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爸爸養了個狐狸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童言無忌,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說話,瞬間能把大人至於尷尬境地。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

不信?看看這個場景

幼兒園裡,一位老師正給小朋友們上課,說到自然界有很多很多動物,包括家裡面養的寵物,老師問:「你們家裡面有誰養寵物的呢?」

小朋友們都積極回答:有的說家裡 養了一條狗,有的小朋友說家裡有一隻兔子,有的說媽媽養了一隻松鼠……(聽起來蠻正常的)

一個同學踴躍發言:我爸爸的寵物最厲害了,我爸養的老鷹,公的母的都有!(夠贊!)

亮點來啦!

一個小朋友靦腆又認真的說,聽媽媽說,我爸爸在外面養了一隻「狐狸精」,我還發現我爸爸打電話時,總說家裡有隻「母老虎」,我還沒見過呢,

接著小朋友依舊淡淡的說,爺爺總是嘆氣的看著奶奶的背影說:哎呀,不止一隻啊……!

看到這裡小熊也是覺得哭笑不得了。

而面對孩子們製造的一些「尷尬瞬間」,想必老師也是一臉尷尬不知該怎麼給小朋友們解釋才好吧!

孩子的話看似可笑,卻也淒涼。

由於年齡還小,思維能力不夠成熟,所以無法區分媽媽口中的「狐狸精」爸爸和爺爺嘴裡的「母老虎」的真正含義,也弄不清楚這件事情跟自己會有什麼關係。

誠然是童言無忌啊!

很多時候大人們都會覺得,這麼小的孩子能懂什麼?在孩子面前說話口無遮攔,常常毫無顧忌的說任何話。

結果在某個瞬間,你曾經無意識的話就被孩子童言無忌般給說出來,往往讓聽到的人哭笑不得。

再比如在孩子面前,奶奶嘮叨爺爺的話「再不回來就不要你爺爺吃飯了」有一次孩子爺爺在跟一群老友下棋,到了飯點,小孩子突然對老人說「再不回去就奶奶就不讓你吃飯了」爺爺聽完不知是可笑多一點,還是尷尬多一點。

家有丫蛋一枚,兩歲不到半。

正在從逐字逐句的學說話到自己遇事思考不停地追著你問東問西的階段。

昨天去超市,剛好路過銷售衛生巾的的貨櫃。

她突然自己跑到一排衛生巾前給我隨便拿了一包對我大聲說:媽媽給你這個。

當時身邊就有幾個女的回頭看我,還有個別陪女友的男士。

我趕緊走過去拉著她說,媽媽不用。

帶你去買好吃的。

平時這丫頭一聽這話扭頭就拉著我走。

可是,我得天哪。

她居然又補了一句,媽媽流血時用。

我……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比如在孩子面前說奶奶是「老太婆」被孩子給學了去,說爸爸是個「大懶豬」等等這些太過隨意的表達。

他們不懂大人的這些話有時只是隨便說說,還是開開玩笑而已,孩子心理沒有這些概念,他們只會認為一切都是真的……

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啊!這便是大人隨便說話也被孩子聽來當真之間的困惑。

要想解決這樣的困惑,或者避免因此而帶來的災難,那請你一定要慎重的對待自己的語言,尤其是在孩子面前說的話。

研究表明:孩子在學前階段是模仿能力最強的階段,父母說的話做的事,一不小心都會被孩子學了去。

所以對孩子說話,千萬要注意,孩子能吸收好的話語,當然也可能學來不地道的壞話,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聽在耳里,耳濡目染的作用不可小覷。

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罵人,那並不是孩子天生就會的,極有可能是從父母或身邊的人那裡學來的。

為了不惹出一些讓你哭笑不得的尷尬事來,所以對孩子說話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查看更多相關文章,歡迎關注樂貝通公眾號。

老師園長請關注"幼教園長聯盟」LBT-TYCZ 家長請關注「童憶成長」lbttycz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