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棍棒教育」孩子,外國兒媳阻止,奶奶:他爸就是被我打大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奶奶「棍棒教育」孩子,外國兒媳阻止,奶奶:他爸就是被我打大的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放在舊社會可能是在正常不過的想法了,然而在現代的教育中,為人父母的已經不再用棍棒來打罵孩子,親子間更多是一種民主和尊重的關係。

但是老一輩的心目中,依然覺得孩子犯錯就應該受點皮肉之苦才會牢記在心。

當這種老一輩傳統思想和新時代父母的教育意識相衝擊時,家庭矛盾也就油然而生。

八歲的小軍就被夾在了這種傳統棍棒教育和尊重教育之間。

小軍的媽媽是美國籍的,在一次朋友的派對中和小軍的爸爸相遇,最終走到了一起。

小軍爸爸的家庭是比較傳統的軍人家庭,小軍的爺爺奶奶對爸爸從小就是軍事化管理,小軍爸爸也很爭氣,事業發展得不錯,現在又定居國外。

在外人眼裡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優秀家庭。

奶奶見自己的兒子媳婦和孫子都到國外去了,耐不住寂寞的她不斷催促兒子帶她出國養老。

但小軍爸爸一直擔心母親會不適應國外的生活,所以認為給母親錢讓她在國內養老是最好的方法。

不過最後終究拗不過老人家的脾氣,小軍爸爸只能給母親辦了護照,把母親接到了自己家。

小軍奶奶對國外的生活方式倒也很快就適應了,唯一讓她看不慣的就是兒媳婦教訓孩子的方式。

要知道,在國外,父母和孩子更多是像朋友般相處,不喜歡像國內那樣崇尚棍棒教育。

但是在奶奶的眼裡,卻覺得無法容忍。

奶奶覺得孩子調皮就應該打一頓長記性,但奶奶的提議遭到了學校老師和小軍媽媽的強烈反對。

那天小軍頑皮地去鄰家院子裡偷了麵包,這件事情被奶奶發現了,奶奶生氣地讓小軍把手拿出來,拿起一根小樹枝就往小軍的手心打下去,一下……兩下……,小軍又疼又害怕。

這時候媽媽回來了,看見奶奶在打小軍,連忙過去詢問事由,當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小軍媽媽趕緊阻止奶奶的「棍棒教育」,並和婆婆說:「媽!小孩子也有自尊心,你和他好好說就可以了。

」奶奶說:「這有什麼,他爸就是被我打大的,不照樣很優秀嗎?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你不要管了!」小軍媽媽聽到婆婆這麼說,很嚴肅的說:「媽,這裡是外國,不要用中國的那一套!」聽到這句話,奶奶氣憤的拍了一下桌子,大聲地說到:「這是中國籍的孩子,我說了算!」

中外的教育存在著文化差異,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其實很多讓崇尚的棍棒教育,無論從其教育過程還是教育結果來說,都讓孩子感到痛苦,牴觸。

這種非打即罵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傷害,會產生負面影響。

孩子軀體受到傷痛是顯性的,而心靈的受傷則會影響他一輩子,甚至讓孩子悲觀,厭世及產生敵對心理。

所以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在教育的過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生活榜樣。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應抱著尊重、理解的態度與孩子溝通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以上的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得到發展。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們,我們會不定時推送育兒知識,將有更多的育兒知識與您分享!(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兩頭不討好 隔代教育咋就這麼難!

現在的老一輩,玩微信比誰都溜,而且經常在朋友圈或微信群里甩連結跟我們「對著幹」。隨著社會的進步,年輕一代跟老一輩之間的鴻溝也越來越大,在養育觀念上的代溝也越發明顯。不僅如此,很多老人還會仗著自己...

這篇文章奶奶抄十遍,媽媽抄五遍,必須背會!

年輕的媽媽們和年老的奶奶們之間戰火不斷,大多數是那個熊孩子引起的。不說別的,就拿秋天涼了,給孩子添加衣服這件事兒,也是個導火索。媽媽說我還是短袖呢,孩子一件長袖T恤足夠了。奶奶偏偏不依,哪能這樣...

如果老人幫你帶孩子,這幾點一定要看

作者 |拂曉一位朋友曾和我抱怨:每次下班回家,為孩子準備好營養豐富的飯菜。結果孩子總是吃上幾口就說飽了,她知道一定是婆婆又偷偷給孩子買零食了。她和婆婆強調過很多次,不要給孩子買零食,但老人嘴上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