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期望就會訓斥孩子,長此以往,孩子為了取悅父母就會說謊。

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況,讓孩子撒謊成功, 嘗到了甜頭, 會強化孩子的說謊行為。

面對孩子這樣的說謊行為,家長要檢查自己對孩子要求是否得當, 期望是否合理,適當的期望是孩子進步的動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就會讓孩子形成心理壓力,導致不良行為的發生。

孩子的不良行為都是緣於對父母有條件的愛的感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充分的尊重,孩子就會健康的發展。

親愛的爸爸媽媽,當你面對孩子撒謊,千萬不要大驚小怪、驚慌失措,當然也不能置之不理,不妨冷靜下來,在分析孩子撒謊的原因時,反省是不是自己不當的教養方式給孩子造成了壓力。

小貼士

①要平靜沉著地處理問題,非常幼小的孩子也許把虛幻和真實混淆了。

②要記住幼兒說謊的動機很可能是害怕懲罰和責怪, 而不是蓄意的預謀。

③要為幼兒耐心解釋說謊的危害性,要使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如:「如果你說謊, 小朋友就不再和你玩了」,「如果你說謊, 叔叔阿姨就不再相信你了」 等等。

④要做到每一次的懲罰都能通情達理,例如:每天讓孩子停看五分鐘的電視,近一時期不給孩子添置新玩具等。

⑤要讓孩子確信, 你雖然由於他的謊話而煩惱生氣, 但你仍然是喜歡他的。

⑥不要對撒謊的幼兒進行體罰,研究表明對撒謊的孩子動手只能使他更加撒謊,因為他越發害怕受到懲罰。

⑦不要嘲諷和奚落誇大式謊話的孩子,孩子的心理需要這種謊言,表明他缺少自信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當孩子變成「皮諾曹」,你會怎麼做?

事實上,說謊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其實,五歲以下的孩子常常說大話,因為他們不能把事實和幻想區分開來,說大話完全不同於說謊;五歲以上的孩子不會再說大話了,但他們會因為某些原因而說謊。...

孩子撒謊怎麼辦

很多家長感到焦慮,孩子這麼小竟然就會撒謊騙人了,以後可怎麼辦?!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治一治」孩子的好方法。其實,撒謊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種現象,家長們大可不必如此著急。

恭喜你,你的孩子會說謊了

博士媽媽說:最近,有個朋友在後台留言說她的孩子第一次對她撒謊了,她很慌,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想在這裡回復一下她。首先恭喜你!!這是個好現象。說明你孩子的認知水平上升了一個檔次,會說謊了。其次,這是...

孩子總說謊,作為家長的我們怎麼辦?

孩子為什麼會說謊?孩子說謊,是誰的責任?對於一般的家庭教育而言,不論你對孩子用何種懲罰方式,孩子的撒謊習慣很難糾正過來。相關數據統計,孩子撒謊,兒童撒謊67%是因為內心的恐懼以及怕被嘲笑而引起的...

孩子說謊怎麼辦?家長應該這樣面對

【家長心事問答】Q:很多家長中都有這樣一個疑問,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謊話連篇,長大以後個人品質是不是不好呢?A:這是家長們一直竭力避免發生在自家寶寶身上的事情。傳統觀念上,家長們總是認為孩子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