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責任感,多半因為家長沒做好這4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身邊有不少孩子,一做錯首先想到的就是別人的問題,把自己的過錯推的一乾二淨。

從來沒有在自身找原因的意識;有的孩子,遇到一丁點問題,不去思考解決方法,第一件事就是向身邊的大人求助;還有的孩子,明明是舉手之勞,讓他幫忙,他竟能置之不理,總認為別人做才是天經地義!這些愛相互推諉、懶惰、自私的孩子,他們的責任感丟了嗎?如何培養這類孩子的責任感呢?

絕大多數父母都知曉,從小培養孩子責任感很重要,那麼,到底有多重要,我們從一個故事說起:

1920年,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

鄰居向他索賠
125美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足足可以買125只下蛋的母雞!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男孩為難地說:「我哪有那麼多錢賠人家?」父親拿出
125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後要還我。

」從此,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掙夠了
125美元這一「天文數字」,還給父親。

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羅納德
·里根。

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了解了孩子擁有責任感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看一看如何才能激發孩子的責任心呢?分四步走。

孩子責任感缺失,父母自查是否對其過度保護

很多父母唯恐對孩子管得不夠多,管理不夠細,事事包辦,不讓孩子操心,所有事情都幫孩子辦得妥妥的,恨不得吃飯睡覺都替代了孩子。

被這樣「過度保護」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自然會很強,相應地,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承受壓力的能力就會很弱!要知道,若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就一定要讓孩子少些依賴,多給孩子自己作主,自己擔當,自己承受的機會,責任感不會在溫室里產生,一定是在現實的磨礪中一點一點地形成。

孩子被賦予責任,才能感觸到責任感存在

如果你抱怨孩子欠缺責任感,得先明確孩子知道自己要負什麼樣的責任,要讓孩子明確哪些事情是他們必須承擔起責任,並需要負責到底的。

責任感是一個很抽象的詞,很難讓不諳世事的孩子所理解,作為父母我們要把這個抽象的詞彙落實成實際的要求和行動,要告訴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是責任,「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也是責任,再付諸具體行為,比如媽媽做飯的時候幫媽媽打打下手,吃飯前幫忙擺碗筷等等。

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小,就低估孩子的能力,孩子賦予責任,方能觸感責任。

孩子責任感的生命力在於父母的鼓勵

再小的孩子都有著自己的驕傲,這種驕傲會驅使他開始做讓父母師長稱讚的事情,如何讓孩子的這種驕傲進一步深化成就責任感呢?顯然,光是靠說教是很難實現的,哪怕是出於榮譽感,孩子的興趣也難持久,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用鼓勵的方法幫孩子強化良好行為,增加「責任感」的生命力。

讓孩子自己承擔做錯事的後果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沒有責任感,做錯事情總是不承認,處處推諉,卻不知道可能就是因為自己平時的行為無意中幫孩子承擔了做錯事的後果,才會導致孩子有恃無恐地不負責任!讓孩子承擔做錯事的後果,才能避免孩子屢教不改,才能培養出有判斷力,有責任心的孩子,孩子會在承擔後果的過程中慢慢體悟到什麼樣的行為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會逐漸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在做事之前,也會漸漸養成先思考再行動的良好品性。

所以,別怕孩子會犯錯,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從不斷的錯誤中成長起來的,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反思」自己的錯誤,過程中,實事求是地把是否對錯跟孩子講清楚,站在孩子角度出發,為孩子提一些有可能彌補過失的意見,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有責任感的孩子。

作者:父母課堂(微信公眾號:fumuketang)/荀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好品格決定孩子的一生(六)

聽完家長的哭訴,我就用四個字做了總結:「惱羞成怒」。惱之何來?丟了車子自然很惱!羞從何來?本來自己可以找到,但沒有找到,感覺羞愧;在同學面前丟了面子,更是羞愧;車子被父母找到了,在爸媽面前也感覺...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責任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成熟。當一個人。責任心在心底萌發時,就是他走向成熟的開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都要承擔它的後果。無論好壞。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

如何培養男孩的責任感?此事關乎孩子的一生

具備責任心,是一個人能否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的關鍵。而許多人都認為,責任心是成年人才有的,小孩子根本不需要有。其實不然,責任心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並應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得到鞏固...

如何培養獨生子女的責任心?

      1920年,有位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當時,12.5美元可以買 125隻雞蛋。闖了大禍的美國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