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代養及早期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何最大化防止孩子丟失?首先從學會說話時就教喊小區的名字,比如每天都問你住哪?回答:北京樂哈哈小區。

這個名字就直接定位了地理位置,且懂得回答家住哪這樣的句子。

另外每天帶孩子出門散步一定要教孩子帶你回家,從單元門口逐漸擴大到小區周邊。

這項技能比較孩子背誦三字經或認幾百個漢字要意義重大。

如何創造出一個適於兒童生活的家庭環境是對父母們的一次挑戰,在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安全問題:1)邊角的安全,桌子、地台、家具等邊角可以貼防撞條等。

2)藥品、針線盒、熱水瓶、工具箱、道具、藥品、電池等等物品需要防止隱蔽或高處。

3)所有插座都設有插座防護器。

4)門、飲水機、柜子可以裝防拉條。

培養寶寶的精細運動能力最簡單的辦法是多多對手指做訓練。

從出生後即可開始,以三指捏的形式握住寶寶的手指,然後從指根到指尖慢慢向上觸摸,每天可以多次做,對手指的末梢神經發育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有較好的刺激作用。

當寶寶4個月後可以有伸手夠物意識時,要多讓寶寶觸摸不同質感的物品。

3歲前的寶寶可以鼓勵做哪些事情?1:多爬行,可以在家中設立各種用於「鑽」的環境,如大一些的桌子、大紙箱等。

2:打掃衛生,多鼓勵孩子拿起拖把或掃帚,讓他們參與到生活環境的維護中來。

3:塗鴉,不要阻止孩子塗鴉,甚至可以在家專門開闢一面白牆用於塗鴉,這種開放式創造性會影響終生。

4:獨立睡眠。

在閃卡問題上不要走極端,一方會大力捧出閃卡,過度誇大閃卡的各種作用和神奇的效果,另一方則大力剿殺閃卡,將閃卡說的一無是處,仿佛一驚世毒物觸者即傷。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閃卡說穿了就是一組帶有不同圖案的卡片而已,卡片的用途很多,可以做認知訓練,也可以做圖案識別,正確的掌握方法和度即可。

今天參觀了兩家幼兒園,一家號稱檔次最高裝修最奢華,一家花費上千萬自建豪華教學樓凸顯品味。

但參觀的結果是讓我感到悲哀至極,重外表裝修,讓其凸顯了庸俗,內部教室給孩子的物品極其缺乏,老師強制中班孩子練字,小班講故事沒注意聽的用書敲椅背給警告,在我們看來,那裡只是一個華麗的幼兒監獄。

#內外幼教#1:國外幼兒進教室看到更多的是物,而國內進教室看到更多的是桌椅;2:國外幼兒老師進園先要學會的是觀察孩子和尊重孩子,而國內幼兒老師進園先要學會的是給孩子立規矩和怎麼提高自己音量;3:國外把資金更多的用在了改善環境,保持教具和書籍的更新,國內把資金更多的用在了怎樣應付檢查。

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但難度依然很大。

想要破除中國教育問題需要的是轉變思想,從社區服務建設抓起,從強制地方教育投入比例抓起,從師資待遇不與學校營收掛鈎抓起。

對於中小學考試在不改變現行體質下,降低難度,加入社區義工服務等制度,逐步的改變教育環境,最後,教育體制腐敗必須嚴抓。

大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依戀是未來智力發展的基礎,好的依戀關係可以產生「神經遞物質」的荷爾蒙,它會使嬰兒產生幸福的感覺。

這種感覺在腦中強化了某些特定的神經,促進心智成熟。

反之,如果孩子有依戀問題,甚至是沒有可以依戀的人,那麼他們就會缺乏安全感並增加壓力,進而對腦的發育帶來有的影響。

評判孩子智力是否存在異常不能簡單的靠一張量表得出,前段時間與某家長探討孩子發育時,竟發現憑藉一張量表把孩子說成是智力低下,但實際了解到在家裡的種種表現並非如此,孩子對醫生、醫院環境的不安和恐懼可能會形成較強的牴觸和不配合,就此引出的量表值能準確嗎?有多少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智測醫師?

