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寶典:嘮叨媽媽改為「閉嘴」的媽媽奇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父母常常會覺得自己羅嗦半天收效甚微?孩子該幹嘛幹嘛,完全不聽嘮叨。
我最近修煉反其道而行之,完全放下了說教這個工具,專心做「閉嘴」的媽媽,你猜怎麼著?有奇效!快來一起學習"閉嘴"的藝術吧!
一位朋友求助:
「每天說話太多,靠什麼補氣?是不是得來根兒人參?補記:能少說嗎?家有一隻猴子上躥下跳,終日提問+話癆,從早到晚,不知耗費我多少心力。
」
我看完哈哈大笑,估計假期里整天被小猴子們弄得精疲力竭的父母們,不在少數。
上面這位媽媽還只是回應孩子的提問+話癆,有的父母,包括曾經的我在內,甚至會把嘴長孩子身上:從起床、洗漱、穿衣、吃飯、擺弄東西、看書、玩玩具……假期里種種對孩子的要求和提點,能貫穿一天。
隨著自己不斷的學習,我認識到:嘮叨折射出的是家長的焦灼心理,自認為孩子是管出來的。
殊不知在嘮叨聲中,孩子關閉了自我成長模式,也阻斷了親子溝通渠道,最後竟落得個兩相疲憊的境地。
經過持續的傾聽夥伴練習,在和孩子們溝通的過程里,我開始學會閉上嘴,聽他們說。
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最近的一次對話讓我驚訝,讓我們一起感受下「閉嘴」的神奇效果:
背景:某天弟弟爬上沙發把哥哥的畫踩壞了,情急之下,在一旁聽凱叔講故事的哥哥打了他,弟弟站在一旁哇哇大哭,直到我把弟弟抱進了臥室才停歇。
睡覺前,哥哥和我有了如下對話:
哥哥:「媽媽,我不想要弟弟了,我們去把他賣了吧!」
媽媽:「哦?是嗎?」
哥哥:「我太討厭他了,因為他今天踩了我的畫,還在一旁大聲哭,我後來都沒聽到凱叔講的故事,我們去把他賣了。
」
媽媽:「噢!」哥哥:「你去叫個人到家裡來。
」
媽媽:「萬一那人看上了你呢?你願意嗎?」
哥哥:「我當然不願意……那這樣吧,下次如果我聽故事的時候,他哭起來,你就馬上出現把他抱走好嗎?」
媽媽:「噢,原來是因為你很想聽故事啊!所以你並不是不要弟弟了,你只是想在他吵鬧時,媽媽能把他抱走,不要打擾你。
」
哥哥:「是啊!你可以做到嗎?」
媽媽:「好的。
他為什麼會哭呢?」
哥哥:「因為,他踩了我的畫,我打了他啊!」
媽媽:「哦,他不是無緣無故地哭。
」
哥哥:「我太生氣了,我太生氣的時候,就控制不了自己,我還在學習。
」
媽媽:「嗯,你說過,等你五歲你就不打弟弟了。
我觀察到你最近好幾次都忍住沒有打人。
」
哥哥:「可是我有時候還是忍不住。
或者我生氣的時候,我就想大聲吼叫。
」
媽媽:「哦?」
哥哥:「就是很兇地吼叫!」
媽媽:「弟弟踩了你的畫,還有其他辦法嗎?你剛才說了打他,或者吼叫。
但打完了,似乎你也不高興。
」
哥哥:「我也不想他那麼哭。
我覺得我還需要學習控制一下我的情緒。
」
媽媽:「哦。
」
我發現,這個小小孩,從一開始要賣弟弟,最後轉而思考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我沒有刻意地引導和評判,只是簡單回應時,孩子反而能夠把思考轉向自己如何做,而不再是責怪他人。
這也正是我一直以來追求的教育目標:讓孩子學會自立與自律。
在父母讓位給孩子的過程,我們將主導權交給了孩子,讓他們開始學習為自己負責,從而逐漸走向自立與自律。
「閉嘴」這個妙招要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運用簡單的詞彙及時回應孩子。
「噢,哦,喔」是最簡單的溝通敲門磚,在簡單的話語裡加入感情,表達出你對孩子的理解,不帶給孩子壓力,不打擾孩子思考,陪伴他自己越來越深入地分析,這就是「共情」。
2、 核實孩子的想法,幫助他們更好整理思路。
這個過程在溝通中也稱為對孩子信息的積極解碼。
有的人或許天生擅長,有的人則需要學習和練習,掌握一定的技巧,它不是與情商相關的天賦,而是完全可以靠後天練習而習得的。
3、 最重要的,是內心不帶有評判或情緒。
「閉嘴」不是忍住,而是真的放下內心想要念叨和說教的衝動,全然相信並跟隨孩子。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於是當我們要求孩子要對兄弟姐妹相親相愛時,以上的對話可能就會變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壞,要把弟弟給賣了?可以想像如果用這樣的評判開始,我肯定聽不到後面的內容。
在我開始「閉嘴」以後,曾經不願意多說的孩子,越來越有向「話癆」發展的趨勢,而且每每語出驚人。
與此同時,我也感到更加輕鬆,不再用「標準」去框住他們,而是跟著孩子走,因為我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向上的慾望,而每一個孩子終將成為自己的主人!
