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你的錯!熊孩子推諉遷怒已成習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熊寶把玩具丟一地,
自己踩到摔了一跤,
爬起來哭:
「媽媽,都是你的錯。
」
熊寶三歲左右的時候,諸如以上的戲碼,他常演。
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爸媽和我有一樣的憂慮,反正我是常常為熊寶這種行為頭痛,我不知道這算是成長發育中的一個階段,還是熊寶就是那麽喜歡推諉遷怒;而且就算這只是一個發育階段,我也希望自己能好好引導他,讓他快點明白道理。
孩子喜歡推諉,
是正常的嗎?
心理學家說,3 到 4 歲的孩子會開始玩這種遊戲,給自己找藉口、把責任推到他人的頭上,因為在這個年齡段,他們忽然發現,原來「愚弄」別人是如此好玩的事情,於是樂此不疲。
專家認為,5
歲以下的孩子,自己犯了錯卻說是兄弟姐妹做的、自己忘記做一件事情卻說爸爸媽媽的錯、或是打破了東西卻說不知道是誰做的,這樣的行為都屬正常,家長不必緊張。
但是,如果孩子持續的推諉遷怒下去,超過 5
歲了,還是經常性的把過錯都推到別人頭上,不管什麽事情都為自己找藉口,並且一旦進入這個模式就很難分散他的注意力,他自己會不斷的重複這些藉口,那麽家長就需要特別注意了,要仔細觀察他的行為,有需要的時候還要做好記錄,因為很有可能孩子需要心理專家的輔導。
孩子為什麽喜歡推諉?
在正常情況下,喜歡為自己找藉口的孩子,通常都是情感上特別需要別人認同的、或者潛意識中比較喜歡競爭的孩子。
需要別人認同,就會害怕自己犯了錯誤被批評,「好孩子」的形象就不見了。
喜歡競爭的孩子,很容易把過錯推給其他小朋友,比如自己的手足,這潛意識裡是希望自己成為周圍小朋友裡面最「棒」的一個。
小孩子喜歡推諉,還有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家庭氛圍。
有些父母對孩子非常嚴厲,一點小錯誤就招致嚴重的批評甚至懲罰,這會讓孩子不敢接受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所以會經常性的把過錯推到其他人頭上。
也有一些父母自己就喜歡給孩子找藉口,孩子胡鬧,因為「他累了」、「病了」、「不熟悉這個環境」,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小孩,自然也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
父母應該怎樣引導?
要避免小朋友把推諉遷怒當成一個習慣,
父母平時就應該好好引導。
具體應該怎麽做呢?
檢視自己和家庭氛圍
很多時候,小孩子的行為是父母行為的鏡子,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很喜歡把過錯推到別人頭上,爸媽不妨先看看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員,是不是也常常這麽做、或者爸媽是不是喜歡為孩子的行為找藉口。
如果有,先改變自己,再糾正孩子。
犯錯沒關係
孩子犯了錯不肯承認? 沒關係,跟他講:「媽媽知道這是你做的,不過你不用擔心這個。
」然後問問孩子,是怎麽一回事;或者,很明顯的事情連問也不需要,和孩子談一談應該怎麽補救,並且告訴他,「下次你做了什麽會讓媽媽不開心的事情,要告訴媽媽,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
戳穿孩子的把戲
小朋友推諉、遷怒、找藉口,其實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這樣自己就沒有責任了。
爸媽發現孩子這麽做的時候,可以考慮直接戳破這層窗戶紙,告訴孩子,你知道他在找藉口,不過這不管用。
孩子的年齡越小,父母就要用越簡單直接的話告訴孩子,他在做的事情一點用也沒有。
這不是誰錯了的問題,
而是責任的問題
推諉與遷怒的最終目的,是逃避責任,即使小朋友自己並不明白這一點。
爸媽平時要教孩子的一個重要的人生話題,就是學會行為與後果的關係,以及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比如,媽媽今天起晚了,上班就會遲到,遲到會被扣考績分,進而影響當月的收入。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成熟度來向他解釋行為與後果的關係。
同樣的,當小朋友犯了錯,又開始給自己找藉口、推卸責任的時候,爸媽要告訴他,我們現在不談誰的錯,我們談談這是誰的責任。
不必去一一否決孩子給自己找的藉口,因為這樣其實是在鼓勵他找更多的藉口。
直接把話題拉到為什麽他沒有負起他該負的責任上,讓孩子必須學習面對。
最後,爸媽不要忘記,
每當小朋友承擔起自己的行為後果時,
爸媽都要給他正面的肯定,
讓他對自己好的行為有更多的榮譽感與信心,
這樣才能逐漸降低他推諉遷怒的頻率。
孩子缺乏責任感,多半因為家長沒做好這4件事!
我們身邊有不少孩子,一做錯首先想到的就是別人的問題,把自己的過錯推的一乾二淨。從來沒有在自身找原因的意識;有的孩子,遇到一丁點問題,不去思考解決方法,第一件事就是向身邊的大人求助;還有的孩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