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教育孩子,你就是怎樣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深信,薰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質是薰陶出來的。
」
如何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愛孩子的,但是,怎樣才是真愛孩子,卻大可商榷。
現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質上無微不至,功課上步步緊逼,精神上麻木不仁。
在我看來,這樣做不但不是愛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真愛孩子的人,一定會努力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以此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
具體怎麼做,我說一說我的經驗供參考。
要點有三。
其一,捨得花時間和孩子遊戲、閒談、共度歡樂時光,讓孩子經常享受到活生生的親情。
其二,盡力抵制應試教育體制的危害,保護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長。
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獨立精神,不是給孩子準備好一個現成的未來,而是使孩子將來既能自己去爭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難。
貌似深謀遠慮,實則目光短淺
今日的家長們似乎都深謀遠慮,在孩子很小時就為他將來有一個好職業而奮鬥了,為此拚命讓孩子進重點學校和上各種課外班。
從孩子這方面來說,便是從幼兒園開始就投入了可怕的競爭,從小學到大學一路走過去,為了拿到那張最後的文憑,不知要經受多少作業和考試的折磨。
家長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一句話:不能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可是,在我看來,這種教育方式恰好一開始就是輸局了。
身心不能自由健康地發展,只學得一些技能,將來怎麼會有大出息呢?
一個人從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最重要的階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現在這個價值被完全抹殺了,其全部價值被歸結為只是為將來謀職做準備。
多麼寶貴的童年和青春,竟為了如此渺小的一個目標做了犧牲。
該怎樣在應試教育的夾縫中生存
現行教育的尺度極其狹隘,無非是應試、升學、就業,其惡果是把孩子們培養成片面的人、功利的人,既不優秀,也不幸福,喪失了人生最重要的價值。
最令人擔憂的是今天教育的久遠後果,一代代新人經由這種教育走上了社會,他們的精神素質將決定未來中國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精神水準和社會面貌。
應試體制實際上把所有學生和家長逼入了一個賭局,一邊是應試教育,另一邊是素質教育,看你把賭注下在哪一邊。
現在的情況是,絕大多數人把賭注完全押在了應試教育上,竭盡全力成為贏家。
在我看來,這樣做的風險其實更大,如果贏了,不過是升學占了便宜而已,如果輸了,就輸得精光。
相反,把賭注下在素質教育這一邊,適當兼顧應試,即使最後在升學上遭遇一點挫折,素質上的收穫卻是無人能剝奪的,必將在整個人生中長久發生作用。
所以,以素質的優秀為目標,把應試的成功當作副產品,是最合理的定位。
在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識的灌輸。
當然可以教孩子識字和讀書,不過,在我看來,這至多是手段,決不可當作教育的目標和標準。
追求孩子識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詩,甚至以此誇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
教授知識的方法是否正確,究竟有無價值,完全要看結果是激發了還是壓抑了孩子的求知興趣。
活躍的理性能力是源頭,源頭通暢,就有活水長流,源頭乾涸,再多的知識也只是死水。
最有效、最省力的教育——薰陶
讓孩子真正喜歡上智力生活,樂在其中,欲罷不能,對學習充滿興趣,是智育的最大成功。
在這方面,父母的榜樣能產生顯著的作用。
那種逼迫孩子參加各種競爭的家長,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
相反,一個淡泊於名利的人,必定也願意孩子順應天性愉快地成長。
我基本可以斷定,一個自己無為卻逼迫孩子大有作為的人,他的無為其實是無能和不得志。
一個自己拚命奮鬥卻讓孩子自由生長的人,他的拚命多少是出於無奈。
這兩種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的未遂願望,但願望的性質恰好相反。
我深信,薰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質是薰陶出來的。
因此,做父母意味著人生向你提出了一個要求:必須提高你自己的素質。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