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一歲內的必經之路,新手媽媽要提前做好準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會給家裡帶來許多變化,每個媽媽在寶寶到來前要做好充足準備。

孩子出生後,媽媽要付出很多精力照顧他,教他認識這個世界,熟悉外面的生活。

他要一步步成長,有許多東西是他必須要學會的,媽媽在寶寶的這些必經之路上,要給予他幫助和鼓勵。

1.寶寶第一次生病

寶寶免疫力弱,即便護理再好,生病也是在所難免。

新生兒常見疾病有很多,如肺炎、黃疸、濕疹等,媽媽常常猝不及防。

寶寶第一次生病時,媽媽往往會表現的焦急,擔心孩子身體出了狀況,帶著孩子東奔西走,寶寶的病症不好,媽媽也心急如焚,吃不下飯。

2.寶寶第一次吃飯

寶寶越長越大,差不多4個月時,媽媽要給他添加輔食了。

孩子第一次吃飯,媽媽心情喜悅又激動,展現自己拿手的廚藝,想方設法為寶寶做好吃的。

媽媽把寶寶的飯分開做,提醒自己鹽不能放多,想著吃什麼有營養,下一頓吃什麼,寶寶喜歡嗎?消化好嗎等等,媽媽辛苦著又幸福著,這是母愛的溫暖和偉大所在。

3.寶寶第一次爬行

孩子到了8個月大,媽媽要訓練他的活動能力了。

此時寶寶還不會走路,媽媽把他放在床上或是地板上,看著他爬來爬去,時不時提防他掉下床來。

寶寶很較弱,媽媽眼神一刻也不放心離開他,別人抱他時也反覆叮囑,唯恐寶寶不舒服。

媽媽告訴自己,再過幾個月寶寶就會走了,就會叫媽媽了,此時心情充滿著期待。

4. 寶寶第一次叫媽媽

媽媽從小就教寶寶發音,認識各種物體,從爸爸媽媽到電視、冰箱再到你好、再見。

10個月左右時,寶寶會叫出第一聲媽媽,雖然含糊不清,卻能融化媽媽的心。

寶寶學習能力很強,每當學會一個詞時,媽媽都樂的合不上嘴,整天在別人面前誇獎自己寶寶,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有點煩,但媽媽從不會有這種感覺,她想讓每個人都分享這種喜悅。

5.第一次走路

寶寶差不多一歲時就能跌跌撞撞走路了,媽媽照顧他會省了不少力氣,再也不用每天抱著背著了,多少天的訓練終於有了效果。

媽媽很欣慰又有點捨不得,看著寶寶蹣跚學步,媽媽對寶寶感到擔心,心裡在為孩子默默加油。

早點長大吧!我的小男子漢!

映雪老師,一名兒科醫師,想諮詢有關備孕、孕期、親子教育問題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映雪育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