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很獨立,為什麼回家都不願意自己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多多上幼兒園已有半年了,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她總要說:「好累啊,我走不動了,外婆抱。
」晚上回家後,媽媽不喂,她就不吃飯。
於是,媽媽向老師諮詢了這一情況尋求幫助,但老師卻向說媽媽反映:「多多在幼兒園挺乖的,挺積極主動的,還學會了很多本領,自己吃飯,別的小朋友吃完飯,她還知道幫老師收拾。
」媽媽很驚訝,對老師說的話半信半疑,這和多多在家的表現大相逕庭,對父母的依賴性也比較強,沒事就像樹袋熊一樣黏著,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學了好多好習慣,在父母面前卻變了樣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懶孩子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問題的根源出現在大人的身上:
在幼兒園,這些事情都能夠孩子自己做,還有小朋友一同互相鼓舞,或者比賽,孩子都會做得挺起勁,挺開心,然而一旦操作熟練了,新鮮勁也過去了,孩子就立即失去動力。
於是我們看到,很大的孩子在家裡還請求家長餵飯、給穿衣服,陪著上廁所。
這當然也與家長跟老師的溝通不夠有關係,家長不能及時掌握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了哪些生活技能,又不知道怎麼和老師配合,鞏固練習掌握這些技能,仍然延續自己以前的方法照顧孩子,這就直接導致了孩子鍛鍊得少了,孩子的依懶性就會和以前一樣,對媽媽強依賴。
基於和老師溝通不夠,還可能導致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方法不一致,孩子會認為,上幼兒園,在老師那裡應該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在家裡不一樣,這些事應該是媽媽做,再加上媽媽的嘮叨和無奈的態度,也會使孩子不知道自己應該自己去努力做。
這其實是很多家庭都有的習慣,當大人越俎代庖的時候,孩子感受到了挫敗——哦,原來我真的是太小,不能做這樣的事情。
當類似的事情累積多了,孩子會越來越內斂,我這不行那也不行。
而大人們認為這是愛孩子、關心孩子、避免出意外。
「你不會」、「你不懂」、「你會搞砸」、「你力氣小」,在這些話語的薰陶下,孩子以為自己真的如此,他們也漸漸地成為大人嘴裡的那個人。
大人的這些看似愛護的話語,無時無刻不在打擊著孩子的自信、剝奪著孩子的行動,他們習慣了大人的「幫忙」,也習慣了自己「被幫忙」。
當你哪天以為孩子長大了,理應承擔一些工作和責任時,他們會是這樣的反應——「我不會」、「我不懂」、「我會搞砸」、「我力氣小」……慢著,這不就是當初你跟他們說的話嗎?
在歐美一些國家,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比如:美國的父母教育孩子,從五六歲開始,就讓他們通過幹家務掙零用錢,比如洗碗,掃地;德國孩子5歲以後必須做家務,這是全國立法的,如果孩子拒絕執行,那麼父母會把他告上法庭。
相較之下,過度保護現在在中國大部分家庭幾乎都普遍存在,孩子在幾歲時,應該掌握哪些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根本就不了解,家長總擔心孩子做不了、做不好,甚至受到意外傷害,這種潛意識的過度保護,讓孩子失去了很多自我獨立成長、獨立做事的機會。
如果愛孩子就做70分的懶家長
美國教育權威詹姆斯博士說,依賴本身滋生懶惰、精神鬆懈,不屑於獨立思考,易為他人左右等弱點,處處為孩子包辦代替,是個獲滿分的家長,但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他們的「愛」就像一面雙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因為,如果滿分是100分,那麼中國的家長肯定會朝著滿分努力、前進,甚至還希望創造101分的紀錄。
可家長100分的付出,在孩子身上能收到100分的效果嗎?顯然沒有,觀察周圍的家長,他們給孩子盛飯、餵飯,全然沒想到養成了小傢伙懶得動手甚至懶得咀嚼的習慣;因為家長過於細心,孩子也因此稍不如意就撇起嘴來哭;因為事事替孩子考慮好了,他一遇事就會指望家長;因為家長從小就是孩子最親密的玩伴,他慢慢變得自私、膽小、霸道,也不合群……因此,與其做一個100分的父母,不如做一個70分的「懶父母」!
做個成功的70分的家長,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1.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做到「身懶心不懶」。
通過談話、講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2.善於創造和把握機會。
創造讓孩子獨立做事的環境,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3.有信心和耐心。
不要擔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煩幫倒忙;對孩子多表揚、多鼓勵,少埋怨、少指責,循循善誘,促其進步。
4.不要讓孩子帶著情緒生活。
從100%的愛到70%的愛,這部分缺失的愛會讓孩子不適應,產生情緒。
要想辦法讓孩子扭轉「父母不愛我了」的稚嫩想法。
5.和孩子一起改變。
父母的一切行為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說話的方式、飲食習慣、待人接物的模式都會影響到孩子。
千萬不能要求孩子少吃零食,而自己卻抱著餅乾、瓜子吃個不停。
對孩子來說,任何事情都要好玩,玩對他們來說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固然吃飯穿衣上廁所這些事情就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做的,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孩子能夠在其中發現很多樂趣。
家長們要做的就是跟他們一同享受這個過程,一同玩。
孩子能夠從中學到很多。
大人們經常都是處於忙亂或疲憊的狀態,所以沒心機跟孩子玩,陪孩子「磨蹭」,日常生活對大多數人來說並沒有覺得到是一種享受。
這可能就是孩子回家什麼都不想本人幹的緣由。
由於這些事情大人們都當做擔負,沒有樂趣,只會敦促孩子「快一點」,要不然就是「你都這麼大了應該本人的事情本人做呀」之類的話。
聽到這些,孩子也對生活中的美妙小事失去了興味和動力。
我們能夠學著跟孩子一同享受生活,慢一點,就會幸福很多。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親子成長的教育方式,請關注我們
三條建議讓你輕鬆搞定,如何讓上幼兒園的寶寶獨立吃飯?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個經歷,怕孩子自己吃飯弄得滿身都是,或者吃飯太慢,半天也吃不完,飯菜都涼了,然後就選擇餵孩子吃飯。甚至孩子上幼兒園了,您都會問她一句話:「寶貝,你是自己吃還是媽媽餵你吃?」孩...
孩子做家務好處多 父母要學會引導
很多父母認為,讓孩子做家務沒有什麼意義,幼兒時期只會幫倒忙,上了小學後更沒必要讓孩子去做,耽誤學習。再說了,讓孩子做家務只是幫大人分擔了一些任務任務而已,不是多大的事,何須讓孩子插一手呢。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