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發現孩子撒謊時,應該怎麼辦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幾乎沒有幾個孩子從來沒撒過謊的,可是你清楚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嗎?當我們發現孩子撒謊時,應該怎麼辦呢?

1、證實孩子是否在說謊

當家長懷疑自己的孩子說謊時,應該首先進行仔細的調查、了解,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說謊,因為有的時候父母的判斷不一定是正確的,如果沒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魯莽行事,可能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2、先找出說謊的原因,搞清原因對症下藥

孩子說謊的原因有許多:有的是因為自己做了錯事但又害怕受到懲罰而說謊,有的是因為想通過說謊來讓家長滿足自己的某種願望,有的是因為錯誤模仿大人的行為而說謊,有的是因為不願意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而說謊,有的是因為分不清想像與現實間的差異而說謊,有的是因為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而說謊,有的是因為想取悅家長而說謊,有的是因為想騙取自由而說謊,有的則是因為要故意刺激報復家長而說謊,如此等等。

在上述種種的說謊現象中,有些是孩子的無意說謊,有些是孩子的有意說謊;有些是孩子的偶爾性說謊,有些是孩子的經常性說謊。

家長首先應當搞清楚孩子說謊的動機和性質,然後才能根據不同的說謊行為採取有效的措施,以使得對孩子的教育能夠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比如,對於幼兒由於智力和知識水平較低而造成的無意識說謊,家長不必大驚小怪,只要幫助孩子分清想像與現實間的差異即可,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些說謊現象會自然消失;對於孩子的有意說謊,家長要及時地發現和揭穿其謊言,並讓孩子明白說謊是要受批評和懲罰的,將孩子說謊的企圖適時地化解掉;而如果是由於家長經常說謊造成孩子也跟著說謊,家長一定要認真檢討自己的行為,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3、多聆聽並與孩子溝通

當孩子預期事情會有負面後果而說謊時,父母應了解孩子的需要,訂立更實際的規則;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願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說謊了。

另外,有些孩子會因為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注。

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孩子溝通互動,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

4、要幫助孩子區分現實和想像

孩子說謊並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齡小、想像力、創造力豐富的孩子更易進行想像型撒謊。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訴孩子什麼是發生的,什麼是想像的,讓孩子逐漸把現實和想像區分開來,並告訴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想像,如,用「我想……」、「我希望……」等等。

當孩子無意的撒謊給別人帶來傷害時,一定要讓孩子了解和認識自己這種行為產生的嚴重後果。

不要把"編故事",不講實話的孩子都當成壞孩子。

孩子有時不講實話並不是壞。

對即興說,隨便說謊(或編故事)的行為要善意地指出其錯誤之處,希望他以後認真說話,有進步時要表揚。

5、要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願望。

如適時地給孩子添置玩具、圖書及彩筆等。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只要是合理的,家庭又是力所能及的,是會得到滿足的。

這樣可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滿足而把別人的東西隨便拿回來而又不告訴家長和小朋友的情況。

6、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的說謊往往並不是為了故意傷害他人,家長不要輕易將孩子的說謊行為與孩子的品質劃等號,不能因為孩子的某一次謊言就給孩子定性,給孩子貼上「小騙子」、「謊話專家」、「吹牛大王」等標籤。

這樣做不但對孩子改掉說謊的毛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對孩子的說謊行為起到了強化的壞作用,可能會促使孩子今後更加努力地說謊。

因為如果孩子感覺到自己在父母眼裡是個不誠實的、愛說謊的孩子,他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他會家長產生逆反心理,既然父母都認為自己是騙子、說謊大王,那麼我就做給你們看好了,反正謊話是不說白不說,就是到了該說真話的時候也不說真話。

7、不要懲罰認錯的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事例,孩子說今天在學校挨了批評或者考試不及格,父母往往是劈頭蓋臉一通嚴厲的批評,甚至體罰孩子,而說謊卻常常能使孩子逃過責難。

這樣一來,孩子將逐漸體會到說真話會受到懲罰,不說真話倒能平安無事,甚至還可以贏得父母的讚賞。

如果下次考試成績不好或犯了什麼錯誤時,孩子就會想盡辦法隱瞞過去,以逃避懲罰。

因此,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孩子第一次告訴你他在外面闖了什麼禍或學習成績不好,家長首先要表揚孩子的誠實,然後幫助孩子分析為什麼會出錯,一同找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來。

