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兒教出來的孩子真的很有問題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隔代育兒和親子育兒的不同,常爸情不自禁嘴角上揚,腦海里首先浮現出這些熟悉的畫面:



年輕一代爸媽的審美,妥妥地在老一輩「樸實」的審美觀中敗下陣來。

而在日常的育兒生活中,敗下陣來的還不止審美方面,爸爸媽媽們擔心得更多的是隔代育兒對孩子的影響。

比如:

說到對孩子的教育,隔代育兒真的比親子育兒教育出來的孩子要差嗎?孩子該不該給老人帶?

這可能對很多家庭來說,這根本沒什麼可想的,有的父母沒有選擇——只能給老人家帶或者只能自己帶。

那麼,老人帶出來的孩子,跟父母帶出來的真的有不一樣嗎?

1、隔代教育很平常,隔代的愛並不比爸爸媽媽少

隨著現代化的進程逐漸加快,中國社會的家庭結構和西方社會的家庭一樣,漸漸從三姑六婆的群居狀態分化成小家庭的狀態。

在小家庭里,核心成員只有爸爸媽媽和孩子。

哈佛大學一個著名社會學家——帕森斯曾經就這種家庭結構變化的現象提出了「家庭收斂理論」(family convergence theory),簡單來說,家庭結構在時代發展的推動下越發分散,結構越小,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就越少。

(帕森斯)

確實,美國北卡大學和中國中醫藥大學也共同對國內10個省份祖輩介入孫輩生活的情況進行了調查,以0-6歲孩子為對象,比較祖輩和母親在他們身上花費的時間。

結果發現,只有在孩子0-1歲時,母親所花費的時間是明顯超出祖輩,平均每周母親要比祖輩多花費17個小時,但在1歲之後,祖輩的花費時間均超出了母親


可另一方面,並不是所有的小輩都領情,除了怕老人慣壞了孩子,更擔心他們教育思想太落後。

2、隔代育兒為什麼容易寵溺孩子?

不敢讓老人帶孩子,很大程度源於我們擔心他們會把孩子寵壞了。

說來也奇怪,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是散養長大的,到了幫忙帶孫子,爺爺奶奶們反倒變得溺愛和縱容了呢?

有心理學家指出,這很可能是過度焦慮導致的結果。

爺爺奶奶接過孩子的時候,就會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責任,對「為什麼他在你這裡受傷了」這樣的問題特別緊張,這就導致爺爺奶奶在帶孩子的時候凡事小心,生怕孩子出一絲差錯。

對孩子過度束縛、過度保護,或者溺愛縱容,不僅僅源於老人本能的慈愛之心,還有來自老人心裡無所適從的焦慮感。

實質上並不是爺爺奶奶完全不懂教育,而是他們無法像孩子的父母那樣完全放下心理包袱去養育兒孫,這樣才有了越發錯誤的養育行為。

3、養育思想太落後?

美國真人秀主持、暢銷書作家Lenore Skenzy曾在Wall Street Journal上發過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叫Sorry, Gramps, You're No Expert (對不起,爺爺奶奶們,你們不是專家!)。

這篇文章里調侃到,按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報告,父母們都應該接到關於警告:爺爺奶奶們給孩子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grave threat),雖然 他們養過孩子,但是他們都不是專家!

文章接著提出一個觀點:我們並不需要成為專家,才能養孩子!(If you did, there would be no Kardashians - 這句話留給熟悉美國電視的朋友們,博君一笑。

)

的確,祖輩們的育兒知識可能落伍了,但是有些時候,父母們過於糾結各種細節,給到祖輩「精確到納秒級」的指示,卻往往忽視了祖輩們在真實世界中得到的智慧(real-world wisdom) - 雖然他們的育兒知識不是最新的,但他們的生活閱歷使得孩子在養育過程中很少處於真正危險的境地。

文章講了作者的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她看見自己的婆婆在給幾個月大的兒子吸吮哈密瓜,她著急上火地大呼小叫:「你是瘋了嗎?給這麼小的孩子餵食固體食物!」但是後面她發現,孩子在那兒吸吮得津津有味,而且這麼大的孩子只能通過牙床去咀嚼一點點軟的果肉,其實不存在被噎到的風險。

教科書上確實建議不能給這個月齡的孩子吃固體食物,防止被噎到窒息,但這位生養過三個孩子的婆婆,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現實情況的判斷,讓孩子吮食哈蜜瓜並沒有將孩子置於危險的境地。

作者覺得之前的大呼小叫,是反應過度了。

育兒類的文章當然很有道理,但是當我們和祖輩溝通的時候,能不能用溫柔的語氣,而不是用「專家」的口吻去訓斥或者告誡對方?畢竟很多時候,祖輩的做法也不至於真有那麼大的風險。