總有家長諮詢寶寶認知的問題,甚至很多人把認知訓練當成學生學習般的教學施展到孩子身上,這是一個誤區,嬰幼兒的早期認知應該是一個平滑自然的過程式教育,而非強灌帶有規則性的結果性教育,成人的引導和行為是孩子認知學習的主要動力,堅持每天親子閱讀、戶外散步、親子遊戲就可以形成有效的認知過程。

獨立的行為代替不了獨立的思維。

一談到讓孩子獨立自主,大多數家長均拍手叫好,於是乎自己上學、自己做家務、自己睡覺,一個個項目越來越早的用在了孩子身上。

可一談到娛樂、學習、社交、自我時間分配等,每個家長似乎都潛規則式的大包大攬起來,俗不知思想不獨立,單一行為獨立可能會導致依戀感失缺。

2006年一年,美國的父母們花費了2億美元購買「小小愛因斯坦」的光碟,幫助孩子開發智力。

但是在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觀看一個小時錄像的嬰兒比沒有觀看錄像的嬰兒平均少理解7個單詞。

美國兒科協會明確建議:2歲以下的嬰兒要遠離螢幕,取而代之以父母與嬰兒的互動交流。

#小好的教育#我們教育小好並非很精細,有時候小好媽甚至問:你說我們是親爹娘嗎?我們很少溺愛孩子,從小很少抱她,從二斤多開始就自己睡覺,摔倒在地或撞到物品我和們眉頭都不會皺一下,直接大聲說:小好,你真棒。

她會自己爬起來拍拍手……諸如此類非常多,總之,儘量她讓她自己玩和做是我們的原則。

觀察孩子是早教師必備能力之一,可單一的只去分析孩子仍會步入較大的誤區,比如當被觀察者看到其他孩子在玩水杯立刻躲開,就認為孩子社交力或認知存在障礙,那是非常不全面而且有害的。

觀察孩子行為並分析一定逃不了兩個因素:家長教育背景及家居環境的影響,這些因素不加入,就無從得到真正的答案。

初學習觀察孩子的老師應注重循序漸進。

一開始從孩子的舉止言談開始,事無巨細的記錄,鍛鍊自己的觀察力和細節覺察力,搜集的信息在後期做行為變化總結,包含單次時事件執行時間、事件轉化原因、環境的影響因素、外力干擾源、孩子表情狀態等,從中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聯繫和細節,從而為深入分析做準備。

學會觀察孩子的最佳時機是從出生開始,寶寶動作單一,一切以本能反應為主,心理及情緒對行為的影響較弱。

隨著月齡增大,行為模式變得複雜,這時記錄也需要越來越詳細與精確,記錄難度增大。

作為嬰幼老師,學會觀察孩子是一門基礎課和基本能力,厚積薄發,常年的觀察可以沉澱的是更多對孩子的理解與認知。

#高危兒認知訓練# 4-7個月:可以用推小車、積木對敲、掉物撿拾等遊戲和寶寶互動;用搖鈴、撥浪鼓訓練寶寶尋找聲源並交到寶寶手中練習伸手夠物;帶寶寶照鏡子並指認五官;多做躲貓貓遊戲(重要);給予餅乾讓其自己吃,並給予鼓勵;指著爸爸媽媽發ba、ma等音;每天堅持對著寶寶唱兒歌、講簡單的故事。

嬰幼兒早期的幾個關鍵點會影響終生。

1:新生兒的早期追視訓練,這對於孩子未來的注意力、智力都有著很重要的關聯性;2:嬰幼兒的早期脫敏訓練,降低觸覺防禦是可以讓孩子提高注意力,防止多動的一個好方法;3:早期的嬰兒爬行,很多家長都喜歡去對比誰家孩子走的早,俗不知爬的多走的略晚的孩子更聰明。

早期教育是沒有局限性的,無論是遊戲、親子閱讀,還是背三字經或識圖認字。

但這些一定要在一定原則下做,比如不能以強迫形式來教授,不能以考試的方法來檢驗。

早期教育應該是多樣式、自然的、具有較強引導性的,父母往往並不需要真的去教,很好的示範出所需要的內容,不管是背誦還是遊戲寶寶自然上手。

如何在語言上去引導孩子?1:要做到語言的準確,比如每次固定說:「再見」,而不是說「寶寶,快給XX再見」;2:語言和行為在初期應保持一致性,不能過於隨意,比如說再見是就是擺擺手,而不是今天擺手,明天屈手指;3:用孩子理解的方式引導而不是強硬教,比如拿起玩具娃娃的手說再見,然後放入玩具箱。

一些父母問到:我應該怎樣去教孩子說XXX話,做XXX事,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反映出了家長對教和引導的一種不理解。

