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孩子不聽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開始不聽話了,是怎麼回事?

我說東,孩子偏往西,越說道理他越不聽!

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的孩子到底還能打嗎?


在百度搜尋引擎輸入「怎樣教育熊孩子」,顯示出的結果有7,360,000個。

為人父母也許都有相似的經驗:似乎前一秒鐘還是懷抱中的小寶貝;一轉眼,就長大成為了淘氣惱人的小惡魔。

究竟是寶貝們變得太快,還是父母沒有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家長口袋】「101智囊團」成員:心理學專家占海燕老師,結合多年與「熊孩子」打交道的經驗,告訴你:其實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

比起淘氣的孩子,家長的管教方式也許更需要「教育」


為什麼父母會覺得孩子不聽話?

從孩子的身心發展來說,我們養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成長特點。

孩子在身心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兩個明顯的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是從4歲左右開始,和媽媽緊密聯結的乖巧到自我意識逐漸形成,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和願望,開始向外界說「不」,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讓孩子不亦樂乎的感受到掌控感,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可以擁有獨立意識的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易有不聽話的現象。

第二個階段就是青春期早期以及整個青春期,孩子身體內在的荷爾蒙開始分泌,加上身心的巨大變化,讓孩子希望自己可以擁有成人感,擁有獨立的意志和決定權的同時也擁有自己的隱私權,更希望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而在父母的教育模式中,並沒有隨著自己孩子的身心成長而改變自己的教育和溝通方式,甚至一直用教育小孩子的模式來對待發展中的孩子,希望孩子一直聽自己的話,缺乏有效的溝通,孩子便感受到父母的不理解而不願和父母溝通,父母便會覺得孩子不聽自己的話。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話,或者用打罵這樣簡單粗暴又省心的方式讓孩子順從,這現象的背後,也許是三種觀念作祟:

我是絕對權威,是正確的,

孩子是錯誤的,我是為了孩子好。

孩子是我的私有財產。

我對孩子是信任的。

父母往往焦急得不願意靜下來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常常忘了站在孩子當前所處的環境和立場上去想問題,在生活較少做到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而有尊嚴的個體,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

因此,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就會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所左右,情緒爆發的宣洩口就是向外攻擊,直接的受害人就是孩子。

三流的家長看成績,二流的家長看成長,一流的家長看自己。

父母的成長和養育格局直接影響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怎樣和孩子更好地溝通呢 ?

家庭是孩子步入這個世界後的第一個教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每天都在耳濡目染的影響著孩子的個性特點和行為習慣。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培養出自己理想的孩子,捷徑其實是開始成為理想的自己。

如果你希望孩子愛上看書學習,首先你要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在書中得到喜悅,孩子也會被書所吸引。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有自控和自律能力的人,首先你要成為一個可以控制和安排好自己生活的人,並說到做到......在孩子成長中,父母一直是孩子的領路人。

父母除了要從長遠的自我成長上做改變,還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方式的調整,不斷學習與孩子溝通的小技巧。

調整觀念: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

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觀念,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而是路過自己家中的客人,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逐漸獨立以及父母分離的過程。

在孩子成年之前,作為父母需要給到孩子的是尊重和關愛,有距離的保護,就像放風箏一樣,風箏飛得很高,你只需要拉住那一根線,如果你緊緊地擁住了整個風箏,它永遠飛不起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的養育距離上有一個「20碼」法則,20碼是一個象徵,意在表達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獨立傾向,與其至少保持20碼的物理和心理距離,留適當的空間給孩子鍛鍊自己的能力和獨立性。

生活中也可以遵從「四何」法則,在孩子可自主的時候,了解孩子和何人在一起,在何地,做何事以及何時回家就可以了。

其他具體的,如果孩子願意自然會和你分享。

如果孩子在父母內心中是獨立的個體,想法自然可表達,可被傾聽,可被協商和尊重。

創造輕鬆、溫暖、和諧和充滿關愛的家庭氛圍

我們一直很重視原生家庭的氛圍和模式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這個影響潛移默化,難以被意識和覺察,卻不可估量

在遇到問題時,父母樂觀的引導讓孩子在失望中還可以看到希望;讓孩子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知道自己的想法會被父母傾聽。

讓孩子從小就有爸爸媽媽言傳身教的好榜樣,從而父母在孩子的內心中形成父母權威感,而不是通過打罵孩子來獲得權威。

父母不能苛求孩子和自己擁有同樣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但要協商也要尊重彼此的差異,讓孩子了解「求同存異」的觀念,懂得在自己的人際關係中尊重他人,全面地看問題並擁有豁達包容的心態和個性。

父母還需要讓孩子自己承擔自己犯錯之後的責任,可協助但不可替代......

