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兒園的手工作業,從害怕到期待……我是怎麼做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年前某一天,往日飯後葛優癱的彭先森,突然無比殷勤的給我奉上各種水果、零食,電視調到我喜歡的台......
萬萬沒有沒想到,為了讓我幫外甥做幼兒園的親子作業,他可以這麼沒。
有。
底。
線。
我當時就拍板...答應了!,堂堂重點本科生,難道還能被幼兒園的作業難倒?
結果,那一晚,為了完成我以為的「小兒科」的幼兒園作品,我加班到凌晨2點......
回到房間,看著還不會說話的女兒,真希望她永遠不要長大了,更不要上幼兒園啊!啊!啊!
後來女兒真的上幼兒園了,每當看到平時像躲瘟疫一樣躲著洗碗、洗衣服的彭先森,突然把家務全包了,瞬間就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老師布置作業了!!!
總算明白,不會洗衣服的男人根本不存在,如果有,那絕對是因為老師沒給他家孩子布置親子手工作業!
【有位家長吐槽】:別說小孩子做不來,不是專業人士都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上次學校布置作業讓捏憤怒的小鳥,孩子睡了,我一個人坐著捏,硬是捏了一個通宵,小鳥沒憤怒,我憤怒了!!!
【環保,從幼兒園手工作業做起】:自從孩子上幼兒園,家裡就成了廢品回收站,家裡喝完的牛奶盒、飲料瓶,用完的捲紙筒、抽紙盒……統統不敢扔,生怕老師布置自然手工作業。
光自個家生產還不夠,隔三差五就得去小區里撿石頭、撿葉子!
【上班族的憂桑】:白天上完班回來,最想做的當然是:躺著、躺著、躺著!可是不行啊,還有孩子的手工沒做呢。
......
孩子開始上幼兒園,意味著家長的藝術生涯也開始了,粑粑麻麻們從此走上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康莊大道」!
孩子上幼兒園之時,簡直就是家長們手工藝的巔峰之時!
大家為什麼談手工作業色變,確實,也是有原因的。
1、到底是孩子,還是家長上幼兒園?
有家長說,本以為,交了錢,把孩子交給老師了,終於解放了。
自從有了「手工作業」,才發現,原來不小心把自己也交給了老師。
名義上是給孩子布置作業,但是大多數都是家長完成的。
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搗亂,做的時候還想方設法把孩子打發到一邊,等快做完了再讓他象徵性的參與一下。
家長累得苦不堪言,孩子一副「作業是你的事情,我只負責欣賞」的架勢。
其實,我們都誤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試想,這樣的作業,作為專業的幼兒園老師來說,輔導孩子們完成,一定很簡單吧,為什麼還要布置家長陪孩子做?
老師的本意是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發揮孩子想像力、創造力......同時增進親子交流。
可惜最後都變成家長自己做了,為什麼?
因為,我們太注重結果,我們擔心做得不夠好看孩子臉上無光,我們擔心孩子得不到表揚,我們擔心孩子無法獲獎......卻忘了,我們也許可以代替孩子拿獎,卻無法代替孩子成長!作業是孩子的,我們做得再好,也是我們的能力,永遠都無法成為孩子的。
我們可以陪伴孩子,引導孩子做,也可以給孩子示範,讓孩子看到不一樣的思路,不一樣的作品,但是無需代替孩子完成。
《侏羅紀公園4》中,兩兄弟在躲避恐龍追擊時,無意發現了一個山洞,裡面有一輛不知什麼時候的吉普車。
危急時刻,兄弟倆利用平時喜歡在車庫裡倒騰的經驗,成功將車子發動,躲開了恐龍的致命進攻。
大家都羨慕,這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太強了。
那麼,動手能力是怎麼來的呢?
學齡前孩子在家的時間比在學校的時間長得多,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更多,受家長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最大最深遠。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
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
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孩子們的能力,就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培養起來的。
如果我們不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如果我們正發愁不知道怎麼陪孩子玩,更有利於孩子發展。
那麼,何不利用親子作業的機會,好好引導和了解孩子呢?
如果我們不知道孩子是心理想法,不知道孩子的思維,怎麼引導她朝正確的方向前行呢?
