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孩子害處多,不溺愛孩子,應該怎麼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溺愛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話題,父母有一千個、一萬個給予孩子更多關愛的理由。

但是,這些只是讓父母的過多的愛有了一個漂亮的外衣而已。

父母對孩子的愛,除了無私給予,有的時候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節制自己,尤其是父母有能力、有財力,認為自己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的時候。

過多的愛,也許會是孩子的負擔;有愛,也要有原則。

有原則的愛,才是更有力量的溫暖。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切實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他們會選擇為了自己所謂的「安心」而竭盡全力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

對很多家長來說,溺愛是一種既方便快捷又「經濟實用」的管教方法。

其實,這都是不正確的愛,在此家長被動的愛 變成了真正的溺愛。

被過度寵溺的孩子,由於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孩子性格驕橫乖張,做事懶散無紀律,根本不知道為人著想,不會將心比心,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又自利。

那麼,不溺愛孩子,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不溺愛孩子,從每天讓他做點家務開始堅持。

家務事天天都有,時時都在眼前。

要注意讓幼兒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做些屬於自己的小事,不僅不能累著他們,還能讓他們得到體能和智能的鍛鍊。

如果一味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必然會將他們培養成為沒有眼色、四體不勤的小懶蟲。

有些時候,爸爸媽媽或者嫌孩子幫忙幹事速度慢,還會添亂,也許媽媽三下五除二地就能把這些瑣碎的家務小事做完,但是有的時候媽媽「太能幹」會剝奪孩子做家務的權利——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為家庭貢獻一點力量的權利。

過度的「包辦」雖然省事,但是會影響孩子獨立性的形成。

孩子的獨立性是從媽媽的懷裡一點一點地「掙脫」出來的:家就這麼大,媽媽懷裡的領地少一點,孩子能活動的範圍就大一點。

從參與做家務小事培養起來,還能培養孩子們的時間觀念和執行力,漸漸地,他們的動手行動能力就會提升,往往遇到事情能夠說干就干,說走就走。

第二,不溺愛孩子,應該先講是非對錯。

教育孩子,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對錯問題一定要講明白,不能馬馬虎虎,模糊了是非觀念。

在一些原則問題上,不能放縱,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雷池不能越,什麼是火線不能碰。

有些事情必須講規則、講原則。

通過家長及時的引導,適時的督導,讓孩子明白規則的必要性,知道守紀律的重要性,讓孩子知道不守紀律原則是要吃大虧的。

第三,不溺愛孩子,就是不要被孩子的哭鬧所擊敗。

孩子的哭鬧是他們特有的「殺手鐧」。

但是無論孩子用什麼方法達到目的,家長也要堅持原則,不溺愛孩子,就不能讓他的每一個要求輕易地得到滿足,無論他是來硬的,還是來軟的。

當孩子的負面情緒隨著家長的否決而產生,他們便哭鬧不止,他們讓爸爸媽媽耳根子不得安寧。

這是大多數「溺愛」產生的環境,但這也正是一個家長重新定位思考自己職責的機會——養育孩子到底意味著什麼:是為他們提供精神和情緒上的支持,是花時間和精力去陪他們一起成長,還是通過物質去取悅他們,還是一味滿足他們的要求。

哭鬧之後,家長服軟。

在一次次的強化——及時滿足孩子提出的各種要求——之後,「溺愛」的交往方式就成了一種交易的模式:孩子向家長索取,家長用物質「買」來親子關係的安寧和穩定。

這種方式看起來似乎合乎情理,其實會給孩子帶來很多潛在的負面影響,

這是長期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無法培養起來的能力。

尤其是當他們進入幼兒園,面對更多的規則,面對更多個人願望和夥伴需要之間的衝突時,如果孩子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情緒調控能力去應對這些現實問題,他們往往會採用非常極端的方法,例如攻擊性行為,去解決問題。

第四,不溺愛孩子,要從不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開始。

家長如果通過物質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強化或鼓勵,會直接阻礙兒童學習和認識周圍世界的內在動機的形成。

內在動機是當孩子做完一件事情時,他們對自己感到自豪、有成就感,而且願意繼續做這件事情的自我肯定。

外在動機則是在外界刺激的鼓勵下去完成任務。

如果經常用物質獎勵的方式,誘導孩子做某件事,往往會讓孩子將自己的興趣歸因於物質獎勵。

事實上,好多家長喜歡這樣做。

這種依靠外在鼓勵讓孩子形成的思想動機逐漸替代孩子由興趣產生的內在動機。

這樣,孩子甚至會覺得愛就是獎勵,是可以用錢買來的東西,而當他們不能得到這些東西時,他們就會感到自己是被拋棄的。

家長的職責是為孩子的成長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在時間、精力上更多的投入和精神上更堅定的關懷才是孩子成長真正需要的。

第五,不溺愛孩子,從不給他「特殊的地位和待遇」開始。

不能讓孩子在家庭中感到高人一等,處處享受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僅供他一人享用。

在家庭里,要把老人作為第一等人,老人也要有這種意識,不能把小孩子看得高高在上。

這樣容易造成孩子養尊處優,目無尊長,甚至不敬重老人,不孝老敬親,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有時間孩子生病,媽媽傷心,就會給孩子一些特殊待遇,並且在孩子病好後沒有及時補救。

這樣不給孩子講明白其中道理,孩子就誤認為,還不如生生病呢,生病了不用上學寫作業,還可以看電視打遊戲。

這樣必然會給孩子誤導。

父母的過度反應也會在無意中強化孩子的想法,讓他們覺得「自己真的是很重要」,從而為所欲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以愛孩子之名,行者傷害之實

多媽心語: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對孩子愛得適當,愛得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長。

溺愛不是愛,只會毀了孩子

近日朋友圈流傳著一個視頻,視頻一位接孫子放學的奶奶,因為沒帶錢被十歲的孫子當街辱罵,甚至拳腳相加。「你個老不死的……」「誰讓你不帶錢的?你不帶錢我吃什麼……」「我不管,我就要吃,沒用的老東西,怎...

父母必讀——溺愛孩子的危害!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希望將一切美好的都給孩子,但是過度的愛會變成溺愛。可能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對溺愛的概念不是很深,溺愛對孩子的危害是極大的。別讓自已成了溺愛孩子的家長而不自知。

一個人的責任感要從做孩子時開始培養

責任感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有些父母過多地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發展,而對孩子責任感的教育培養卻不大重視,這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成才不利,而且從眼前看,...

順乎孩子心理與溺愛的區別

喜歡我博文的讀者大都認可我的家庭教育理念理念,覺得我順乎孩子心理的教育方法會讓孩子快樂、幸福。但是也心存疑惑,順著孩子的心理來,注重更多滿足孩子的要求,這和溺愛縱容有什麼區別呢?是否也會造成孩子...

家長要敢於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

有一天,我同一位朋友和他的孩子一起去超市。忽然間,朋友的孩子就賴在玩具櫃檯前不肯走了,硬要朋友給他再買輛玩個坦克才肯走。朋友同他孩子說,你不是已經有一輛這樣的坦克了,為什麼還要要?那孩子竟說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