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需要警惕寶寶夏季的6種常見疾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端午一過,天氣就越來越炎熱,寶寶也經常各種情緒發燥吵鬧不好帶了,夏季是各種疾病的高發季,小兒腹瀉、風熱感冒等等防不勝防,那麼需要家長特別警惕的常見疾病有以下6種:

1: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疾病,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感染性較強,傳播快,呈散發或流行,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預防:平時,兒童應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少到公共場所,室內多通風,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

由於皰疹性咽峽炎的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區別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而延誤治療。

當孩子出現不適症狀時,家長應及時帶其到正規醫院進行確診,以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對症治療。

2:手足口病

症狀: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內出現皰疹。

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內側及會陰部,有時候也會在膝、肘部等都會出現。

同時生手足口病的寶寶還會伴隨煩躁、咳嗽、頭痛、流鼻涕、哭鬧、流口水、厭食等症狀。

預防:對於手足口病,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特別注意兒童的個人衛生,勤讓孩子洗手,日常用品要常消毒,不讓小孩吃生冷的食物,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遠離感染源等等。

3:小兒熱痱

小兒熱痱是由於嬰幼兒本身新陳代謝旺盛,容易出汗,一旦汗液長時間浸漬皮膚,便會堵塞汗腺,出現炎症反應,於是刺癢、灼熱的小痱子就會「冒出來」。

預防:熱痱重在預防,乾爽清潔是「法寶」。

夏天最重要就是別給孩子穿太多,室內通風良好,降低室溫,給孩子穿著吸汗全棉衣物,保持皮膚的乾爽清潔就可避免或減少痱子的發生。

4: 小兒感冒

小兒感冒,也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 piratory infections),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診斷名詞,也可統稱為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

5:空調病

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工作學習的人,因空間相對密閉,空氣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且室內外溫差較大,機體適應不良,會出現鼻塞、頭昏、打噴嚏、耳鳴、乏力、記憶力減退、四肢肌肉關節酸痛等症狀,常有一些皮膚過敏的症狀,如皮膚發緊發乾、易過敏、皮膚變差等等。

這類現象在現代醫學上稱之為「空調綜合徵」或「空調病」。

夏季家長往往怕孩子太熱,總是會讓其呆在空調房裡,因此特別容易得「空調病」。

6:暑熱症

預防:不要給寶寶穿著太多或太厚,以免影響身體散熱;注意調節環境溫度,如使用空調器或去涼爽的地方居住;寶寶發燒時,在確定暑熱症後馬上安置在室溫22℃-25℃的房間裡,給寶寶洗溫水浴也有降溫效果,但要注意水溫要比體溫低3℃- 4℃,每次20-30分鐘,每天洗2-3次;注意給寶寶喝一些西瓜汁、綠豆湯、冬瓜水等飲料,補充體內失去的水分,給予清淡飲食;可在中醫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清暑益氣、養陰清熱的防治暑熱症的中成藥或藥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夏季幼兒五大常見病及預防、護理辦法

導語:孩子抵抗力較弱,身體素質和成人有一定差異,媽媽了解兒童保健知識,可有效預防相關疾病,為兒童健康成長護航!夏季濕熱,寶寶易腹瀉、易患空調病、易得手足口病等等。我們總結如下,希望幫助家長有備無...

夏季寶寶常見病,超人媽媽必修課

夏季,一個高溫多濕的季節。「氣候」多變,不但讓寶寶免疫力普遍降低,更為病毒、細菌的大量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再加上寶寶機體發育不完善,缺乏自理能力,使得寶寶們每逢夏季總是「備受欺負」。夏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