對於小寶寶而言,不要總是企圖用「教」來解決,因為所謂的教總是父母以成人的角度一廂情願的行為,更多的應該是父母去做,讓孩子受到生活中自然的行為引導,自行學會,這本身也是對兒童的尊重。

父親的角色重要性不需要多於闡述,而很多父親是否能全身心的參與到家庭育兒和教育中,這是一個問題,究竟是每天一小時叫做參與還是每天10分鐘叫做參與?我認為,無論時間多少,只要堅持每天用心的陪伴寶寶哪怕只有幾分鐘,父親的角色也是到位的,參與比不管要強大的多。

爸爸們加油,媽媽們支持~~~

很多媽媽會問到寶寶認知落後,有哪些辦法可以提高。

其實認知訓練是一個很大的範圍,按照認知心理學的劃分會有模式識別、注意、記憶、意象、思維、語言等若干種類。

根據寶寶實際情況進行遊戲式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如:躲貓貓、挂圖識物、指認、益智玩具、面對面語言交流......認知訓需要堅持不懈的進行。

1歲以前給寶寶看書,寶寶只會把書當玩具,扔來扔去;2歲以前給寶寶看書,寶寶會模仿大人,對於色彩開始感興趣,翻來翻去;3歲以前看書,寶寶會看到喜歡的圖案和內容,會有目的的指認和嘴裡嘟嘟囔囔;3歲以後的寶寶可以逐漸的看懂簡單的內容,這個時候,真正的自我學習、自我認知開始,喜歡看書的孩子棒。

其實中文對於寶寶理解數的概念要遠遠超過其他語言,因為中文對數字發音全部為單音節,比如數完十個數字只需要10個音,而英文卻需要15以上,俄語更是超過20個。

對於簡單的詞彙,很多中文只需要一個音到兩個音即可完成,因此,寶寶使用中文對於認知很有優勢,為啥非要滿足自己虛榮讓他們額外學外語呢?

cathy現在最好的幾個習慣:懂得物品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到哪裡,不亂放東西;看到桌子上有水或者地面髒了,會主動找紙或者抹布擦拭;穿衣服很配合,讓抬哪就配合抬哪,尤其是穿鞋;較為喜歡模仿學習,而且很認真,很適合使用蒙氏教具學習;社交好,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懂得分共享,不自私,會主動分享。

#美國兒科學會#早教的黃金定律:1 始終對好的習慣獎勵、鼓勵,對壞的習慣懲治;2 詳細制定原則;3 在為孩子設定行為限制時要想著他現在的發育水平;4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設置懲罰;5 不要改變原則或者懲罰太過隨意;6 確保所有看管人都統一且理解你所制定的原則;7 對於孩子,你是一個舉足輕重的榜樣。

#美國兒科學會#自慰:當幼兒探索自己身上的各種器官時,會自然的發現自己的生殖器,因為觸摸生殖器會帶來快感,儘管個別的男寶寶會出現生殖器勃起,但是這些對於幼兒來說既不是性經驗也不是情感體驗,只不過是感覺不錯而已,對此沒有任何理由去阻礙、擔心或者引起特別關注。

現在,請接受他的正常好奇心。

#美國兒科學會#母乳:吃母乳的孩子出現中耳炎、嚴重腹瀉和過敏反應的風險小於非母乳的孩子;母乳對預防未來肥胖症、糖尿病有重要的作用;若能在出生後1小時內開始餵奶將大大提高母乳餵養的成功率;判斷母乳的孩子是否吃飽可以看每天是否有6次以上的小便,如果低於6次,可能沒吃飽;母乳的孩子需補充AD。

#美國兒科學會#咳嗽1:單純的咳嗽不需要特殊治療,但如果咳嗽同時伴有發熱和呼吸困難(呼吸過快/過慢,有雜音,胸部呼吸向內凹陷)等,請及時就醫看是否為感染了肺炎;2個月以下的嬰兒咳嗽必須看醫生;無論咳嗽的病因是什麼,多喝水、保持室內濕度都是個好主意;略微抬高寶寶的頭會對咳嗽有緩解作用。

#美國兒科學會#咳嗽2:很多咳嗽藥不需要處方就可以購買,但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不應該吃任何一種非處方止咳藥。

因為這些藥物可能存在威脅生命的嚴重副作用;很多研究同樣表明,這些藥物對6歲以下的兒童根本沒有藥效,而且還可能存在嚴重的副作用。

#美國兒科學會#感冒:大一些的孩子不需要因為感冒看醫生,但是3個月以下的寶寶無論如何,第一次出現感冒症狀一定要看醫生;很不幸,全球範圍來說,對於感冒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法;抗生素對病毒感染完全沒有效果;咳嗽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自然機制,沒有必要去抑制;預防感冒的最好方法是遠離感冒的人群。