這樣孩子以後就不怕對家長講實話,有了困難也願意求助於家長。

有些家長在遇到自己的孩子說謊時非常氣憤,於是就採用嚴厲的斥責、懲罰甚至打罵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以此想讓孩子有個懼怕,今後不敢再說謊。

然而,家長們這種以暴力的方式試圖改變孩子的方法並不太奏效,而且有的孩子反而是父母責罵、懲罰得越厲害,其說謊的行為越嚴重。

其實,許多孩子說謊都是由於害怕成人的懲罰而造成的,他們之所以說謊是由於他們不敢說真話,這是孩子為了逃避成人的懲罰而保護自己的方式,如果這時家長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採取了嚴厲而粗暴的懲罰措施,或許暫時會有些效果,但這隻治標不治本,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還有可能使得孩子今後把謊話編得更圓滿、更巧妙、更高級、更不容易被家長察覺。

8、誠信源於尊重

夸美紐斯指出:應當像尊敬上帝一樣地尊敬孩子。

兒童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是自我發展的主體。

我們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也可以領悟到這樣一點:兒童在某種程度上如果自尊心受到挑戰,得不到所期望的尊重,就有可能會表現出不誠信的言行。

羅素也講過:從小未受過恐嚇的孩子必定誠實,這不是由於道德約束的緣故,而是因為他想不到別的做法。

無數的家庭事例也證明:獨斷專行的家長只會用命令,威脅,恫嚇,諷刺甚至用暴力去制服孩子,就極易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之產生逆反心理,造成孩子的言行不一。

而民主,和諧,平等的家庭氣氛和愉快的周圍環境是卓有成效地教育孩子誠信品質的極為重要的客觀條件。

家長能對孩子給予尊重和理解,就能為兒童提供情緒情感上的安全基地,使兒童能夠充滿信心,大膽地探索周圍的陌生環境。

9、家長給孩子作一個好的榜樣

發現小孩撒謊,家長應首先檢查自己,孩子在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多半是受父母影響的。

研究表明,撒謊兒童最有可能來自父母有此行為的家庭。

若父母不能有一個誠實的榜樣,實在很難說服孩子要誠實。

要培養誠實的孩子,自己就不應撒謊。

父母在要求孩子誠實的同時,自己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好榜樣,不要不經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或騙人的話,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誠實守信。

對孩子或他人的承諾要認真履行,犯錯後要及時承認錯誤,並認真改正,這樣孩子便可從中學習到好的行為。

尊重和孩子之間的約定,在向孩子許諾之前一定要三思,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不要信口雌黃,不要隨便欺騙孩子;其次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對別人說謊,即使有時因為社交需要而不得不說一些白色的謊言,也要儘量避開孩子,如果實在無法避開,事後應當向孩子解釋清楚;最後是不要讓孩子幫自己說謊,不能是自己不想接的電話就讓孩子謊說自己不在家,不能是不想借給鄰居的東西就讓孩子謊說東西丟了或找不到了等等。

10、採取適當的教育方式

家長不可只看結果,不看過程,採取簡單、粗暴的獎懲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這種方式易使孩子產生撒謊等不良行為。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到孩子取得的成果,更要看到孩子努力的過程,並對孩子努力的過程給予表揚,儘量不要使孩子從撒謊中得到好處。

對孩子進行懲罰時,要明確告訴孩子,之所以要懲罰他是因為他的撒謊行為,並告訴孩子犯錯是難免的,犯錯時應該如何去做;當孩子犯錯後主動承認錯誤時,父母首先要表揚孩子勇於認錯的行為,再告訴孩子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原則上,在懲罰孩子說謊行為的同時,應更多地獎勵其誠實的行為,使誠實的行為得到強化。

11、父母要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

家長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這樣不僅易導致孩子撒謊,還易使孩子喪失自信心。

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興趣和特點施教。

只要孩子每天都有進步,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父母就應該為之高興和驕傲。

12、要時制止孩子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撒謊的行為

信任孩子並不等於放任不管。

當孩子撒謊時,父母要及時、明確地指出孩子的撒謊行為,並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去做(但要儘量避免當眾批評孩子)。

有些家長明明知道孩子在撒謊,卻因為是一些小事而不制止,反而覺得有趣,家長要切忌如此,因為這種態度會強化孩子的撒謊行為。

13、及時表揚獎勵誠實的孩子

要培養一個好的行為習慣,獎勵比懲罰更重要。

當孩子如實告訴家長自己犯的錯誤,家長往往忽視了孩子誠實的表現,只是一味斥責孩子的錯誤行為,孩子的誠實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鼓勵強化。