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從小的時候就開始,通常情況下,大家會從小孩三歲時就開始進行訓育,可是在對孩子進行訓育的時候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接下來就對大家來講一下到底什麼樣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在這個時期,有小孩的爸爸媽媽經常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嘮叨」。
不過,比起爸爸媽媽的「嘮叨」,孩子更喜歡通過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來學習。
所以,爸爸媽媽與其在口頭上教育孩子「多讀書」,不如通過自己念書的行為來教育,不要總是說「多吃些蔬菜」的話,可以在吃飯的時候自己多吃一點給孩子看,不要說「少看點電視」,可以直接拒絕孩子看電視的要求。
爸爸媽媽的行為對孩子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不過對爸爸媽媽來講,比起「嘮叨」,以身作則其實也是比較難做到的事情。
很多時候心理想著不要「嘮叨」,可是看到孩子哪裡做的不好了就會控制不住的提高音量,然後孩子顯得很害怕的時候又不自覺的心疼,要是對孩子太兇了會對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可是一直寵著孩子的話又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就像是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孩子一樣,爸爸媽媽同樣也是有缺點的,不過還是要避免最糟糕的方式。
在教育小孩時請務必做到以下三點:
1、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訓斥小孩子時態度要保持一致。
小孩子總是會對爸爸媽媽察言觀色,要是孩子感覺到媽媽訓斥態度不一樣的時候,這個訓斥以後就沒有什麼作用了,同時還會造成小孩子的混亂。
所以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面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要一模一樣的,這樣以後這個教育方法才是有效果的。
2、生氣或者情緒激動時不要教育孩子。
爸爸媽媽千萬要控制住自己,不要讓自己在非常生氣的狀態下教育孩子,這樣反而會有很大的副作用。
教育孩子時心態一定要平和,同時對於決定的事情要保持一樣的態度,這種堅決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可以把孩子的不良行為都記錄下來,那些不嚴重的行為可以在以後的日子裡來矯正,對於那些問題嚴重的行為應該要首先解決好。
在這裡語言的效果會隨著次數的增多呈現反比增長。
爸爸媽媽指責孩子的行為,從結論上來看,爸爸媽媽嘮叨的越多,其實到了後期,效果會漸漸下降,所以爸爸媽媽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3、「問小孩為什麼那麼做,而不是問做錯了什麼」是媽媽常常犯的錯誤。
當問孩子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的時候會讓小孩子集中在為自己辯解上然後對於這件事情產生的錯誤就會不是非常了解。
所以比起問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最好是能夠問孩子做錯了什麼,使小孩更集中的思考問題,希望爸爸媽媽都能夠做到這一點。
只要做好以上三點,那麼你就是很棒的爸爸媽媽了,大家一定要知道責罵與嘮叨的不一樣之處在哪裡。
與其糾結於小孩「到底為什麼做這種行動?」、「為什麼不按照媽媽說的做?」等問題,不如想想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媽媽,怎麼樣才能夠不嘮叨,並且能夠教育好孩子。
媽媽不嘮叨,孩子更聰明,原來道理是這樣!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有沒有父母,常常會覺得自己羅嗦半天,收效甚微?孩子該幹嘛幹嘛,完全不聽你的話。Karen在文中反其道而行之,完全放下了說教這個工具,專心做「閉嘴」的媽媽,你猜怎麼著?有...
閉嘴的妙處,父母你們知道嗎?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有沒有父母,常常會覺得自己羅嗦半天,收效甚微?孩子該幹嘛幹嘛,完全不聽你的話。Karen在文中反其道而行之,完全放下了說教這個工具,專心做「閉嘴」的媽媽,你猜怎麼著?有...
教育孩子 父母要拒絕嘮叨
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從小的開始進行,而不是從孩子三歲後才開始進行教育的,可是在對孩子教育的時候,也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的喲。在這個時期,有小孩的爸爸媽媽經常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嘮叨,不過比起嘮叨,孩子...
嗯哼偷親劉畊宏女兒小泡芙被杜江訓斥,兒童性教育該怎麼開始?
《爸爸去哪兒》第五季熱播,六個萌娃圈粉無數,看到萌娃忍不住想多生幾個,更多的家長的目光是放在孩子的教育上。兩位爸爸的做法也是堪稱教科書級別,得到網友們的點讚。
二胎了,為什麼這麼多老大受不了要老二?
怎麼突然覺得現在的小孩比起我們這一代和父母那一代人嬌氣了很多呢?那時候多則七八個、少則兩三個兄弟姐妹都很正常。以前的人也不覺得有那麼嬌氣,孩子肯定沒有過錯,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先來看幾個案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