#美國兒科學會#娛樂:孩子2歲前,與人交談、玩耍對大腦的生長和發育尤其重要;美國兒科學會強烈反對2歲或者更小的孩子看電視,年級稍大一些的孩子每天看電視時間不應該超過2小時;看的節目應該是教育性的、非暴力的;幫助孩子選擇看什麼節目,節目完了就關掉電視,和孩子一起看,同時做講解。

#美國兒科學會#發熱1:發熱不是病,它只是其他疾病表現出的現象;發熱可能會導致熱性驚厥,但此類驚厥不會引起腦損傷、神經系統疾病、癱瘓甚至死亡,因此不必過於擔心;發熱驚厥帶有家族聚集性;擔心驚厥會導致癲癇是沒有道理的,癲癇並不會由發熱引起;推薦使用電子測溫計,不要使用水銀測溫計。

#美國兒科學會#發熱2:對於發熱,兒科學會建議,禁止使用阿司匹林,可以使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類藥物降低體溫,但任何一種都需要遵醫囑;非處方咳嗽藥和感冒藥不應該給2歲以下嬰幼兒服用,研究證明這些藥物對6歲以下的孩子沒有治療效果;無論孩子表現多麼好,只要發熱超過24小時,最好還是看醫生。

#美國兒科學會#發熱3:物理降溫:保證孩子的房間涼爽舒適,少給寶寶穿一些衣服;多喝液體,補充水分,充足的水分可帶走大量熱;保持室內的空氣流動;發熱時沒有必要總待家裡,可以出去走走;可以用29.4-32.2度的溫水擦拭身體來降溫,當你感覺水溫微溫的時候就剛好;40度以下的發熱不會引起大的危害。

#感受大師的力量#我們必須承認有一個心理發展過程的存在,一切智力的養料並不是所有年齡階段的兒童都能夠吸收的,我們應該考慮到每個年齡階段的特殊興趣和需要;在兒童教育中應該注意分析和考慮制約兒童心理發展的四個基本因素:生物成熟、練習和經驗、社會傳遞、平衡化。

瑞士---皮亞傑

#感受大師的力量#醫生不如果不了解病情,又怎麼能治好病?如果我們不了解年齡特點以及兒童生長環境的特點,難道就能把兒童培養好嗎?;你觀察兒童,就可以發現他們非常需要具體化:要嘗試一下,仔細看看,動手摸摸,兒童的這種要求特彆強烈,不了解這點,也就是不了解兒童。

前蘇聯---克魯普斯卡婭

#感受大師的力量#被強迫進食的兒童將會對食物產生厭惡感,同樣,被強迫學習的兒童也會厭惡知識;許多美德的最初開始是由體驗到建設性活動的愉快引起的;我們應該努力將公平的意識注入到兒童的思想與習慣中去;如果兒童是毫無恐懼的教育出來的,那他總會是誠實的。

英國-----羅素

#感受大師的力量#85%的兒童沒有從學校教育中得到多少好處,在離開學校時僅有少量一知半解的知識,他們對學術活動不感興趣,厭惡作業,並表現出沮喪的情緒;對於出生至8歲的幼兒來說,整體化保證他在更複雜的條件下對事物的真正理解,是適應他的需要和能力的;比利時--德可樂利

#感受大師的力量#科學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將是學生的自由:允許個人的發展和兒童天性的自由表現,但幼兒必須在自由的基礎上培養紀律性;幼兒常常以觸覺代替視覺或聽覺;我們的方法最重要的實用方面之一,就是在兒童生活中訓練肌肉,乃至緊密的聯繫他們的實際生活;兒童是成人之父。

義大利---蒙台梭利

#感受大師的力量#孩子身上潛藏著四種本能:語言和社交、製作、研究和探索、藝術;教育必須從心理學上探索兒童的能量、興趣和習慣開始。

它的每個方面,都必須參照這些加以考慮;生活就是發展,而不斷發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教育即生活,從生活中學,從經驗中學。

---美國 杜威

#感受大師的力量#人們沒有權利可以為這個新生命指定法則,正像他們沒有能力為天上的星辰指定運行軌道一樣;無論是溺愛的父母,還是兇殘的父母,雖然方法不同,但他們不懂得孩子應該有自己的意見,自己理想的幸福,自己的正當興趣和地位,因此造成孩子的痛苦是一樣的。

