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兒科醫學會指出:家長們對小兒發熱的幾個常見誤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丨藥療君-吳鵬藥師; 編 丨 小智; 圖 丨 網絡

小孩子發燒,是讓家長們最揪心的事情之一了,有時候甚至超過了咳嗽和拉肚子。

我們來看看香港兒科醫學會對小兒發熱的說法:「發燒正是身體免疫機制起作用的一個表現,是對抗病原菌做出的一種保護性反應。

該協會還指出了家長們對小兒發熱的幾個常見誤解,如下:

1.小孩子發熱,要迅速將體溫降到正常

其實不然,退燒是為了減輕小孩子不舒服的感覺,而不是直接針對病因(如感染、發炎等)的治療方法。

如果孩子體溫在38度以下,精神狀態尚可,就不要急著降溫,要通過休息、多喝水、清淡飲食幫孩子慢慢恢復。

盲目的吃退燒藥,只會掩蓋病情,延誤治療。

2.吃退熱藥有副作用,所以用冰枕、退熱貼降溫

退熱藥和物理降溫都是很好的降溫手段,但都要規範使用。

退熱藥的確有副作用,但大多數是在過量服用後發生的。

如果孩子發熱超過了38.5度,最好按醫囑或者說明書給孩子服用退熱藥,免得體溫過高引起孩子驚厥等問題。

同樣的,物理降溫也有副作用,如果使用後小孩子發生畏寒、顫抖等症狀,要立刻停止使用。

3.小孩子可以焐被子退燒

這是成年人,特別是有些老年人的經驗之談。

但對於小孩子,特別是嬰幼兒不適合。

小孩子的體溫中樞不健全,不會像成年人那樣出汗就能降溫。

反而會越焐溫度越高,發生「捂熱綜合徵」,危及生命。

4.體溫越高,病情越重

不是的,有時候體溫並不是很高,但病情卻很重,如腦膜炎。

大家也有這樣的經驗,孩子還活蹦亂跳的,一量體溫卻很高。

所以,發熱不是判斷病情的唯一標準,要看孩子其他情況,如是否神色呆滯、面色不好、脾氣急躁、呼吸急促、嘔吐、腹瀉等。

當然,如果體溫接近或者超過40度,要馬上就醫。

5.體溫忽高忽低,是不是病情在加重

也不是的,發燒期間的體溫會忽高忽低的,這是因為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溫度調定點提高的關係。

當體內原發病症完全康復後,高燒自然就會消退。

一般來說,病毒感染約為3~5天,通常從第3天開始就會慢慢降低;如果反反覆復超過1周時間,就應立即就醫。

藥療君提示:

如果小孩子體溫不是很高(一般低於38度),精神狀態尚佳,大多不需要立刻就醫。

這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多休息、多喝水和清淡的飲食,居室要多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潔,可適當採取物理降溫方式,更換有汗的衣物等;同時密切關注孩子的體溫變化和精神狀態,觀察是否出現精神萎靡、情緒不佳、呼吸困難、食慾不佳、嘔吐腹瀉、疼痛加劇等症狀,如有變化要及時就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退熱貼,退燒無效

不知何時開始,退熱貼在祖國大地風靡,很多家長都喜歡給孩子使用退熱貼,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方便,再加上說明書上的說明表示副作用少、效果好等一些好處及療效。有的退熱貼甚至還標有一分鐘起效,或者長效八小時...

孩子發燒了退熱貼一定管用嗎?

現在生活中退熱貼已經成為發燒標配,無論大人小孩,只要發燒,無論體溫、狀態如何,先給額頭來上一貼。至於貼上到底有沒有用,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感受,並沒有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