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然後果」懲罰犯錯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信不少寶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實在太皮太野了,以至於在氣頭上不得不打他一頓,但過後又痛悔萬分。

專家支招說,用「自然後果」來懲罰犯錯的孩子,比打要管用得多。

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更有果效

所謂用「自然後果」征罰犯錯的孩子,就是孩子犯錯後,無須過多批評,而是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

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承擔錯誤。

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

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有利於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可以對孩子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而是通過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歡的東西、限制他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

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

當然,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比如,如果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動畫片的時間。

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

不打孩子是一個理想的狀態。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打孩子。

這時候,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

比如,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很讓我傷心!」等。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打孩子時不要失去理智

如果出現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比如,在多次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孩子依然不停鬧騰時,即便要打孩子,也記住千萬不能因狂怒而失去理智,從而導致嚴重後果的發生。

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麼會挨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

打的時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後,一定要哄哄孩子,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

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

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打不成器?如何「打」孩子更有效?

新時代的父母,已經沒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觀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讓自己不打孩子。這應該是一種社會的進步。通常情況下,父母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後悔。生怕打孩子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不良的陰影,那...

2歲內和6歲後的娃不能打 正確懲罰BB

面對淘氣的孩子,我們總是會有忍無可忍的時候,自認脾氣好的媽媽也難免會打孩子。我們的教育傳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在美國打孩子是犯法的。那麼究竟能不能體罰?怎麼教育孩子是好?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

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一位媽媽說:「孩子經常無理取鬧,到超市就要買這買那,不給買就坐在地上哭鬧。到別人家去就亂翻亂動,還會到人家沙發上亂蹦,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每次我都會氣不打一處來,回到家就痛打一頓,但是,...

爸媽注意了! 千萬別打這2個年齡段的孩子!

打罵並不是好的教育方法。長期在打罵下成長的孩子總是想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不想後悔莫及,爸爸媽媽們就不要再做這樣的錯事了!1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的狀態。當孩子犯錯誤時,...

別對孩子暴力

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不打孩子應該是一種理想狀態。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打孩子,因為衝動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時候,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