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哪裡來?——與孩子討論生命起源的5大原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媽媽,我從哪裡來?」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問這個問題。

我在做兒童性教育研究的時候發現,有將近80%的父母告訴孩子「你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你是從河裡撈起來的」「你是從超市里買來的」「你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諸如此類不真實的答案。

不過現在,也有不少家長不想欺騙孩子,他們會認真的告訴孩子:「你是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結合而來的。

」可是小朋友接下來的問題卻讓爸爸媽媽傻了眼——「精子在爸爸身體里,卵子在媽媽身體里,他們是怎麼相遇的?」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回答呢?今天我們就為介紹與孩子討論的5大原則。

原則一:有問必答

父母應當尊重孩子了解自己生命的權利,做到有問必答。

如果迴避或敷衍孩子的提問,他會一直糾結,要麼固執的向父母索要答案,要麼通過網絡了解或者和小夥伴一起探索,後兩種方式,父母無法知曉孩子了解了哪些內容,也失去了與孩子交流性話題的契機。

其實回答孩子問題的態度比內容更重要,父母坦然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性問題,孩子就會認為這個話題與其他話題一樣平常,自然不會特別關注。

父母坦然的態度可以獲得孩子的信賴,有利於搭建父母與孩子溝通性話題的平台。

原則二:答案以解決孩子當下的疑惑為目的

對於6歲前的孩子,父母不要主動給孩子講解性知識,在孩子提出問題後進行針對性的解答。

孩子問什麼,父母就答什麼,告訴孩子事實,以解決孩子當下的困惑為目的。

父母回答完孩子的問題後,是否深入講解要取決於孩子是否繼續發問。

孩子聽完父母的解答沒有繼續發問,說明他對這個答案滿意,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到此為止,父母不必繼續講解。

原則三:答案要符合孩子的認知能力

父母給孩子的答案要簡單明了,符合孩子的認知能力,不要用成人的性語言來回答孩子的提問。

如果答案中出現孩子無法理解的詞語,會導致孩子前一個疑惑沒解決又產生新的疑惑,父母越講解,孩子越不明白。

比如媽媽對孩子說「精子是通過生命通道進去的」,要比「精子是通過陰道進去的」更容易被孩子理解。

原則四: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父母要做好性教育知識儲備,耐心等待孩子成長,隨時準備回答孩子的各種性問題。

讓孩子理解生命的來源,是一場馬拉松式的問與答。

一般來說,孩子在3歲左右會提出「我從哪裡來」這一類的問題,5-6歲會提問「精子與卵子是怎麼結合的」,到10歲左右孩子會提問「男女生殖器如何接觸,精子如何進入女性身體」。

父母依據孩子的發展規律給予適當的答案,不要提前講解性知識,也不要主動向孩子講解兩性活動的細節,以免引起孩子的好奇心進行超過年齡的性探索,不利於孩子的心理發展。

原則五:答案儘量減少或避免與傳統文化發生衝突

在「談性色變」的文化環境裡,與孩子談論性話題時,父母要向孩子強調性話題的隱私性。

父母回答完孩子的提問後,可以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是秘密的,你可以在家裡跟爸爸媽媽討論,不要跟小朋友或其他人討論。

」這麼做是為了減少孩子因談論性話題遭到他人誤解和攻擊。

相關繪本推薦:《小威向前沖》《呀!屁股》《勇敢說出我不要》《不是每個抱抱都美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問你,我是從哪裡來的,你怎麼回答?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被孩子聞到過「我是從哪裡來的?」這樣的問題,但當家長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時,大家都是怎麼回答的?「你是垃圾堆里撿來的」「你是充話費送的」「你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面對這個略顯尷尬的問題...

孩子問我是怎麼來的應如何回答

因為一些孩子的好奇心是比較嚴重了,平時孩子可能會因為不夠成熟,我愛父母一些,這樣的問題,比如說我是怎麼來的這類問題,家長應該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應對,並且一定要對孩子進行坦誠相告,不要說出一些從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