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過得越辛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繪圖 | Crow

我們先來做個小測試,下面這兩個孩子,你覺得哪個會更受歡迎、更成功呢?

肯定很多媽媽都會覺得,當然是聽話懂事的A寶寶啊!我家孩子要是這樣,做夢都要笑醒了。

真的是這樣嗎?櫻桃小丸子的班上,也做了個「我喜歡的好朋友」的投票。

像A寶寶一樣的聽老師話、成績好、總想做個好孩子的丸尾同學,幾乎沒有人願意跟他做朋友;可像B寶寶一樣,髮型獨特、有點總覺得自己完美的小自戀,唯一的煩惱就是字不好看的花輪同學,卻很受大家歡迎。

想想咱們上學時候,也喜歡和那些有趣的孩子交朋友,而總是偷偷嫌棄老師們喜歡的「報告精」啊。

為什麼當了家長後的我們,卻總想把孩子往丸尾的方向培養呢?

不信?假如老師的評語這麼寫道:「孩子成績很好、全優,班長當得非常負責,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會努力的做好一切!」你說你是不是會樂開花?!

我們總覺得,誰家要有個聽話懂事不讓大人操心的乖孩子,簡直就是開了大獎的人生贏家。

但如果成為「乖孩子」,代價是每時每刻都在緊張別人的看法、不開心也沒有朋友,你還會覺得這是件好事嗎?還會覺得,這樣的「好人緣」是成功的嗎?

最近天才少女蔣方舟,這個集乖巧、優秀、成功於一身的「別人家的小孩」登台發聲了:這樣的「好性格」是自己28年來最大的「弱點」,討好型人格的小孩,一點都不快樂!

從她的講述中,我們看到了大人眼中「乖小孩」真實的另一面:處處小心翼翼、以他人感受為先,太過在乎別人的看法。

但一味的迎合討好,換來的卻是被人一再孤立——因為這樣的失去自我的「討好」,和任何人都無法建立真實的關係。

這樣的性格,甚至影響到了她後來的戀愛關係。

蔣方舟說:

「有一次,男朋友因為一件事情,打電話過來質問。

其實我已經很討厭他了,但我還是不停地道歉。

但這份道歉,可能在對方那裡就顯得很敷衍,他一連打了十幾個電話,後來看到他的電話,我就發抖。

不知道該怎麼應付,只是不停地說不好意思,我錯了。

她曾經因此感覺整個世界觀都坍塌了,這種瀕臨崩壞的心態困擾了她很久。

把自己和人群隔離一年後,她才發現問題的根本:「自己總是迎合別人的期待,做什麼事都會緊張別人的看法」、「對別人沒有底線和原則,自己的不愉快不敢表現出來」。

幸運的是,蔣方舟還有逃離生活、反省覺悟的機會。

但還有更多「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會因為這樣的性格讓自己越活越憋屈、越活越擰巴,成為各種關係中的犧牲者和受害者。

去年《演說家》的舞台上,就曾來過這樣一位美女導演。

11歲的一個晚上,被家暴的媽媽變成了施暴者,把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加倍的發泄在女兒身上。

在充斥著家庭暴力的環境中,年幼的黃莉每天的日子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這樣的環境下,她變成了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孩子。

成年後她逃離了噩夢般的原生家庭,以為自己終於有了個光明的未來。

卻突然發現:

「在後來所有的親密關係當中,我也只會一種相處的模式,就是隱忍和犧牲。

可是一味的隱忍和犧牲,並沒有換來愛和尊重,而是變本加厲的索取和傷害。

當時演講台上的黃莉已經38歲,這個外人看來風光無限、才貌雙全的美女導演,卻因為討好型人格情路崎嶇、還是單身。

我們身邊這樣的孩子還真不少。

越是小時候乖巧聽話的小孩,長大後在自我這件事上越迷茫;反而那些小時候調皮難管的孩子,更懂得怎麼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們眼中的「模範孩子」、「乖孩子」,是怎麼出現了這麼反差的局面的?

想一想,「你要乖,這樣媽媽再怎麼辛苦都是值得的」、「你再這麼不聽話,爸爸媽媽不要你了噢!」這樣的話,是不是在每個家庭都經常出現?

對於孩子來說,「不聽話」意味著「不要你」;「表現好」才對得起「爸爸媽媽的辛苦」。

親子關係變成了一種背負壓力和代價的交換,他開始變得小心翼翼,因為覺得:有一點點做的不好,自己就是罪人。

另外在有些時候,我們也在有意無意的教孩子去「討好」別人:「背一首唐詩給叔叔阿姨聽,你最棒了!」、「在幼兒園一定要乖乖聽老師的話,不然老師不喜歡你了。

這些靠父母引導一開始就嘗到了甜頭,「社交早熟」的孩子又怎麼能獨立發現自我邊界、肯定自己?

越成長,他們越難應對複雜的人際關係。

除了迎合討好,他們不知道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討好型人格」對於孩子的一生,究竟會有多大的影響?在知乎一篇討論「討好型人格」文章中,很多「長大了的孩子」這麼現身說法——當討好成為一種癮,討好會糾結的要死,不討好更會空虛到想死。

@知乎網友「㪫苼」

努力去討好別人,卻沒精力做好自己;在外人面前裝完美,把兜不住的情緒和負能量爆發在最親的人面前,人生也變得一團糟。

@知乎網友 「田聖璇」

沒有底線和原則的妥協退讓,換來的往往是更多的失去。

這樣的「好孩子」到底是哪裡錯了呢?

「好孩子」、「乖孩子」都沒有錯,但把「好」和「乖」定義為剝奪孩子自我意識的順從,就相當於一點點摧毀他內心獨立強大的基礎。

太乖太懂事的背後,可能是孩子在做自我犧牲甚至自我遺忘,到最後成為一個「表演型」的人,一個靠討好別人來換取別人喜歡的人。

他人的肯定很重要,但即使得不到任何誇獎和關注也有自己願意努力的事也很重要。

在教孩子如何與世界相處的時候、想讓孩子贏得大家喜歡的時候,也要引導孩子如何與自我相處,引導他建立強大的內心、去熱愛這個世界。

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孩子明白:他們不需要去靠偽裝和表演去取悅任何人,不管他們是不是別人眼中的「好孩子」、「小明星」,他們永遠是父母的寶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芳華》:孩子不是越懂事越好

最近《芳華》熱播,但是看完之後卻有另外一番感悟。《芳華》中,黃軒飾演的劉峰,一個活雷鋒式的好人,無疑是一個懂事的人,一個時刻為別人著想的人。他任勞任怨,奉獻大於索取。髒活累活搶著干,竭盡全力為他...

孩子,為什麼我不希望你做「乖小孩」?

幾乎每個人小的時候,身邊總會有個「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既「聽話」、又「懂事「,在大人眼裡是個完美的好孩子。而這些詞,好像是評價一個孩子的最高讚賞,粑粑麻麻來學校接孩子的時候也會問:今...

讓孩子過早「懂事」,竟然是種殘忍的教養!

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兒的抱怨,小時候家裡窮,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會說:「給弟弟買吧,我不要!」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上...

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

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兒的抱怨,小時候家裡窮,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會說:「給弟弟買吧,我不要!」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