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寶寶易感冒!保暖要做好,但是穿多少合適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晝夜溫差大,時不時風還比較大,因為害怕寶寶著涼,通常媽媽會把小寶寶裹的嚴嚴實實的。

但寶寶的手卻還是發涼,不得已媽媽又會給寶寶加衣,導致寶寶出汗。

寶寶手發涼真的是穿的少麼?還是其他原因?

加減法寶寶穿衣法則 / 寶寶衣物 / 溫度 /

※ 其實寶寶手腳發涼是最正常的現象,如果他們的手腳發熱,反而證明穿的過多了。

因為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導致血液循環功能不是很好,血液循環主要集中在頭部和軀幹,流向四肢的血液很少,就會引起小寶寶手腳發涼。

寶寶的體溫一般以腋窩下的為準,而媽媽們可以通過摸寶寶的頸背部,判斷寶寶是否穿少了。

寶寶舒適的外在溫度是26℃,我們把衣服的類型和保暖溫度做個大致歸類,根據「穿衣溫度=26℃-室溫」的公式,媽媽就可以隨時掌握寶寶的穿衣法則了。

※ 穿衣溫度對照

◆ 較厚羽絨服相當於9℃

◆ 薄款羽絨服是6℃

◆ 較厚羽絨服相當於9℃

◆ 厚羊毛衫4℃

◆ 棉背心4℃

◆ 抓絨衣服、薄外套3℃

◆ 厚棉毛衫2℃

◆ 薄棉毛衫是1℃

※ 穿衣公式舉例如下:

◆如今天的溫度為22℃,則穿衣溫度=26-22=4=1+3=2+2,那麼給孩子穿一件薄棉毛衫(1℃)+一件抓絨衣服或薄外套(3℃)就可以即可。

或者兩件厚棉毛衫即可。

◆如夜間的溫度為10℃,則穿衣溫度=26-10=16=6+4+4+2,可以給孩子穿一件薄款羽絨服(6℃)+厚羊毛衫(4℃)+棉背心(4℃)+厚棉毛衫(2℃)。

也可根據家裡的衣物,自由搭配。

※ 另一種簡單的添衣準則

◆在美國,有個最基本的添加衣服的準則就是看月齡、看體重。

一般而言,3個月之前的小月齡寶寶穿衣比大人多一件,3個月後的寶寶穿衣比大人少一件

這是根據月齡劃分,但同時需要參考體重,有的寶寶體重偏低,身體上沒有太多體脂肪來保暖,這時就需要父母摸寶寶頸後判斷冷暖,來靈活調整。

毛毛就是這樣一個瘦寶寶,她矯正3個月後正好是秋末,那時整個冬天她一直就比我們穿衣少一件。

我基本上都是按照摸她頸後來判斷冷暖的。

註:雖然說是按照大人作參考,但有的大人自己本身就很怕冷,比如老一輩,這時就要明白參考標準是不科學的,要適當調整,不要又「無形」讓寶寶穿多了。

穿衣指數還要考慮到寶寶的運動狀態

以上穿衣指數,還要根據孩子的運動量來加減,若孩子處於奔跑、運動狀態,則要酌情較少衣物。

寶寶秋冬季節最好穿鬆軟、透氣、肥大點的衣服,避免寶寶運動過多,衣服太貼身,導致細菌易侵入體內,有的孩子白天玩得很歡,到了晚上就會出現發燒症狀。

飯後兩小時帶著寶寶適當活動,可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除此之外,給寶寶穿衣服還要講究三大原則!

原則一:春捂秋凍

常言道「春捂秋凍」,人是恆溫動物,體內有一套完善的體溫調節系統,但對於寶寶來說,體溫調節功能有待完善。

根據中醫觀點,小兒一般是陽氣偏旺之體,如果過暖則會助長陽氣而消耗陰液。

所以媽媽也不要過早、過度為寶寶保暖。

原則二:手暖無汗為標準點

媽媽可以根據天氣預報、實際的氣溫變化和感覺,有計劃地給寶寶增加衣服,以寶寶不出汗,手腳不涼為標準。

穿得過多,不但會影響寶寶自身耐寒鍛鍊,還會讓寶寶更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

一些媽媽發現寶寶手腳發涼,擔心寶寶再受涼,就會馬上給寶寶包裹起來。

其實這樣會使得寶寶體內溫度不能及散熱,體溫越來越高,導致發熱、高燒,給孩子健康帶來傷害。

當寶寶出現手腳發涼時,媽媽一定不要立即加衣,媽媽可以用手撫摸寶寶的頸部來判斷寶寶是否穿衣過少。

摸的時候注意大人手的溫度不要過冷或過熱。

如果寶寶的溫度與你手的溫度相近,說明溫度適宜。

如果感到濕或有汗,說明可能有些過熱,發現頸部發冷,說明給寶寶保溫不夠,根據結果給孩子適當的增減衣物。

原則三:不要讓衣服妨礙寶寶的運動

經常看到有些寶寶穿得太多,活像個小絨球;或者是穿著的衣服雖很漂亮,但不太適合運動,這些都會使行動尚不靈敏的寶寶活動起來十分不便,在客觀上會減少寶寶鍛鍊的機會。

相反,如果穿著適宜,寶寶活動自如,運動量也會增加,這樣更有利於提高他們肌體的抗病能力,增強體質。

如果寶寶手腳發涼同時伴隨四肢涼、軀幹發熱現象時,可能是「假涼真熱」,媽媽可以給寶寶測量體溫,來判斷寶寶的發熱程度。

如果寶寶體溫未超過38.5℃,可以採用物理方式降溫,將寶寶的上衣解開,有利於散熱。

一旦寶寶體溫超過38.5℃,就需要服用退燒藥降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