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老人一席話 讓我重新認識育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小妖精

最近看到一位離異媽媽的困惑,她5年前離婚了,現在又再婚懷孕了,與前夫生的女兒,一直跟著前夫生活,今年女兒10歲。

在最近一次與女兒的微信聊天中,與女兒聊到了她的再婚問題。

在這位10歲女孩的眼裡,媽媽結婚再嫁無非就是與另一個男人發生了親密的兩性關係,並且這位10歲女孩對於親密兩性關係的解讀非常的直白露骨。

媽媽驚訝於女兒的這種早熟,她覺得女兒失去了她這個年齡段該有的純真,內心對女兒是滿滿的擔憂,但似乎對她的這種早熟也有點無能為力,不知道怎麼改變。

這位10歲女孩的早熟,有她的特定性,比如因為父母的離異,整個家庭氛圍環境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到了她,讓她對兩性關係有些極端的認識

撇開這位女孩特殊家庭環境。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現在的孩子與我們小時候那個年代比,明顯要早熟很多,有時孩子與我們討論的一些話題,會讓我們無言以對,總覺得在他們的那個年紀立場,不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思考方向,這些話題根本不是她所處的那個年紀該討論的。

比如同事說,她家12歲的侄女某天和她討論一個非常成人話的話題——同性戀不該被歧視。

孩子早熟又或者過早的「成人化」,這會對孩子有什麼不好嗎?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會失去她那個年代該有的純真快樂。


保持純真有什麼好處?這個我還挺有感觸的,因為身邊有這樣一位朋友,活得特別「簡單」。

這種簡單讓她經歷職場變遷,經歷很大的感情波折後,也始終堅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心懷感恩過好每一天。

「很多朋友會評價我太單純,我也知道一般這樣評價時,是對我處事態度的不認可,我會虛心接受他們的這種評價,也會一分為二來看待『單純』這件事。

『單純』有時是一種童真的狀態,這樣會讓我對工作生活保持更多的好奇和探索。

每次與她聊天,談論到一個她不熟悉領域的話題,她會問很多個「為什麼」,對新生事物總是選擇開放、吸收、接納的態度。

聯想到最近一直在追董卿主持的《朗讀者》,對第一期節目的一位嘉賓印象特別深刻——96歲的高齡翻譯家許淵沖。

他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三四點鐘,這其實對於一般的年輕人來說都是做不到的,但是許淵沖做到了。

怎麼還能以這麼充沛的情感,不僅僅是精力,在說到某個動情處的時候,立刻就熱淚盈眶,熱淚盈眶是年輕人,或者說是心還年輕的一種標誌,說明他的心還是那麼年輕的標誌。

一說到翻譯會樂在其中,和他說什麼,最後都給你繞回去,繞回翻譯這件事。

這是董卿在節目中,對許淵沖的一段評價解讀。

董卿問他,「床前明月光」這句詩怎麼翻?他飽含感情地回答:「這個不難翻的,「床前明月光」翻的是月光如水,然後「低頭思故鄉」翻的是我沉浸在鄉愁中,把鄉愁比做水,把明月光也比作水,這樣我就勝過前人的譯本了……」

談起心愛的翻譯,許淵沖就像是一個老頑童,可見在翻譯這項創作中,他一直以一種童真的心態投入,也讓他能一直保持活力和創作激情。

96歲高齡的他還有一個堅定的夢想,希望能活到一百歲,將莎士比亞的劇作全部翻完。

他翻譯的《中國古詩詞三百首》被諾貝爾文學獎評論為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化樣本。

「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過得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被許淵沖在節目裡說的這句話感動。

最近剛好了也看了一本《奶蜜鹽》的書,直視了孩子「成人化」的危害:「每個生命都有它的成長規律,很多時候,當一個人長得太快,也就意味著他老得更快,更容易失去生命的彈性跟熱情。

《奶蜜鹽》的作者張文質,一位教育學者,他在與上千萬家長的互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是慢的藝術」、「保衛童年」等教育理念。

在他看來,「保衛童年」就是要讓兒童成為兒童,不要讓孩子過早的「成人化」,生命的純真很重要,純真可以讓人永遠保持創造力。

張文質將孩童時代的家庭教育分為三層解讀:

第一層要給孩子「奶」,給孩子充足的原動力;

第二層要給「蜜」,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這樣才能經得起未來社會更多的摔打;

第三層記得給孩子「鹽」,注重孩子性格塑造,讓孩子未來的格局能更好。

很多時候,一份延續下來的純真,可能會讓孩子長大後依然在某些愛好上存在幼稚化的傾向,父母不必擔心,這種幼稚化可以與孩子心智上的成熟並行不悖的。

在心理學中有個詞「創造性退化」,指的是那些最有創造力的哲學家、科學家、作家等,在冥想、沉思、尋找靈感的時候,經常會表現出一些「幼稚化」的行為,而這種源自童年的幼稚化的傾向,本身有助於他們產生更好的創意或想法。

即使對於普通人,這種偶爾的幼稚化也不會妨礙他們處理工作與生活,反而可能讓他們在工作中產生更多靈感,在生活中保留更多純粹的樂趣。


怎樣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有了「成人化」的傾向?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對照一下。

一是有沒有給孩子設定太多不符合他身心發展規律的規矩,這些規矩有沒有讓孩子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問題;

二是孩子所處的家庭氛圍有沒過於成人化,日常與孩子交談的內容,是不是沒有以孩子為中心,而是以大人自己的生活為中心了,讓孩子過早知道了太多成人化的生活;

三是孩子是不是很少與同齡人在一起,喪失了兒童化的語言風格與思考方式。

在未來,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在某個領域有一定的創造力,並且始終樂觀看待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情,那麼記得不要去過早「催熟」他,過早懂事了,你以為他會成長得更好,但往往他長大後會越縮越緊,喪失了應有的生命力。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父母必須理解、接受並尊重這種『緩慢』,而不是總想著去改變它、調整它。

這是《奶蜜鹽》對於「教育是慢的藝術」觀點的解讀,讓我們理解、接受並尊重成長的「緩慢」。

相信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親寶寶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繫授權

「親寶寶育兒」微信公眾號:qbaobao6(長按可複製)分享育兒知識,解決育兒難題,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育兒Tips:我寧願要一個熊孩子,也不要他太懂事

總聽到有人說「誰誰家的孩子特別懂事,媽媽說什麼她都聽,媽媽要買東西給她,她說不要浪費錢,真懂事!」。但這種「懂事」背後,卻往往包含了一個孩子太早對自己的壓抑,在本該無憂無慮、沒心沒肺的年紀,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