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你餓,你就應該吃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育兒的嚴謹度,該如何把握?
生活中有太多的「應該」。
孩子有一種餓,叫「我覺得他餓了」。
不知是否有家長在看貴州衛視的《育兒大師》。
最新一期,也就是孩子名叫馬大寶的,小編實在看得心疼。
馬大寶就有一種餓,是媽媽覺得他餓。
節目一開始,爸爸媽媽跟育兒醫師提出了四點訴求:
一是睡眠紊亂,早上11點起床,5點開始睡「午覺」,晚上9點別人睡覺他剛醒來。
二是不喜歡喝水。
馬大寶每天幾乎不喝淡水。
但會喝飲料、奶、菜湯。
三是不好好吃飯。
大寶11點起床,便趕上了爸媽的午餐時間,吃飯猶如一場戰爭。
二是暴力行為。
大寶習慣用抓、咬等方式表達憤怒,家長擔心孩子上幼兒園傷害別的小孩。
相信生活中大多數寶寶,都有這些毛病。
那麼,如果你作為旁觀者,如何看待節目中的一家子?
節目中,首先讓我們看到的是大寶的「早餐」時間。
醒來後一直在玩挖機的大寶,突然被爸爸抱到餐桌去吃飯。
第一口,乖乖的,然後就不自覺地把手伸進水杯玩水(我家小盆友也是哦,特別喜歡水,不管是水杯、水龍頭還是洗腳水,統統都喜歡),媽媽把水杯拿到一邊,大寶繼續搗亂,爸爸開始出場:你手再放進去我就要打你了。
嚇得哇,寶寶趕緊乖乖坐好。
而當媽媽再次給大寶餵飯時,大寶開始反抗,打開媽媽的手,哭著吼叫,搗亂餐桌……爸爸實在看不下去,把孩子抱起來,大寶最終沒能抵抗住雙親的夾擊,乖乖就範,一口一口開始吃飯。
育兒大師最終得出結論:大寶的這些舉動,都是被爸媽逼的。
3歲的孩子,身體各方面已經發育完整,雖然不成熟,但對於自身身體的感知能力是絕對有的。
一般情況下,孩子不想吃東西,那就是真的不想吃,家長強行餵飯行為,反而會導致孩子對食物的牴觸,影響以後的進食心理。
關於孩子吃飯的問題,家長需要仔細推敲孩子不吃飯的原因之後才能再出對策。
如是否身體不健康的原因導致嚴重的挑食偏食。
而如果孩子不吃飯,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原因一般是「我不餓」,當然,也有孩子為了跟家長賭氣而「絕食」,這就得先解開心結再談溫飽了。
不餓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吃多了零食。
說來說去,都是家長給慣的。
把握好一個度,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比追著餵飯可行性高很多。
當看完別人家的小孩被哄著追著逼著吃飯,我才發覺,被逼著吃飯的孩子好可憐。
可是,我自己曾經,不也是強行要寶寶吃飯嗎?威逼利誘,發誓、許諾、懲罰,各種方法用遍,效果卻微乎其微。
再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曾經拒絕過秋褲?當媽的心都一樣,總怕孩子凍著、餓著。
到了現在,我們自己也在經歷「我覺得你餓你就要吃飯」的過程。
回過頭來看看馬大寶的爸爸媽媽,從吃飯、喝水、睡覺、分享玩具,都是在強制進行。
孩子玩得正嗨,媽媽一個「該」字,便要把他強行拉入自己的隊伍,該吃飯了,該睡覺了,該喝水了……
這樣分析,孩子的前三大問題,都是習慣問題。
而暴力行為,則是模仿行為。
模仿誰?爸爸!大寶玩水,爸爸說再玩我就打你;大寶不吃飯,爸爸威脅說不讓玩挖機了;大寶把飯灑桌上,爸爸打手……
育兒大師說,孩子需要時間,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作為家長,我們得有耐心去改造,也得有心機去「對付」。
最主要的,是家長自己做好表率行為。
別再讓奶奶跟在孩子身後追著餵飯了,餵久了會餵傻
家長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尤其是等到孩子一歲會走之後,餵孩子吃飯就變成了一件頭疼的事情。不會走路的時候還能乖乖的坐在寶寶椅上讓媽媽餵飯,可等到會走路之後,吃個飯得讓媽媽追著繞家裡走好幾圈才能勉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