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不看嗎?你的這些臭毛病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的許多良好品質與行為習慣都是在兒童時期養成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

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甚至脾氣秉性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家長的習慣也是孩子最會模仿的,但當孩子出現了這些壞習慣,爸爸媽媽應該要如何幫孩子糾正過來呢?那下面小編就帶你來解決這些問題。

壞習慣先從自己開始改變

1.不斷抱怨

由於生活壓力比較大,不少媽媽總喜歡向別人抱怨,甚至還經常衝著孩子說:「就是因為生了你,我賺的錢都不夠用了!」「要不是為了讓你上個好學校,我哪用到處求人?」抱怨其實就是一種負面情緒的發現,不僅沒法改變現狀,還會影響自身心情。

對於孩子們來說,家長的抱怨更是一份毒藥,逐漸侵蝕著他們的身心。

2.打斷別人

孩子正開心地講著幼兒園有趣的事情,不過他的表達能力還沒有完善,總是講不到重點。

一些媽媽性子急躁,就多次打斷,搶著幫他說,孩子也會因為這種打斷,而漸漸失去了興趣。

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少說話多傾聽,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頻繁打斷只會讓孩子慢慢變得沉默寡言。

3.富養孩子

有些家長對自己摳得不行,對孩子卻十分大方,自己衣服穿了五六年都沒換,孩子一年買幾套。

看起來這是在愛孩子,但這可能讓孩子變得奢侈、不懂回報,而且根本不知道節約是何物。

家長需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但絕不能奢侈,否則最後苦了自己、害了孩子。

4.熱衷吵架

帶著孩子在超市排隊結帳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插了隊,有些家長就可能與插隊者產生爭執,甚至因此吵架、大打出手。

記住,你這麼做就是在給孩子做錯誤的示範,讓孩子覺得吵架是解決矛盾最好的方法。

在孩子面前,遇事還是儘量和平解決,遇到插隊的小聲提醒一句。

如果對方不聽勸,也不用急著爭執,反正也不急這一會。

糾正壞習慣用對方法

總是在孩子面前說對方壞話,只會讓他們對爸爸或媽媽反感,極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

不要動不動就呵斥孩子,這種呵斥只會讓孩子非常害怕,哭聲更是止不住。

而且如果讓孩子養成「沒耐心」這個壞習慣,對他將來的學習生活都不利。

小編建議爸爸媽媽可以用公正的態度向孩子訴說,告訴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別指望孩子替你解決,你也要儘量試著給孩子更積極的印象。

說到這裡,媽媽都學會了嗎?還有不懂的問題也可以給小編留言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失敗家長,帶給孩子的8大壞習慣

成功的家長會給自己的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但一個失敗的家長,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一些壞習慣,下面就是失敗父母給孩子帶來的8大習慣。

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聖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什麼是習慣?從簡單定義闡述: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定的、甚至...

寶寶從「模仿」變成習慣

寶寶該到睡覺時間,怎麼哄就是不睡,甚至哭鬧;正餐不吃愛吃零食;怎麼糾正就是改不掉吸奶嘴、吸手指頭的習慣;玩具總是丟滿地,不會愛惜……孩子生活上,這些看似不太嚴重的行為,如果不適當糾正,可能影響到...

哪些壞習慣會影響孩子?很多父母都中招了

在上幼兒園之前,孩子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家人一起,所以父母的習慣會被孩子所學習,這其中包括了不少壞習慣。愛蘿蔔少兒機器人培訓的老師指出,以下8種壞習慣,最容易影響孩子,家長需注意並改正。

孩子最怕家長的8種惡習,很多父母每條都中

點擊上方「育兒網」即可訂閱獲得專業育嬰師定製備孕至6歲育兒知識在上幼兒園之間,孩子每天90%的時間是和家人在一起,所以家長們的習慣都會被孩子所習得,這其中也包括不少壞習慣。下面就是家長常見的8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