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成為更好?——良好親子關係的構建(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心理學上說,關係大於一切。
很多家長跟我反饋,為什麼我說的話,孩子就是不聽,還老跟我發脾氣。
那麼我們首先要問他,你跟孩子的關係如何?相處和互動如何?當你跟孩子的關係沒有構建起來,你那些苦口婆心的說教就成了「恨鐵不成鋼」。
親子關係良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順暢,孩子往往不需要父母督促而主動地學習、上進,也就是說,關係才是第一位的。
親子關係小到影響身心健康,態度行為,大到影響價值觀、人生觀、未來成就。
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就等於教育成功了一半。
那麼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根據我平時接待的個案諮詢經驗,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包含這幾個元素:尊重、無條件的愛、接納、關注、激發內在的資源。
尊重
-
平等是親子關係構建的前提。
在中國傳統家庭文化中,很多父母一味追求孩子的聽話,他們認為,「你都是我生的,自然要聽我的 」,這其實是缺乏界限的表現(缺乏界限是產生矛盾衝突的重要原因,後續文章會展開敘述),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孩子渴望平等、尊重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如果父母有絕對的權威,孩子要麼服從、懦弱,長大後缺少主見,要麼變得越來越強硬,出現逆反。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提出,教育事實上是一種平等地陪伴。
舉幾個可操作性的方法來體現關係的平等:父母蹲下來,同孩子臉對臉、目光對視著談話,可以體現父母對孩子的尊重。
父母做了錯事要勇於承認錯誤,而不是所謂的「父母永遠都是對的」。
有些家長跟我溝通,過程中發現其實孩子是對父母是有恨的,比如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離開了孩子,對孩子的照顧很少,孩子會體驗到強烈的被拋棄感。
以至於孩子跟父母的關係一直不好,這時候父母好好跟孩子溝通,說出自己的迫不得已,真心誠意地跟孩子道歉,請求孩子的原諒是可以很好地化解怨恨的,這也體現了關係的平等。
-
尊重孩子的感受:情緒和感受是沒有對錯的,那些引起孩子情緒的事件在成人看來微不足道,「不就是別人踩了你一腳,至於這麼生氣嗎」,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並讀懂情緒要傳達的信號。
-
尊重孩子的想法:涉及到孩子的事情時,要做到平等協商。
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例如自己沒做過第一,逼著孩子拿第一,為自己爭氣(這個會涉及到父母之前未被滿足的需要,也就是未完成事件)。
傾聽:傾聽是溝通的前提。
孩子突然不想去學校了。
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很焦慮,學習是你的責任,講一堆大道理,怎麼能不去呢?卻沒有去傾聽孩子的心聲。
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裡話,讓孩子多說,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
當孩子要與父母溝通時,父母不妨先坐好,停下手上的工作,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
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我重視的,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一切。
如果父母這樣做了,孩子一定會對父母說出他埋藏在心底深處的話。
孩子不想上學了,你可以跟孩子說:發生這件事肯定是有原因的,你願意告訴媽媽嗎?教育孩子的一個原則是,不要緊盯著孩子的問題,而是要尋找並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
換句話說,成熟的父母不會在第一時間去處理孩子的問題的,他們會先處理孩子的感受。
「不聽話」的父母,親子關係最差
央視曾推出的一部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片中都是一些讓父母頭疼的「問題孩子」在《鏡子》里家長與孩子之間各種問題被毫無遮掩地展示出來其中交流的缺失、溝通的無效是片中幾個家庭的通病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孩子不聽話?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開始不聽話了,是怎麼回事?我說東,孩子偏往西,越說道理他越不聽!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的孩子到底還能打嗎?在百度搜尋引擎輸入「怎樣教育熊孩子」,顯示出的結果有7,360,0...
2歲多的孩子不聽話?那是因為父母沒有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速看
最近開學了,和很多媽媽聊天,最讓媽媽頭疼的就是自己家2歲多的孩子特別調皮不聽話。很多時候就要和家長對著幹,說要幹什麼就要幹什麼,家長帶起來也是力不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