學一學心理諮詢師在做諮詢時候的溝通技巧

為什麼孩子常常不願意和父母溝通而願意和心理諮詢師溝通呢?很大的一個部分就是諮詢師在溝通中會傾聽孩子的想法,關注和幫助表達出孩子的情緒和感受,這是一種能力

每個人都希望被他人了解和傾聽。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設身處地關心自己內心感受的時候,都會願意和父母說話,甚至會潸然淚下。

溝通時候的語言模式也很重要。

在溝通的時候,時常察覺自己是否喜歡用「你應該......」、「你不要......」、「你必須......」等指責和要求性的語言模式,我們可以調整為「我希望你能夠......」、「.....你這樣讓我很難過/很惱火」「問題是......」等語言模式來表達,讓孩子了解你的情緒和感受,也有機會與父母進行協商和溝通,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而非以懲罰孩子為目的。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在平等之下,可隨機應變,也可進行彈性調整,適當的時候以幽默的方式或者以寫便條或紙質信的方式來表達和溝通,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和孩子的有效溝通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家長慢慢地去體會和學習。

而在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前提就是夫妻之間的聯盟,夫妻需要在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上保持一致,如果夫妻之間的教育觀念南轅北轍,會讓孩子迷茫自己到底怎麼做才是適合的。

同時,也需要家庭和學校合作聯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及時的發現問題,協商解決。

舉一個簡單的小例子來呈現無效溝通和有效溝通的區別:

情景:孩子在動物園玩的很開心,不想回家,而媽媽因為有事情需要回家了。

孩子:「媽媽,我不想回家,我們能在動物園裡多玩一會兒嗎?」

媽媽:「 不可以啊,媽媽有事情需要回家了,你必須現在回去。

孩子:「不行,我還想玩。

媽媽:「不行,現在必須回去,媽媽有事情。

孩子:「哇哇哇......」(大哭)

這樣的溝通方式讓媽媽覺得孩子不聽話,而孩子覺得媽媽不理解自己,媽媽不願意滿足自己的願望,因此嚎啕大哭。


如果我們換一個溝通方式:

孩子:「媽媽,我不想回家,我們能在動物園裡多玩一會兒嗎?」

媽媽:「我看得出來你不願意走,想玩很長很長時間,你很喜歡小動物,想要看更多,(牽著孩子的手往家走,邊走邊說)玩的正高興的時候,的確不想離開。

孩子:「是的。

媽媽:「問題是媽媽現在有急事需要回去,下一次媽媽再帶你來動物園,我們看更多的動物可以嗎?」

孩子:「什麼時候?」

媽媽:「媽媽下個星期天下午有時間,如果爸爸時間也有可以的話,我們和爸爸一起來好不好?」

孩子:「好的。

」(微笑)

在這樣的溝通方式中,媽媽認真傾聽並站在孩子的角度對孩子當下的想法、情緒和感受進行理解,以說服而非直接要求的方式來表達,並讓孩子對以後可以彌補的遺憾抱有希望,真誠地給孩子承諾了具體時間,孩子便更容易接受。

家庭教育及心理學界很多人提出,婚後的夫妻需要持有「父母上崗證」才可以成為父母。

因為
被孩子叫一聲「爸爸媽媽」背後,包含了父母自己需要學習的十八般武藝。

抱怨熊孩子之前,請首先遠離你內心的「熊家長」。

因為只有成為學習型和成長型的父母,才能更好地陪伴和適應孩子的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哭了?如果你這麼做就錯了

當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哭是孩子正常的反應。現在很多家長特別怕孩子哭,孩子一哭就立刻過去想辦法讓他安靜下來,貌似哭是犯了天大的錯似的。其實,哭是一個人表達負面情緒最直接最本能的方法。當一個...

「不聽話」的父母,親子關係最差

央視曾推出的一部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片中都是一些讓父母頭疼的「問題孩子」在《鏡子》里家長與孩子之間各種問題被毫無遮掩地展示出來其中交流的缺失、溝通的無效是片中幾個家庭的通病

與孩子的技巧溝通,你知道嗎?

與孩子的技巧溝通,你知道嗎?我們經常說的代溝這種東西其實是真實存在的,年齡、成長背景、教育程度、看問題的角度或多或少都會導致我們和孩子想法的不同步。既然差距無法避免,作為父母就應該適應並且接納我...

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的意圖

多給孩子一點愛,輕輕走進孩子純美的心靈,多聽孩子內心的呼喚,我們會比世上任何人都幸福!可是現在的父母都說自己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跟孩子溝通,同時還會抱怨孩子跟自己不親,什麼事情都不跟自己父母說...

和孩子溝通,也是不可或缺的給予

我家兒子還有一個月就兩周歲了,小孩子很容易搗蛋搞破壞,有時候忍不住會吼他一聲,或者跟他講道理,而他爺爺奶奶總是幫腔說:「孩子還小,不懂事,你跟他說,他也聽不懂!」長輩帶孩子你經常會聽到,「孩子還...

良好的親子關係,從聆聽開始

良好的親子關係的成立,並不是單方面無條件服從就能夠成立的,當孩子發脾氣時,當孩子恐懼害怕時,當孩子憤怒時,父母應該怎麼辦?是大聲呵斥、又哄又騙?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

父母如何與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

✍ 許標,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碩士對於青春期教育,我一直秉持「關係>教育」的觀點,父母重視與孩子關係的建立,青春期教育會變得簡單許多,但父母會覺得與青春期孩子相處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如何與孩子...

做一個孩子喜歡的父母

很多父母都想要當完美的家長,每走一步都像是走在鋼絲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其實孩子並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要你願意拉著她的小手,和他站在同一高度,傾聽內心的聲音,這就是孩子需要的父母。那麼具體來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