囉嗦的父母,為什麼養不好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帶女兒逛花鳥市場,春光正好,風和日麗,女兒見著各色各樣的花鳥,高興的手舞足蹈,一陣逛奔後汗流浹背,頭髮也濕漉漉的貼滿了臉頰。
看她滿頭大汗,我翻出包里預備好的皮筋,想幫她把頭髮紮起。
向來不愛扎頭髮的女兒,見我拿出皮筋,一溜煙的逃走了,我追在後面使勁喊:「快點過來。
」
我越追,她跑的越興奮,在她看來,這更像是在玩賽跑遊戲。
兩個人繞著花市中的鋪面跑了兩圈,最後我敗了,皮筋被老老實實放回包里。
女兒雖贏了,但贏的一點也不爽快。
後來的閒逛中,我不停的給女兒更換汗巾,還不忘責怪她拒絕把頭髮綁起來。
「把頭髮綁起來,就不會這麼熱了啊。
」
「你看,那個妹妹綁了頭髮多涼快。
」
「天啦,你這頭髮濕的,我都不想看了。
」
「汗巾都用完了,快把頭髮綁起來!」
「頭髮貼在臉上,這樣很舒服嗎?」
…
喋喋不休的碎碎念惹惱了女兒,她沖我咆哮:「媽媽,你別說我了!」
同行的朋友也提醒說:「對啊,你老說綁頭髮,我都快受不了了。
」
被大朋友小朋友這麼一說,我才恍然醒悟,這一路,因為自己強迫症,忍受不了女兒濕頭髮貼在臉上的樣子,我像只蚊子一樣,不停的在孩子和朋友面前,嗡嗡嗡的叫,如果換做是我,應該早就一巴掌把這蚊子拍死了。
誰忍受的了,耳邊上一直有噪音呢。
01
在囉嗦中長大的孩子,會怎樣呢?
我上初中的時候,有一位同桌,家境不錯,學習也還算優秀,唯獨有一點,她不愛回家。
學校放雙周假,同學們都迫不及待趕著回去,吃家裡可口的飯菜,只有她磨磨蹭蹭的遲遲不走,拉著宿舍剩下的同學瞎聊,直到所有人都走光了,她才拖著箱子,往家走。
剛一個班不久時,我以為她是愛玩,相處久了,發現並不是這樣。
她不肯回家,是因為家裡有位「轟炸機」媽媽。
她說她愛獨處,尤其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獨處,聽聽錄音機,收拾收拾衣物,發發獃,她覺得這樣很舒服。
但在她媽媽眼裡,獨處是孤僻。
只要她在家,且呆在自己房間兩個小時以上,她媽媽就會想方設法的跟她套近乎,然後開始思想教育。
她愛穿與大家不一樣風格衣服,她覺得是個性。
洗舊型的牛仔褲外搭一件慵懶鬆懈的襯衣,其實在那個時候,我們都覺得她眼觀獨特,穿著個性,是我們班不少女生羨慕的對象。
而在同學媽媽的眼中,這是不良學生的打扮,對於不良學生的後果,她媽媽能舉例說上三天三夜。
她還喜歡追星,喜歡周杰倫的唱片到發瘋,《雙節棍》《龍捲風》《簡單愛》這些歌曲,她能循環聽一整天。
《雙節棍》在那個時候,應該是許多父母厭煩的歌曲,哼哼哈嘿的沒幾個人能明白,同學媽媽認為這樣的追星狀態,影響了學習,吐詞不清的明星帶壞了樣子。
總之,同學媽媽雞蛋裡挑骨頭,總能找出很多問題。
對於我的同桌,不回家成了躲避被教育的慣性。
有次同學媽媽為此事找了班主任,詢問她放假晚歸的原因,同學知道後,跟她媽媽大吵一架,差點離家出走。
而我同學並沒有,因為媽媽的關心,變得早歸,反而變本加厲的找各種理由,不回家。
父母的愛和關心,一旦成了枷鎖,再稚嫩的孩子,都會使出洪荒之力逃跑。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近感被嘮叨磨滅,再教育,實際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02
父母過度囉嗦,還會失去孩子的尊重。
在家庭里,父母是權威者,至少是受人尊敬的。
有一種父母,會失去被人敬愛,那就是囉嗦。
認識一位媽媽,她說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相處了,總覺得自己是吃力不討好。
她兒子今年九歲,在上小學,明明孩子才九歲,但從她兒子的行為來看,表現的一點也不孩子。
放學回家聞到媽媽的飯菜,應該是許多孩子最愛的事,可她兒子不這樣,一回家就對媽媽的飯菜挑三揀四:
「怎麼又吃這個菜?你就不能做點好吃的嗎?」
有時候吃飯,那位媽媽想跟兒子聊聊學校的事情,開口問不上幾句話,她兒子就不耐煩的說:
「你又說吃飯的時候不要分心,還老問我問題幹嘛?」
對於兒子的表現,她很躊躇。
聽完那位媽媽的話,我說,你話不多啊。
她聽我這麼一點評,頻頻點頭贊成:「是啊是啊,可我兒子就嫌我煩,她覺得我愛說廢話。
」
我問,比如是什麼廢話?
