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北鼻的4種表現 絕對有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溺愛的話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家庭的重視,但是仍然還有不少家庭在沒有底線地溺愛孩子,給孩子日後的健康生活造成嚴重傷害。

有些家長甚至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愛孩子而不是「溺愛」孩子,結果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不良影響。

1.在家享受特殊待遇

對於有些家庭來說,家裡三代人就一個孩子,父母寵著,長輩溺愛著,孩子處處享受特殊待遇。

吃飯吃「獨食」從來不懂得分享,大人也從沒有想過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分享。

孩子有自己專用的所有物品,其他人不能觸碰,一旦動了不是生氣就是大哭大鬧,促使孩子不良性格的養成。

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長大的孩子,自私自立,沒有感恩心,更不懂得分享和關心他人,不能適應大環境,與其說家長是愛孩子,還不如說是「害」了孩子。

2.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說要錢,馬上給錢;孩子說要吃零食,馬上買零食,遇上孩子要幾百元的玩具,眉頭都不皺一下馬上就給孩子買。

這樣的溺愛方式最後導致的是孩子不懂得珍惜,不知道父母的辛苦,追求物質享受,任意揮霍的壞習慣和壞性格。

一旦父母不能滿足於他們,或是離開不斷索取的對象之後,他們可能走上彎路,小偷小摸,甚至是與不良社會青年混在一起,導致孩子偏離正常的健康人生,造成嚴重傷害。

3.家長總是事事包辦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有些事情做不了,自己順手就幫孩子做了。

卻不知道這就是自己過於溺愛孩子的一種行為,長時間如此,孩子什麼也沒學會,連最簡單的生活自理都搞不定。

孩子最終不能獨立,過於依賴,追求享受又不自己動手。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做事,就算是三四歲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學著動手穿衣服,洗襪子之類,這有助於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性格。

4.對寶寶的錯誤過多包庇

有一類家長平時自己就喜歡占小便宜,帶著孩子外出時,孩子拿別人的玩具,不但不指責孩子,還幫著孩子隱瞞真相,甚至默許孩子這種行為,過多包庇孩子。

家長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只會幫孩子養成愛占小便宜,投機取巧,好吃懶做的性格和習慣,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過分的溺愛真的好嗎

現在大部分都是「獨二代」,在家裡每一個都是爸媽心頭的一塊肉。很多時候爸媽對孩子的需求都是有求必應的,以為這就是疼愛孩子的表現,其實這是一種過渡的溺愛。

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要及時制止

家長的過分溺愛,導致「熊孩子」數量不斷增多。而且,「熊孩子」的破壞力也不容小視,很多「熊孩子」的家長都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那麼,怎麼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呢?當孩子出現以下...

孩子有沒有被寵壞?看看這幾個就知道了

小時候被寵壞,長大了是禍害。現在雖然國家實行二胎政策,但是現在大多數的的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孩子,經常都是所有人以這個孩子為中心,圍著孩子轉,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會第一時間給孩子,有什麼需求馬上滿足...

孩子行為偏差,都是家長溺愛惹的禍

適度的疼兒童是一件好事,但由於少子化的關係,現在爸爸媽媽都把小孩子當作寶,捨不得東捨不得西,就讓孩子嬌生慣養,行為上、習慣上出了很大的紕漏,這也是我們社會出現的一種問題,一起看下去。一、兒童不良...

溺愛寶寶的方式不對,可能會導致大問題

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什麼是正確的引導教育。10種溺愛的典型表現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一切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看的,都先緊著孩...

親子成長:有多少傷害,源於你的「愛」?

對於不能溺愛孩子,這一觀點,我想大家基本都是認可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很難實施。有的家長甚至對一些行為,不認為是溺愛,如果父母並不認為是錯誤的事情,對於改正那就更無從說起了。或者有的家庭孩子由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