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這四種毛病萬不能慣,超過6歲就真難改掉了!別不信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案例一:

前天上班在一家早點鋪遇到這樣一件事。

一個不到十歲的小男孩和父母吃早點,中途向服務員要餐巾紙,由於人比較多,服務員給他紙巾慢了些,此男孩就特別大聲的斥責道:「快點,快點啊,怎麼這麼肉,沒長手啊?」表情猙獰,語氣刻薄,連成年人比之都遜色,讓所有的人都為之震驚,可他的父母不動聲色的坐在一邊,沒有一絲的驚訝和不該,看來孩子在家也是這樣。


案例二:

老公的侄子5歲多,前幾天來我家做客,把我女兒的玩具幾乎全都翻出來了,而且摔壞了很多,把牆用原子筆刮的一道一道的,後來老公發現告訴他哥哥,沒想到哥哥竟只是一笑,說孩子算聽話的了,在家比這還嚴重,告訴孩子奶奶,更是護著孩子說,現在孩子哪個不淘,別小題大做,真的讓人很反感,如孩子這樣教育下去,沒了規矩,失了教養,其實是在害孩子啊!

案例三:

我家樓上有個女孩子7歲多,每天晚上8點多跳來跳去,吵的聲音好大,使我女兒沒法睡覺,一天找到機會跟他家長溝通下,可他奶奶理直氣壯的說:「孩子嘛,咋啦,你家的是孩子,我家就不是了?」樓上樓下的鄰居搞得像仇人一樣。

出去遛彎看見我和女兒,他奶奶告訴孩子說,她家的女兒金貴的很,不讓你在屋裡亂跳,孩子衝著我女兒吐口水,看的我很是無奈。

跟大家分享完孩子生活中真實的案例,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孩子不是天生就是好孩子或熊孩子」,最終的不同就在於家庭的教育」,而事實上確是如此。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每個孩子行為準則的背後,都折射出父母的行為和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很多人說「孩子還小,不懂事兒」之類話,其實都是藉口、說辭罷了,如果不以身作則,規範引導好孩子,六歲之後孩子毛病就真的很難改掉了!


總結孩子的毛病有以下幾點

1、壞脾氣:只要是遇到自己一點兒不滿意、不順心的事,沒有達到目的,就會發脾氣,不是吵鬧就是撒潑。

任何事情都得依著他,順著他,他是家裡的中心,太陽,大家都要圍著他轉。

這樣的孩子就是因為第一次耍脾氣成功了,家長妥協了,他知道以後只要這樣,就可以滿足他,因此堅決不能慣著。


2、自私:自己喜愛的一切東西不懂得分享,更不懂得去尊重別人。

這樣的孩子是長期被家人溺愛的後果,好吃的好玩兒的都是他自己的,心裡沒有別人,長此以往越來越自私驕縱。

自私的孩子人際關係會很差,很孤獨,不會交到知心朋友朋友。

3、愛占小便宜:帶孩子去好友家做客,看到好玩兒的玩具或者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吵著嚷著要拿走,不讓拿就鬧脾氣,這種孩子是典型的愛占小便宜。

所有當家長發現孩子這種行為,一定要嚴厲制止,放縱只會害了孩子。

4.得不到就動手:見過太多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帶孩子逛超市,孩子想要玩具,家長不給買,孩子直接動手打人的行為。

更有甚者看中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直接動手搶過來,家長還在一旁看熱鬧稱讚較好,真不知道這種家長是怎麼想的。

這種性格和行為的孩子如不教育,以後會吃大虧的,早改早受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喜歡動手打人,寶爸寶媽才是最大問題

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動不動就動手打人,成為了傳說中的「熊孩子」,更多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懂禮貌,能夠用語言來解決自己遇到問題。如果自己的孩子現在喜歡動手打人,應該如何來教育他/她呢?「我的...

溺愛北鼻的4種表現 絕對有你

溺愛的話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家庭的重視,但是仍然還有不少家庭在沒有底線地溺愛孩子,給孩子日後的健康生活造成嚴重傷害。有些家長甚至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愛孩子而不是「溺愛」孩子,結果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