John Bingham同樣指出了祖輩帶孩子的好處。

研究發現,祖輩帶孩子的時候氛圍更加友愛,在這種環境下,更有利於孩子的語言以及社會情感發展,並且這種優勢會保持到5歲。

國內也有研究論文指出,隔代撫育的孩子更願意表露情感——大部分情況下,如果父母不在,其實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時,家庭氛圍往往更加和諧,在祖輩面前他們受限很少,也就更加願意表露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

而這麼多年來,以常爸的觀察,我覺得祖輩至少有2點做得比父母好

① 祖輩和孩子更會玩

比起每天刷手機的爸爸媽媽,祖輩們更願意投入時間去傾聽孩子說話,往往比父母更加有耐心。

孩子有意識創造出的遊戲,祖輩可能是最有興趣參與的那一個。

② 祖輩對孩子的關注點往往比父母更加正確(Worry the right thing)

比起雞血媽媽們各個在拼娃給孩子報補習班,大部分的祖輩更關注的是孩子的社交能力,更願意聽到孩子有很多朋友,至於成績如何,祖輩並不是特別的關心。

從長期來看,社交確實是可以決定孩子未來很重要的方面,祖輩們所擔心的地方,往往比父母更加長遠,也更準確一些。

4、隔代育兒的bug,寶爸寶媽來修補

隔代教育的弊端確實有,但是隔代育兒的好處,也不容忽略。

老人對孫輩的慈愛本能,會使孩子在心理上獲得很多精神依靠。

即使保姆幫忙照看孩子,也不如爺爺奶奶在照看過程中給孩子輸送的親情養分。

其實,指望不同時代的人能有一致的育兒理念,真是不大可能的事。

老人思想固化已是事實,要想避免家庭中的育兒理念衝突,有教育專家給出了一個挺有意思的建議:

將「教」和「育」分開來,爸爸媽媽決定怎麼教,爺爺奶奶幫忙怎麼育。

老一輩和年輕爸媽做好角色的分工,爺爺奶奶要做到尊重孩子爸媽的教育理念,負責貫徹落實好就行,這樣分工出來一家人都輕鬆。

當然,理論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很多時候,隔代養育會產生很多家庭衝突,一部分和父母要求過於精細,對錯誤的反應過於激烈有關,另一部分,也和祖輩們界限感較弱,過於固執和依賴自己原來的育兒經驗有關。

所以,最後,常爸也斗膽給各位長輩們提一些建議:

給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們的話

● 應該了解子女對待孩子教育的態度,放鬆心態,轉變自己的做法。

畢竟孫兒、孫女不是您的孩子,他們應該由自己的爸媽負責,您只要弄清楚孩子爸媽的想法,然後認真貫徹執行,並且多多徵詢孩子爸媽的意見,這樣就皆大歡喜了。

● 一邊手幫助子女,一邊手握住自己的幸福。

只有自己幸福,才能給別人帶來幸福。

心情愉悅,內在滿足的爺爺奶奶,更能給下一代樹立樂觀、知足的精神面貌。

如果您帶孩子的時候感到壓力和焦慮,那麼就好好思考一下:假如您不帶孩子,還有什麼心愿是要達成的?當您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就努力去達成它。

即使條件所限只能實現其中一部分,也能很好地使您實現內心狀態的和諧、平衡。

在家庭里,爸爸媽媽要明確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而爺爺奶奶只是站在孩子身後協助的人,這一點,爸爸媽媽不能搞錯,爺爺奶奶也要把自己的位置搞清楚,這樣隔代育兒真是好處多多,爺爺奶奶也會成為家庭里最可愛的人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幾句話絕對不能說!家有老人帶娃的要注意!

由於現代社會父母的工作壓力大,家庭和工作往往不能夠兩頭兼顧,所以很多爸爸媽媽往往不得不選擇讓家裡的老人來照顧小孩。雖然有老人幫忙帶孩子會減少父母不少的壓力,但是老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可能會引起一些...

老人帶孩子,容易出現那些問題?

「一頭銀髮的老人或推著嬰兒車,或拉著學步兒的手,三三兩兩地湊在一起,一邊帶孩子一邊拉家常……」在中國,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隨便走進一個居民小區,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場景。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

為什麼黃聖依5歲的兒子說話讓人這麼心酸?

最近《媽媽是超人3》刷了一波熱度,節目中黃聖依的兒子安迪與奶奶的關係比她們母子還要深厚。安迪說他最喜歡的人是奶奶,他習慣了沒有父母培養。當5歲半的安迪被問到:「爸爸媽媽平常工作忙不能陪你,你會感...

隔代教育也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在我們中國,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加上迫於生活的壓力,年輕人不得不緊張工作,孩子往往都是交給家裡的長輩來帶。特別是農村地區,大部分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孩子都留在家裡給老人撫養。「留守兒童」成為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