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練習,改掉孩子「壞脾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歲的樂樂脾氣總是很大,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大吵大鬧,在學校里也愛跟同學爭吵,非要所有人都妥協了才罷休。

樂樂媽媽很無奈,「其實我們也不是寵孩子,遇到這種情況也罵過、打過孩子,但她總也改不了,我們也很擔心這種性格發展下去怎麼辦?」

孩子發脾氣往往是「一時衝動」,失去了理智,當你事後問他的時候,他也會知道自己錯了。

因此,在他發脾氣時我們要關注他的心理過程、動機和原因。

一般來說,不外乎三種原因,一是平時耳濡目染,看到周圍人處理問題時的態度照搬照學;二是有願望沒有達成,想通過發脾氣的方式達到目的;三是確實有情緒要表達,但找不准方式。

了解了原因,家長可以給孩子做三種練習,改正他們的小脾氣。

練習表達情緒

性格內向的孩子往往缺乏語言表達能力,作為家長,可以通過情緒體驗練習來幫助他們。

比如:讓孩子用語言來描述委屈、開心、難過等情感的樣子。

還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的過程中詢問,「你覺得他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長此以往,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方式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鼓勵和暗示,讓孩子理解語言表達比行為表達更有效。

練習管理情緒

有些孩子性格急躁發脾氣屬於無意識的表達方式。

這時,家長可以分「兩步走」來教育孩子,第一步:錄下孩子發脾氣的狀態或者直接將其領到鏡子前,讓他看到發脾氣時的自己,認識到此時的狀態很可怕,慢慢培養孩子自我察覺和檢視的意識;第二步,等孩子安靜下來了,向他講述你的情緒處理法。

孩子的個性往往是父母性格特質的表達,因此,這種經驗式的講述,能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而不是盲目的亂發脾氣。

練習原則控制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事情都有規則,一旦打破就要受到懲罰。

家長可以在家裡設立「冷靜區」,孩子發脾氣時將其帶到該區域,然後離開,並要求他在規定時間內安靜思考和反思。

久而久之,不但能改掉孩子用哭鬧來達成要求的壞習慣,還能讓他學會遇事冷靜思考。

父母是榜樣改正壞脾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此過程中,父母也要以身作則。

首先,管好自己的脾氣,不要以暴制暴。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暴力解決問題只會讓孩子有樣學樣;其次,解釋而非欺騙。

很多人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因此常用欺騙來哄孩子,結果往往導致孩子因達不成願望脾氣更暴躁。

圖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健康育兒測一測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進入測評系統。

權威的測評軟體,科學、精準呵護孩子的成長!

在公眾號主頁發送您想諮詢的問題,靜待專家解答即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愛發脾氣 「忽略法」讓他「沒脾氣」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大多數的孩子會出現一些任性的行為。特別是那些對孩子過於溺愛、嬌慣的家庭,對孩子百依百順,更會促成孩子的壞脾氣。一旦有什麼事情不能按孩子的想法去做,小小年紀發起脾氣來,連大...

新加坡磚家建議,遇到暴躁小孩要講究教育策略

小孩在公共場所大鬧彆扭,又哭又鬧,父母當下該如何處理?父母應不應該在孩子發脾氣時立刻指責他們,還是孩子發脾氣時,為人父母就應妥協,買下孩子要的玩具等等?新加坡磚家南洋仲景心理諮詢中心的張博士提出...

原創丨孩子脾氣不好?家長再不注意就晚了!

朋友跟我抱怨,說兒子總是嗆著自己說話。作業本落在家裡,緊急讓我們送到學校,剛說了句「每天叮囑你多少次……」兒子立即黑著臉嗆她一句「好了好了,你快走吧!別煩我」跟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一會就能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