---瑞典 愛倫.凱

0-3歲的早期教育:非知識灌輸型,以認知和能力提升為主;過程式培養,不強求結果,讓孩子體驗生活和世界;能力提升,關注孩子大運動、精細運動、認知、適應力、語言等五大方面的能力;育兒與教育混搭,沒有科學的育兒為前提就無法談好的早期教育;家庭共同進步,只有強化家庭教育意識才會有成功的孩子。

其實真正的早期教育一定是在家庭中完成的,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啟蒙老師,他們可以教會孩子如何保持健康,如何開心生活,如何享受遊戲;而孩子在6歲以前最需要得到的是尊重、平等、自由及肢體和心智能力上的改善,當父母做不到時就應該好好的去學習而非將孩子推託給所謂的早教班,我們需要早教真相!

中國家長選擇教育是不擇手段的,他們大部分有著高度的衝動消費能力,其本質來源於對科學事實的不了解以及對自己的一種不自信行為。

他們過多的用自己的想法和理念,甚至是自己的希望和幻想來替代孩子的選擇,全然不考慮環境和社會因素,只是在虛榮心的促使下,為不足6歲的孩子選擇所謂的洋品牌和國際化。

中國的幼教喜歡包裝,無論是對是錯統統拿來美其名曰:國際化,但是很多大型連鎖機構都陷入到了偽科學或者不懂科學的怪圈,比如一些機構大力推銷杜曼閃卡做為萬能早教工具,比如大力推廣毫無水準的七田教育,比如濫用蒙氏理論強推蒙氏教具,比如濫用多元智能推銷課程和工具,這裡不乏一些知名專家和機構。

我個人曾使用了杜曼閃卡的原因有1:開始的確受到過度宣傳的杜曼理論的誤導,陷入了偽科學的圈子裡,但很快就出來了;2:因為寶寶腦損傷,視聽系統受損,使用卡片進行訓練的確產生明顯的治療作用;3:卡片本身是很好的知識儲藏庫,留著以後給寶寶學習挺好;4:看到視頻的神奇,讓Cathy嘗試下。

#嬰幼心理#你從電視裡面看到傑克遜的舞蹈不錯,就簡單的跟著扭了兩下腰和臀部,結果立刻被看到,然後出去的時候,不斷的在大庭廣眾之下讓你做那個動作,所有陌生人看完後全部大笑拍手,甚至還會摸你臉蛋強行吻你,這種行為甚至會每天發生。

這就是你對待孩子後她們的心理反應,你能理解到她們嗎?

#嬰幼心理#當你看到桌上一個沒見過的物品想去拿起時,立刻被比你身高高出2倍的人大聲訓斥,而且說的是什麼完全不理解,有時候還會被粗暴的敲手背,打屁股。

以後每次見到這個東西都會告訴一堆你所聽不懂話,最關鍵的是你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和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這就是孩子拿起一把剪刀所承受的心理。

#嬰幼心理#用勁全身力氣吸允一個口徑不到0.5CM的容量為500ML飲料瓶。

在喝的過程中,稍有吸允過慢的時候,就會被監督的人不斷敲打,如果累了不想喝了,會立刻遭到訓斥,唯一的辦法就是喝完,喝的時候被穿上厚厚的衣服美其名曰怕你凍到,即使喝完一身汗也沒人理會你。

對了,這就是嬰兒喝奶的感受。

父親的力量:父親對兒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影響起到決定性作用,父親對女兒未來的婚戀觀和擇偶觀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父親想要學會關愛自己的子女首先從愛妻子做起,美滿的家庭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作為母親要給予父親充分的放手與包容,不要以為男人做不了育兒,他們會比想像的做的更好更細緻。

父愛無敵!

