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好的愛,孩子的成長教育,父母只有一次機會,千萬別錯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汲取的最好的養分便是來自父母的溫暖。
然而,現實中有很多年輕的父母生育了孩子,願意花錢請傭人或者交給老人帶,卻不願意拿出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來陪伴孩子,直接剝奪了孩子生活在自己爸爸媽媽身邊的權利。
一個孩子如果不能和父母建立穩固的依戀關係,將會影響孩子終生的安全感,可能會導致成年後面臨人際關係緊張、情感冷漠、幸福感低等問題。
在你選擇成為父母之時,你的行為舉止,一言一行就註定將改變一個人。
家庭教育的真諦不是教,更不是管,而是引導與示範,父母們需要做的是對孩子的鼓勵與陪伴,是「蹲」下來「陪」孩子「看」世界。
因為,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其實給不了孩子屬於他的未來,孩子有自己的人生。
父母能做的只是努力守護孩子能夠得到的當下的快樂和幸福,不焦慮、不盲從,不攀比。
和孩子一起慢慢體味相伴時際遇的每一道風景,每一種心情。
不要怕虛度光陰,教育本就是留白的藝術。
陪伴是相互的,滋養是相互的,給予是相互的。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培養」就是「陪著養」。
陪伴之於教育的關係應該是先於教育、包含教育,只有這樣,教育才會變得輕鬆、快樂、自然而然。
父母要捨得花時間陪孩子,因為童年是人的前半生,陪伴孩子時,一心一意,給孩子你最好的專注力。
無暇陪伴,忙只是藉口
陪不陪孩子,從來就不是時間問題,而是選擇問題,是價值排序的問題。
忙只是藉口,只是看父母把什麼看的更重要而已。
錢可以暫時少賺點,工作永遠都做不完,但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在孩子的陪伴上,父母只有一次機會,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差別是管理時間的能力。
一個人的主要時間分配到「不重要不緊急」,是得過且過型;分配到「緊急不重要」,是隨波逐流型;分配到「重要緊急」,是勤奮工作型;分配到「重要不緊急」(例如健康、讀書、教育子女等),是智慧發展型。
您是哪一種類型?
孩子有求,請專注陪伴
孩子鬧情緒,纏磨人,求抱求陪伴時,是一種提醒更是一種高危信號,說明父母已經太長時間沉浸工作、瑣事,忘記關注孩子。
這時,父母要做的就是,手上心上什麼都放下,專心陪孩子,每天哪怕有一小陣子。
不一定很多語言,也不一定繪本玩具遊樂場,只是陪著孩子,由孩子牽引著安排時光。
世間一切顯現皆修行對境,孩子禪,方便修。
當孩子抱怨你從不帶他去公園或總是誇獎鄰家的孩子時,你可能會不屑一顧或敷衍了事,然而對於孩子而言,感覺就是一種事實,父母需要做是去發覺孩子行為背後深層的含義。
陪伴是最好地教育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底色,而父母是這底色最重要的繪製者。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將自己看得如何重要都不為過。
父母不會教育不怕,不懂教育也沒關係。
對孩子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奢華的物質享受,而是寂寞時有人陪伴,迷惑時有人指引,成功時有人鼓勵,失敗時有人理解。
陪伴不僅僅是形隨,更重要的是心隨,是父母的心跟著孩子的內心一起成長,一起相伴。
生命不可逆轉,也不會停留於昨日。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他的優點、他的思考、他的夢想、他的煩惱、他的需要,父母若一直陪伴他左右,歲月會告訴您這些。
忙碌的父母們要多抽一點時間,陪孩子一起慢慢長大。
教育,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而是落實在行動中的責任、智慧;愛也不是掛在嘴上的種種藉口,而是潤物細無聲的呵護、關懷,是孩子進步時父母揚起的眉毛和嘴角的微笑,是孩子鬱悶苦惱時父母流露出的焦急和關切……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
周國平曾說過「生命中不可或缺東西就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記憶,我不希望在孩子最重要的時刻,家長缺席。
」的確,在孩子的成長中,沒有什麼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
愛需要時間來表達,工作纏身的父母,請儘量留一些時間給孩子吧,傾聽他們的心聲,不要忽略他們的感受,蝸牛會慢慢長大,不要錯失孩子成長中的陪伴!家長是最需要訓練卻最缺乏訓練的一種職業,父母事業上的成功永遠無法彌補家庭教育的失敗。
孩子的成長教育,父母只有一次機會,千萬不要錯過!
和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是融入他的世界
我第一次做你的母親,你第一次做我的孩子,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孩子生活的世界,和大人的完全不同,了解並融入孩子的世界,是所有家長的必修課,也是孩子教育里程中一項重要的挑戰。那麼,我們究竟該如...
如果你還不知道這個的重要性,孩子可能會叛逆,親子關係會亮紅燈!
現在的家長都感嘆,孩子生得起養不起,要給孩子吃最好的奶粉,穿最好的衣服,玩最好的玩具,去最好玩的地方,選擇最好的醫院——生都生不起。結果往往卻是家長辛苦復辛苦,孩子逍遙又逍遙,家長退讓再退讓,孩...
寫給忙得沒時間陪孩子的爸爸們
面對不能重來一次的孩子成長問題,身為父母,不論怎麼忙碌,都需要學會在有限得時間裡,把對孩子得關心和愛充分地表達出來。我們在不久前發表得文章《爸爸和媽媽對孩子的區別,說中的請舉手》收到了讀者熱評,...
失陪媽媽,一個日益壯大的族群
作為父母,其實我們給不了孩子屬於他的未來,他有自己的人生。我們能做的只是努力守護孩子能夠得到的當下的快樂和幸福,不焦慮、不盲從,不攀比。和孩子一起慢慢體味相伴時際遇的每一道風景,每一種心情。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