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親」的三個通點,戳中無數媽媽的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十月懷胎,再到分娩。

箇中滋味只有做媽媽的自己知道,本以為卸下了貨,就會輕鬆很多。

誰知道這才是苦難的真正開始。

從一個育兒白痴,開始一點點學習,從最初餵奶,忍受著咪咪的龜裂,再到不停的吃,忍受身材的走樣

媽媽似乎一夜之間就從一個少女走向了女強人的道路。

做完月子,就開始進入白天上班,晚上帶娃的超級模式。

這種通途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

和孩子相處過一段時間的媽媽,都不會願意離開孩子,因為她怕孩子一天沒見,第二天就會不認識自己。

可是工作和家庭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選擇讓父母幫忙看孩子。

而「隔代親」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網絡圖片

第一,「育兒觀念」上的差異。

很多父母都會拿自己那個年代帶的育兒觀念來照顧現在的孩子。

可那些三四十年前的育兒經驗真的適合當下的社會嗎?可是作為媳婦你要多少幾句,可能招來婆婆的抱怨:「我不會養孩子,那你男人咋長大的」。

說的你啞口無言。

比如,老人們總是怕孩子凍著,餓著,於是整天給孩子包很厚,經常造成孩子出濕疹,為孩子奶時,每一平勺都要鼓起來,讓孩子多吃點好。

可是媽媽們都知道孩子不怕冷怕熱,也知道奶粉過稠,可能導致消化不良,嚴重的甚至會引起腸胃炎。

第二,「隔代親」把孩子慣成了「熊孩子」

隔代親這個現象普遍存在,主要是老人的一種感情寄託和血脈親情。

是沒法阻止的。

而隔代親也讓很多家庭深受其害。

比如我家,以前孩子一天只允許看半個小時電視,可我上班以後。

白天在家基本上電視就沒關過。

以前一個月只賣一件玩具,現在見什麼玩具都想買。

不給他買,他就鬧甚至打人。

我說我婆婆,婆婆就會說:「孩子都淘氣,沒事」。

網絡圖片

第三,和奶奶親,不和媽媽親。

每一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自己最親。

可在現實中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和老人親。

有一次我給孩子買了一個漢堡,結果孩子拿著漢堡直接就跑去找他奶奶,說:奶奶,我要把漢堡給最疼愛我的人吃

當時心都在流淚。

有次為了能多陪孩子,放棄了進修的機會,結果陪孩子玩,孩子卻之和奶奶玩,不想和我玩。

晚上想抱著孩子睡覺,孩子就一個勁的哭,「不要和媽媽睡,要和奶奶睡」

那種苦澀,那種心痛讓我忍不住留下了淚,把孩子給了他奶奶。

網絡圖片

想要做一個「超人」媽媽真的很難。

家庭和工作會把你撕扯的精神崩潰。

對於那些能做好工作還能照顧好孩子的媽媽,我是打心眼裡佩服,也許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但只要娃能健康長大,我都會堅持下去。

媽媽們,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我不想再這樣下去,我怕有一天孩子真的連我都不認識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說說80後隔代教育的那些事

小雅是一位80後的媽媽,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叫樂樂,今年暑假開學以後要讀幼兒園,最近小雅為了孩子上學的事情和老公一家鬧得很不開心,事情的原因是這樣的:,由於家庭經濟問題,小雅要上班和老公一起還房貸...

婆婆和兒媳為什麼不能好好相處

這是一位媽媽的訴苦:早在寶寶幾個月的時候,我就跟婆婆說過,輔食裡面不要加鹽,鹽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不利於她的身體發育。可有一次,卻發現婆婆偷偷往寶寶粥里加鹽,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表面上應允,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