如果我們不了解孩子的興趣點,怎麼能給孩子提供最適合她的平台呢?(《孩子上興趣班的四種境界,你都知道嗎?》、《讓孩子興趣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她做到了》)。
2、太忙了,沒時間陪孩子做
是的,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家長們為了工作和事業,確實很忙。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我們要努力奮鬥。
而且,孩子不是我們生命的全部,我們不該為了孩子放棄自我價值的實現。
但是,即便不是全部,孩子也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不是嗎?那麼,我們是否也該給這一部分生命留出一點時間?
據說,
08年,就有粉絲撞到王菲手拿一本厚厚的《本草綱木》,帶著兩個女兒在崎嶇的山路上,邊爬山,邊認識植物。
汪涵在小沐沐出生以後,親自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為他做了一把手工打磨的木勺子。
楊瀾很忙,可以說是空中飛人,可她還能成為孩子鋼琴學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長,在兒子八歲以前帶他旅行了十五個國家。
明星的時間比常人更少,他們完全可以讓孩子找到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學校,享受到最好的生活條件。
但他們更加知道,孩子需要物質,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的陪伴來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擁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將來才能放開的展翅高飛。
這個階段,也是建立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這是孩子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
小時候缺失的安全感,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孩子也許會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找回來。
小的時候不付出汗水,也許等他長大,你就需要付出淚水。
3、不會做,無從下手
在我們的人生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會遇到很多無從下手的事情,就像我們現在面對無從下手的手工作業一樣。
我相信,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
那麼,在困難面前,我們持什麼樣的心態,直接影響孩子以後面對困難的態度。
有個冷笑話:
一個孩子因為偷同學的筆,被老師請家長,批評了一頓。
回到家,惱羞成怒的爸爸又繼續痛批:你怎麼這麼沒出息,居然偷同學的筆!沒筆你我說一聲,我從公司給你拿回來......
都說,孩子的家長的複製品,這個孩子的行為,不就是家長的複製品嗎?
同樣的,在困難面前,如果我們抱怨:我哪做得來這些?
那麼,就不要抱怨孩子有一天面對任何困難都選擇逃避和退縮:我不會!
家長的一言一行,家長自己處理事情的方式和態度,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教育,不是只有在桌子前正襟危坐才能教育。
沒有完美的家長,我們確實不可能做到樣樣精通,也沒法像專業老師一樣指導孩子,給孩子上課。
我們也許不會做,但是,我們也可以尋找辦法,可以學習。
如果實在無從下手,我們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去網上搜索參考圖片,去尋找視頻教程,還可以去現場的各種手工坊學習。
讓孩子學會尋找方法,本身也是一種能力。
幼兒園這麼頻繁地布置手工作業,其實有它的道理。
這個階段的孩子,想像力很豐富,動手能力強。
如果能恰當的引導,讓孩子充分發揮她的潛能,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工作都會很有幫助。
而任何一項能力,都不是一兩次練習就能培養出來的,都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
所以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有很好的想像力、創造力、動手能力,不是學校一兩次課,也不是偶爾的一兩次親子作業就能培養出來的。
有專家說:一項技能,要刻意的訓練,水平才會越來越高。
既然如此,我們無需等待老師布置手工作業,平時就可以陪孩子玩手工,充分利用家中現有的材料,發揮想像力製作各種手工作品。
我們可以讓還沒有收入,沒有購買能力的孩子,用手工作品作為禮物,表達自己的一份情感。
家長也可以用手工作品回饋孩子。
孩子的興趣,孩子的能力,需要有一個好的環境,一個好的平台去發展。
而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環境。
在家庭的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指導和陪伴中,我們更能充分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優勢,並順勢引導孩子。
從簡單到複雜,讓孩子慢慢體會到成長的快樂,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有了良好的基礎,那麼,老師布置作業的時候,就不會因為臨時抱佛腳而手足無措,而且也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水平。
相信這時候孩子獲得的獎,會讓她從中體會到真正的成就感,並建立起自信心,激發起內在的學習動力。
比起幫孩子完成一個優秀的作品,我們更應該引導孩子尋找方法,讓孩子學會面對現實,創造未來。
關注童心家庭早教,學習家庭早期教育,
讓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讓教育孩子變得輕鬆愉快!
童心家庭早教的作者是一位國家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全腦潛能開發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