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乎孩子心理與溺愛的區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喜歡我博文的讀者大都認可我的家庭教育理念理念,覺得我順乎孩子心理的教育方法會讓孩子快樂、幸福。
但是也心存疑惑,順著孩子的心理來,注重更多滿足孩子的要求,這和溺愛縱容有什麼區別呢?是否也會造成孩子的自私任性、個人中心,不聽管教,受不了批評和挫折呢?
順乎心理的育兒方法和溺愛看起來還真像!這叫形似。
但是本質是不同的,這是神不似! 所謂溺愛是指庇護、過分愛護孩子,同時也妨礙孩子試圖作出獨立行動的任何努力。
(百度百科)
不過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溺愛這種方式在上一代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可能存在較多,但是在現在父母身上很少見到,因為大家都是在對小皇帝的批判聲中長大,所以防止溺愛的意識很強(至少我長期諮詢的上百個案例中,很少遇到因為父母溺愛而出問題的,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不恰當的嚴格)。
現在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是溺愛,而是過於嚴格、嚴厲。
一、關於獨立自主
我的育兒理念強調無條件積極關注,給孩子相對的自由、讓孩子做主,這有助於孩子的獨立自主,這一點與溺愛完全相反(溺愛是妨礙孩子試圖作出獨立行動的任何努力。
)。
倒是那些嚴格管教的方式,是真正約束孩子太多,不讓孩子做主,妨礙孩子獨立,以至於孩子不得不以逆反的形式來獲得獨立。
從這個角度來看,嚴格管教==溺愛,這還真有諷刺意味啊!
二、過分愛護孩子
我的教育方法在這一點上和溺愛形似,因為我也是倡導愛護孩子,順乎孩子的心理,只是「不過分」而已。
這看起來是寵愛孩子,不過我還真覺得孩子適當寵寵也無妨。
參考何妨讓孩子撒撒嬌。
我選取了溺愛與我教育方法看起來形似的幾大特徵,咱們一一剖析,看看是否神似。
1、對孩子的要求輕易滿足
這是溺愛的一大特徵。
孩子的要求有時的確有不合理之處,比如快餐、玩具、電視、電腦遊戲方面無節制的要求。
這些是需要適當限制的,完全滿足就成了溺愛、縱容。
但是很多家長為了避免溺愛,以自己的判斷為準繩,覺得不合理的就堅決不滿足。
這裡最大的問題是:孩子看似不合理的要求也有合理之處,所以我們的斷然拒絕常常也是不合理的。
參考如何應對孩子的要求。
所以,我提倡適當滿足,適當拒絕。
這樣的原則之下孩子的自控能力其實最好。
但是我肯定會比一般的家長更多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因為我覺得大部分都是合理的,可以滿足的。
主要是在快餐、電視、電腦遊戲等方面的要求有規矩,而且我的「規矩」制定和執行都有彈性。
如果孩子的要求既有合理性也有不合理性,理解了孩子之後,心情會平和,會試著好好和孩子商量,談判,用這種方式去和孩子達成妥協:最終可能是孩子的意見,也可能是父母的主意,也可能是折中或者變通的方案。
或者對孩子的要求先說好,再說不。
這樣不是簡單甚至粗暴地拒絕,這樣孩子可能就會較愉快地接受節制。
而斷然拒絕的方式是讓人難以接受的(我們自己也不喜歡別人這樣對我們),自然可能引起孩子較強烈的情緒反應。
如果孩子因為節制而不高興、哭了,我提倡不要去教訓他、對抗,而是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和平解決。
為一個小事情而讓孩子哭鬧半個小時,很不值得。
我自身及諮詢的實踐證明,這種合乎孩子心理、更多滿足孩子的方式會使孩子更好商量,更懂事,更合作,而不是自私任性。
相反故意不滿足孩子,可能會使孩子變得倔強、愛生氣、叛逆,因為孩子唯有如此才能引起父母注意,才能滿足他的要求。
2、 特殊待遇
溺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有很多人貼合體會讓他像「小皇帝」一樣。
(百度百科)
我的思想:我提倡給孩子尊重和平等,所以自然不會把孩子當做小皇帝了。
不過,因為我們成人對很多事情看得較淡,比如生日蛋糕自己吃不吃覺得也無所謂,而孩子有蛋糕吃很高興,所以,她喜歡的話,給她買也可以。
因為孩子高興,我們看著也很高興啊。
我諮詢中,發現爸爸媽媽絕大部分都沒有溺愛孩子的思想,反而怕寵壞了孩子。
比如有個孩子晚上看書,媽媽給她端來盆熱水泡腳,孩子感覺很享受的,也洋溢著親情。
但是媽媽問我這樣是不是寵孩子了。
其實正是因為以前媽媽對孩子要求過高,不肯滿足、寵愛孩子,搞得孩子和她關係很不好,逆反得很。
適當寵愛傳遞父母的愛,孩子反而懂事、合作;嚴格要求,不敢寵愛卻可能造成逆反的孩子。
3、 生活懶散
溺愛: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遊蕩盪,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我的思想:我對孩子時間管理上有要求,但是執行時不是那樣死板。
而是有彈性,比較靈活,也不要求很有規律。
比如睡覺,不是要求必須按時入睡,儘量順其自然,睏了再睡,不困不想睡也可以。
參考按時入睡與順其自然