家長發現孩子闖了禍之後,不要氣急敗壞地責問:「這是不是你乾的?」因為孩子很可能怕家長生氣而說「不是」。

這樣的問話方式實際上是誘導孩子說謊。

家長可以注視著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說出真相,或者說:「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孩子承認了錯誤或請求原諒,應立即告訴孩子:能承認錯誤很不簡單,然後再對孩子做的錯事進行批評。

由於孩子的誠實行為,相應地要減輕對他的批評或處罰。

14、制定一些規則並嚴格要求

要防止孩子說謊,教育孩子誠實,光講道理不行,要有行為規範的具體要求,讓孩子從小就按誠實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

因此,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幾要幾不要」的具體要求,如:不講假話,不編瞎話,不說大話,不謊報成績等等。

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帶回家,沒有得到別人的同意,不可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借了人家的東西要及時歸還,有了錯要勇於承認,凡是答應別人的請求就一定要想方設法去做好等。

這些規則一經提出就要嚴格執行,不能朝令夕改,並要重視克服「第一次」出現的問題。

對執行規則,家長要態度堅決,嚴格要求,切不可遷就、姑息。

15、重視孩子的第一次說謊

當孩子第一次說謊時,家長應將其當做一件大事來抓,決不能掉以輕心。

要知道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說謊時會感到不安,即使矇混過關了也會十分擔心,但是如果這第一次說謊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孩子便可以品味到說謊所帶來的甜蜜,他也就會由此產生再次嘗試說謊的慾望,孩子會覺得家長是「好騙的」、「可欺的」,他的膽子會越來越大,謊話會越說越多,越編越像,最終就撒謊成性了。

16、適當懲戒

有些父母則採取懲戒的方法糾正孩子的說謊。

這種為「戒」而「罰」,也是愛的基本方式之一,然而這又是一種最令人棘手和帶有風險的愛,因為孩子容易牴觸施加懲戒的人。

但是,如果你的懲戒出於愛心,又執行得合理、巧妙,事後講清道理,孩子會受益很大,並心悅誠服。

在認真耐心的教育之後,孩子出現說謊等兩面行為,可以採取一定的懲罰措施。

著名作家冰心曾讓用肥皂洗嘴的辦法懲罰孩子說謊。

我們可以創造一些有效的措施,如朗誦一個講誠實的故事,抄寫一段論誠實的名人名言,寫一篇討論誠實問題的日記或文章,取消一次外出遊玩的安排等……

17、培養孩子強烈的責任心

責任感是指個體在社會交往中,對自身的社會角色以及角色所應承擔的義務的一種認識和情感體驗。

責任,是對自身生命的珍重;是對他人命運的倚重;是對社會發展的凝重。

可見,責任感是一個真誠的人的顯著標誌。

對自己負責,不自欺;對他人負責,不欺人,其言必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個人受到別人尊重與信賴的基本條件,也是社會健康,穩定的動力。

因此,重視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做錯了事情自己負責,這有助於誠信品質的養成。

孩子雖小,也是社會的人,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知錯、認錯、改錯也是責任心的一種表現。

知錯、認錯、改錯不但有利於個人,還有益於集體和國家,假如有人製造假貨、劣貨、冒牌貨,此行為將侵犯他人的權益,也危害了廣大民眾,同時損害了國家的聲譽,個人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可見,小錯不改會釀成大過,小時候說小慌,長大就會說大慌。

因此,要從小培養孩子不隱瞞缺點,不遮掩錯誤,不逃避責任,有錯必改的好習慣,以此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誠實的品質。

最後,要讓孩子知道,即使他說了謊,你還是愛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如果孩子還是一再地說謊,而你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話,最好是找專家幫助你。

更多更全的關於母嬰安全,健康;幼兒教育,親子等方面的信息,請關註:母嬰健康俱樂部,微信號:muying-club(長按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愛撒謊怎麼辦?從哪裡找原因!

孩子說謊,是父母很頭疼的問題。經常聽到家長說:「孩子謊話連篇,嘴裡沒一句實話,不知道跟誰學的!」為什麼孩子會撒謊呢?其實,孩子的說謊行為很有可能受到了家長的影響,家長務必要知曉!影響一:恐嚇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