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種愛孩子的方式都是溺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次說起溺愛孩子的問題,很多父母都會嘖嘖的感慨:哎呀!某某家的那個孩子啊,就是被爺爺奶奶溺愛的,可霸道了!也會有不少家長會驕傲的宣告:我們家從來不溺愛孩子,小時候哭的時候就讓他哭,長大一點不聽話就暴揍一頓!現在可聽話了……

往往這個時候小編總是很替這些家長們著急,我們都知道溺愛孩子的壞處,也到處能看到溺愛孩子的悲劇後果。

可是令人難過的是現在的家長們卻越來越迷惑,以至於出現了兩種極端:一種繼續溺愛,一種則在孩子面前變得冷冰冰!

不管是哪一種,都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的!

其實,愛孩子是父母長輩的天性,也不是所有的愛都是溺愛,家長們只需要分清哪些是溺愛,哪些是合理且必須的愛,就能給孩子一個美滿的童年了!

為此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下列十種屬於溺愛的做法(基本涵蓋了所有溺愛孩子的種類),希望家長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第一種:包辦代替

孩子都是弱小的!所以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會,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大人來幫助他們。

我們打著「孩子還小」的藉口一切包辦了。

即便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了還不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家長們也不知反省。

於是我們總不難看到類似「某大學生每周要將衣服寄回家給爸媽洗」的新聞!何其悲哀!

第二種:過度保護

「不許和別的小朋友玩,他們會欺負你!」「不能爬那裡去,危險!」這樣的父母可以對孩子的態度可以用「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來形容。

為了所謂的安全,哪裡都不許孩子去,只能待在家裡。

玩滑滑梯怕孩子摔了,和別的小朋友玩擔心孩子被欺負,不管孩子多大,他們都不相信孩子能自己照顧自己,一定要自己時刻在身邊近距離盯著。

漸漸的,孩子就變得膽小無能,沒有自信了。

第三種:特殊待遇

買了好東西先給孩子吃,如果孩子想全部吃那大人就自覺都不吃了。

有好東西也要先給孩子,這樣的溺愛方式特別容易出現在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習慣在家高人一等,一點也不懂得分享和同情他人,長大後必定會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也很容易墮落被排擠,因為這個社會上可不都是他的爹媽!

第四種:過分注意

同第三種不同的是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也許不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但習慣被當做中心:家裡人都要圍著他轉!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很可憐的,因為他所有的自信都是建立在自己是「宇宙中心」的基礎上,一旦發現自己其實不過只是家裡的「太陽」,失望要麼導致孩子極度自卑,要麼走向另一個極端:自暴自棄!

第五種:生活懶散

這樣的孩子沒什麼規矩,更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小小年紀就只懂得享受,長大後更不會成為一個勤奮的人!

第六種:大驚小怪

「哎呀,摔倒了!」「哎呀,寶寶,那個好辣,快吐出來!」有句話叫「初生牛犢不怕虎」,其實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讓他們去嘗試的,但是卻被誤當成了溫室里的花朵,男孩女孩都養出一身「公主王子病」。

禁不住一點挫折!

第七種:害怕哭鬧

孩子哭鬧的種類有很多種,孩子出生就會用哭來表達需求,但是不會無理取鬧。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越大越喜歡哭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縱容的:不分青紅皂白只要孩子一哭就哄、依從、遷就!這樣孩子不變的自私任性才怪呢。

第八種:祈求央告

這種溺愛方式是很常見的。

一家人哄著求著孩子吃一碗飯,答應他只要吃一碗飯就給買什麼玩具等等,總之,完全沒有家長的威嚴,而孩子呢!自然而然就成了小霸王。

第九種:當面袒護

「他還小呢!怎麼會做這些?」「他還小呢,你們小的時候哪有這麼棒?」這樣的話是不是經常能從爺爺奶奶的口裡聽到?每當父母教育孩子時,他們就會站出來袒護孩子,唱反調!很明顯,時間長了,孩子不僅不再懂得明辨是非,反而變得不尊重父母,因為一切都爺爺奶奶撐腰呢!

第十種: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完全不考慮是否真是孩子需要的,這樣的孩子必然會養成不懂珍惜的毛病,也不會懂得體貼他人!

雖然說這十種溺愛的行為不是每個家庭都會全部都有,但是不可否認,很多家庭或輕或重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尤其是有爺爺奶奶在的家庭里,更容易溺愛孩子!家長們應該努力避免出現這些情況,同時也要記得:除了溺愛,我們還能給孩子更多更好的愛!

————————

親子派,專注0-8歲孩子成長!有其他問題,請關注親子派微信公眾號:qinzipaidu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溺愛孩子的幾大現象,你有嗎?

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天使,做父母的都不希望孩子受一丁點苦,可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很可惜,我們誰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需要他自己面對人生的時候,與其讓他在以後的生活處處碰壁,不...

你也是「這樣」對待孩子的嗎?

導讀:父母們都知道「溺愛」的危害,可是很多家長卻分不清「愛」與「溺愛」的區別,父母們總是認為「溺愛」只是我們給予了孩子過多的「愛」,只要多的不過分就無傷大雅。今天我來告訴家長們,其實「溺愛」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