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熊孩子?原因竟然是這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熊孩子的經歷,比如:有的熊孩子看見別的孩子手上拿著玩具,直接搶了就跑;坐火車的時候,被后座的熊孩子不停踢椅背,扯頭髮;在安靜的餐廳吃飯,鄰座的孩子不停地大喊大叫……

與之對應的是家長的不以為然,無動於衷,甚至開脫責任:

「他(她)還是個孩子,不懂事」

「哎呀,有什麼大驚小怪的,等你有了孩子就明白了」

「孩子還小,等長大就會懂道理了」……

看看這些回答就明白為什麼會有熊孩子了,熊孩子的背後永遠有不懂事的父母,因為他們的父母放縱熊孩子的行為,並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有錯。

近日,長沙的柏女士在一衛生服務中心給孩子哺乳時,一名6歲左右的小男孩進來對著其拍照。

柏女士發現後立即讓婆婆拉住小男孩要他刪除照片,小男孩的奶奶趕到後認為柏女士家屬嚇到了孩子,是在小題大做,她說「我孫子只有五六歲,他能懂什麼」。

柏女士稱:" 五六歲已經很大了,小孩不懂家長也懂,對著人家隱私部位拍照是很不禮貌的事情。

" 隨後雙方就此事產生爭論。

孩子小,但是家長卻不小,不要總是拿孩子小來當擋箭牌。

如果不從小進行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那麼孩子決不可能等到長大就會懂道理。

熊孩子闖禍,不僅傷害別人,成為不受歡迎的人,還有可禍及自己,教訓慘痛,追悔莫及。

記得以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少年自幼被家人溺愛,尤其是他的母親,無論他在外做了什麼錯事,都會為兒子找藉口,就這樣,少年沒有一個很好的教育環境,告訴他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慢慢的,少年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遠,最後走進了鐵窗。

在那裡,他徹底醒悟,對來探望他的母親說了一句話:從小到大,你一直溺愛我,小時候我不懂事,需要你的教育,可是你都做了什麼?我現在的下場有你的一半「功勞」。

有些時候,孩子來到陌生環境鬧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影響到別人的時候,作為父母應該及時制止,並跟周圍人真誠的道歉,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而不是放任不管,指責旁人小題大做。

或許有的家長,本來就沒有是非觀,他們就是曾經的熊孩子,長大後成為熊父母。

作為父母,能給到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不是存款,不是房產,而是教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