她說:「提醒他要多讀書,多看書,不要老是看手機,打遊戲。
」
聽完我忍不住呵呵笑出聲了,這也是我小時候最討厭媽媽說的一句話「多讀書,多看書。
」
每次只要媽媽一念這句話,我就心生反感,她越是讓我多讀多看,我越是不想看。
其實心裡明白她是在提醒我,關心我,但反反覆復,天天念叨,就是讓人很煩躁。
父母反覆念叨一件事,是特別消耗孩子耐力的。
耐力好的孩子,能左耳進右耳出,耐力不好的孩子,就只能頂撞父母,出言不遜了。
碎碎念,也是在損耗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權威。
權威削弱了,父與子母與子之間的敬重,自然也會隨之不見了。
03
在囉嗦中長大的孩子,格局也會被縮小。
有個朋友,她的媽媽很愛跟她講婆媳矛盾,閒來無事,就愛拉著她嘮,她與奶奶之間的雞毛蒜皮。
同樣一件事,她已經聽過不下幾百次,可她的媽媽卻渾然不知,每次都講的津津有味。
婆媳之間的矛盾,無非都是些細枝末節的計較,既然是矛盾,肯定就會有博弈和輸贏。
朋友從小被媽媽灌輸著,如何跟婆婆斗生活,其實在她的骨子裡,早已深根蒂固的,被植入了她媽媽的博弈伎倆。
現在她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婆媳關係。
她對待婆媳的態度,像極了她的媽媽。
有時候,她跟我們聚在一起聊家庭生活,連她自己都未發現,她聊的那些雞毛蒜皮,其實就是她媽媽曾經的過去。
父母與孩子聊生活,聊經歷,是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處事風格的。
也許在當下,她只是聽之任之,並沒有留心去記下什麼,可被強化了的畫面,是會被記憶封存的。
和孩子可以聊生活,但別過度強化某種處事行為,除非那個行為真的值得傳承。
話癆型的父母,是非常吃虧的,掏了心,還得不到孩子的認可。
其實,不管是父母,幾乎所有身份的人,說話都該有所保留。
「杯滿則溢」,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相處,就是點到為止,保持適度的界限。
對孩子,少念叨幾句,親近還在,權威還在,愛自然也在。
作者簡介: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分享提升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好文。
微信公眾號ID:shifenmama8
525心理網_您身邊的心理諮詢專家!
囉嗦的父母,為什麼養不好孩子?
我上初中的時候,有一位同桌,家境不錯,學習也還算優秀,唯獨有一點,她不愛回家。學校放雙周假,同學們都迫不及待趕著回去,吃家裡可口的飯菜,只有她磨磨蹭蹭的遲遲不走,拉著宿舍剩下的同學瞎聊,直到所有...
咱80後90後小時候受過的罪,可別讓孩子再受了,別不好意思承認!
前天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大概的意思是自己雖然已經都30歲了,可還是能夠很清楚地記得,小時候每次洗澡基本上都會被父母打,因為他每次都覺得盆里的水太燙了,而父母摸過之後覺得溫度正好,就是他不想...
滿足了孩子的慾望還是父母的虛榮
經常有朋友有這樣問我:孩子看到別人有什麼,自己也要什麼,勸也勸不住,不買就大哭大鬧,撒潑打滾也是常有的事。甚至,即使孩子長大了,上小學了,甚至上中學了,一樣要面對這種到底我們應該如何滿足孩子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