時間安排有計劃,但是執行時根據情況或者根據孩子的要求可以隨時調整:參考曬曬我和孩子的一天——教育孩子要解…。
流行做法:很多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必須按時入睡,結果孩子不困還要睡下,在那裡反來復去半天睡不著。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計劃來學習,結果孩子突然湧現一個興趣,比如想看書,也不能改變計劃。
這樣讓孩子覺得不舒服,實際在破壞興趣、心情。
4、 包辦代替
溺愛:由於家長的溺愛,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
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我的思想:溺愛、什麼都包辦肯定不好,但是孩子的獨立性,不用急。
小學前不幹活、少幹家務也沒關係,三四歲偶爾喂喂吃也沒關係,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沒有想上面說得那樣嚴重。
相反,如果總在這些事情上糾結,把親子關係搞得緊張就沒必要了。
諮詢中有的家長一定要孩子做家務,孩子不肯,搞得很不愉快,就不值得了。
我回想自己小時候,也是懶得幹家務的,寧肯去看書(不知有多少孩子真的喜歡做家務呢?)。
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我的孝敬父母,沒有影響我的責任感。
我還有一個思想。
孩子順利的時候不用多管,少去騷擾,但是遇到了困難,還是要多輔助她,幫助她度過難關。
參考幫助孩子邁過學鋼琴的坎兒。
一年級作文輔導的那些事兒。
孩子有時能力不足,需要我們的輔助,此時放手讓她自己去克服,常常會失敗。
包辦沒必要,輔助有時是必須的。
5、害怕哭鬧
溺愛: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
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我的思想:適當哭一下,是情緒的宣洩,我提倡不要壓抑孩子的情緒。
但是用對抗、較真、訓斥來應對也不好,因為有情緒的時候都是不可理喻的。
想藉機教訓孩子,是火上澆油,導致孩子更加生氣、哭鬧不停,這沒有必要。
此時哄一下,用一下緩兵之計,或者轉移注意力是更合理的選擇。
參考有情緒時,不要太較真兒。
而且小孩子很生氣之下,不由自主地打一下爸爸媽媽也是正常的,不必上綱上線。
大人很生氣的時候不是也忍耐不住打孩子嗎?有個媽媽自己打孩子理直氣壯,孩子還手卻讓她氣得發抖,我納悶了,為什麼不能還手呢?
三、會不會使孩子經受不住挫折?
很多家長怕溺愛,主要擔心這樣聽不得批評,抗挫折能力弱。
一般人認為似乎只有對孩子嚴厲,經常批評、打擊才能使孩子受挫折。
這太落後了,我有獨門絕技,配套的措施。
少批評,不打擊,靠認知療法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比如我建議的向孩子灌輸:沒事兒;沒什麼大不了的;輸就輸了。
家長反映:這些逐漸成了孩子的口頭禪,他輸了的時候,自己就會說:輸就輸了,有什麼啊!所以,對「輸」的反應淡定多了。
相關博文:
如何使孩子經受住批評、提高承受能…
學會三種思維,孩子坦然面對挫折
總而言之,順乎孩子心理的教育方法初看起來與溺愛形似,實則神不似,大家可以放心使用,而且沒有副作用,實乃居家旅行必備之.....
作者介紹
維尼老師(胡春光,),暢銷書《順應心理,孩子更合作》作者,家庭教育專家,心理專家,現居青島。
潛心從事心理學研究二十餘年,目前專注於家庭教育心理領域的研究,專業從事家庭教育諮詢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有效案例。
所著《順應心理,孩子更合作》,心理學功底深厚,接地氣,實用性、可操作性強,出版後受到讀者廣泛的歡迎,位列噹噹親子家教類新書排行榜第一名。
面對幼兒的任性 你的教育方式正確嗎
幼兒的任性調皮讓所有的父母頭疼一件事。任性的孩子通常藉助在地上打滾、不停地哭鬧、亂扔東西等行為來表現他們的情緒,讓父母十分為難與難堪。這時候幼兒和父母就產生矛盾了。那麼面對寶寶的任性行為,作為家...
溺愛孩子害處多,不溺愛孩子,應該怎麼做?
溺愛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話題,父母有一千個、一萬個給予孩子更多關愛的理由。但是,這些只是讓父母的過多的愛有了一個漂亮的外衣而已。父母對孩子的愛,除了無私給予,有的時候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節制自...
寵愛孩子要有分寸,別過了界!
孩子那麼可愛,我們怎能不對他寵愛?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溺愛。寵愛是應該的,溺愛則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可是,有些家長卻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愛到底算不斷是溺愛?這個分寸怎麼掌握呢?我們來看看溺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