孩子走路摔倒了,很多時候她們哭不是因為疼痛,而是因為撒嬌或者家人過度反應大叫而嚇到;孩子每次玩東西三分鐘熱度並非她們先天性格,更多的是因為孩子在玩樂中總受到大人的干擾與「指點」;運動能力不好的寶寶往往是因為受到的保護太多。

為了讓寶寶們的生理和心理變的更健康,請大膽放手吧。

6歲以前的寶寶不適合任何形式的課堂式教育,她們更應該多的去體驗生活,體驗自由,體驗世界各種事物帶來的驚奇與美麗。

家長做為寶貝們主要代養人,起到的職責應是尊重她們想法,還給寶貝自由,創造更多符合寶貝興趣的環境。

愛,絕不僅僅是在所謂的口頭愛護和內在溺愛上,我們家長更需要做的是釋放約束。

以家庭為核心的家庭教育目前尚處在萌芽期,在推行理念過程中,的確受到很多家長質疑和誤解,每次耐心講完,很多家長都不住點頭答對,但是隨後又開始問,那麼到底孩子上完課可以怎樣?唉,說了一圈還是沒有接受,這些家長被市面上所謂的課堂式早教害的太慘,都期望著一個優質的課程就可以讓寶寶成天才。

6歲以前的寶寶過度強調課堂教育是絕對有害的,人生最初的6年應該是活在快樂、自由、被關愛的生活中,孩子真正要學習的是認知社會、認識世界;體驗生活、體驗科學;學習關愛、學會合作;更多的肢體運動、更多的藝術感知。

而這一切不要依賴任何人,只有家庭內自己去做,才能給予孩子最大的幸福和成長。

目前國內的早教最令人費解的共性是 1:總是強調他們的課程多麼的牛X,但是沒有人說實話,難道3歲前的寶寶真需要課堂教育嗎?2:每個中心都強調自己活動是多麼豐富多彩,但是有哪家中心是真正為了你們的客戶組織活動而不是為了做市場營銷?3:都在強調自己是最標準的蒙氏、華德福之類的,有誰真的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是眾所周知,但是很多父母會錯誤理解這句話,認為自己的最大義務是教授孩子各種知識,於是乎,早期教育階段就開始灌輸三字經、弟子規等等。

但實際上,所謂的第一任老師不在於你教了什麼,而是在於你平時做什麼,以身作則的行為示範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永遠不要只記的知識灌輸。

有關於寶寶看電視的問題。

1:不是完全不能看,而是適可而止;2:每次看電視的時間單次不要超過10分鐘;3:電視距寶寶距離超過2米以上;4:如果是老式的CRT式的電視,儘量不要看;5:看電視的環境不能暗,需要一定亮度;6:任何電視節目都不能幫助提升寶寶智能;7:吃飯時不看電視;8:多喝水和吃水果。

如果寶寶經常生病,請看你是不是有以下問題。

1:衣服穿的比成人多。

2:過分消毒,過度潔凈生活環境3:抱著的時間比放下自由活動的時間多。

4:戶外時間少。

5:運動量不足,每天運動時間低於四小時。

6:每次吃到很飽。

7:不科學的隨意補充鈣劑等微量元素。

8:有點小問題就立刻吃抗生素打針。

9:飲水不足。

和寶寶說話時需要注意的事情。

1:不要多廢語,比如指著蘋果說「蘋果」,而不是「這是蘋果」;2:使用你平時說話的正常語調,不要用誇張的變聲給寶寶說話;3:說普通話而不是方言;4:爸媽都應該經常和寶寶說話,而不是媽媽一人,爸爸說話的語氣往往更重要;5:儘可能避免口頭語;6:沒話說可以讀兒歌。

提升寶寶智力簡單易行的方法,1:每天堅持和寶寶說話;2:每天堅持帶寶寶戶外一次;3:每天給寶寶至少看一次繪本或者卡片;4:不要總抱著寶寶;5:寶寶玩玩具的時候不要打擾她;6:保證睡眠質量;7:無論多大,每天堅持喝奶;8:讓寶寶更多的動起來;9:把他們當朋友而不是當孩子;10:尊重她們的想法。

育兒心態對於父母來說很重要,很多父母都自認為很了解孩子,但在實踐中卻總會遇到各種難以逾越的障礙,原因就在於父母們已經失去了觀察者的身份。

因為過於熟悉孩子,導致育兒以自我為中心的經驗化主義。

想解除這種狀態需要家長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地位,還原家庭教育的原始本質,換成第三者角度看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價格「不菲」早教班有必要上嗎?

很多人不知道早教是幹嘛的或者認為早教完全沒有用,下面讓Gymboree來給各位爸媽科普一下,省的陷入一個誤區首先,早教不是提前教育早教越來越被人所熟知,但總是會被狹隘化使用。將早教等同於學習應試教

你抵制孩子早教嗎?

近年來,各種打著「開發寶寶潛能」、「絕不輸在起跑線上」旗號的早教中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孩子讀幼兒園之前就被送去上所謂的「早教班」更是不足為奇。可是,這些所謂的提前教育真的能實現家長的美好期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