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誰最好?下次可不要這樣問孩子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日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家庭成員掙著在孩子面前表現,然後在追問孩子:「寶寶最喜歡誰啊?」「爸爸對你好還是媽媽對你好?」「奶奶給你買新衣服了,所以奶奶比你姥姥好。

」……大人這些看似無心的玩笑與爭寵,其實在孩子看來是一周憂愁,也會帶給他不少不良的影響。

小時候爸爸媽媽爭吵的時候,總會問我們姐弟幾個人:「爸爸媽媽如果離婚的話,你們要跟誰過?」兩個弟妹為了博取爸爸媽媽的歡心會選擇其中一個。

只有身為老大的我誰也不選,並且還補上一句:「要離趕緊的,不離那邊涼快哪邊呆。

至今父母親還是沒有成功離成婚,只是媽媽還是不時叨念我是個白眼狼。

後來我們才知道,父母吵架鬧離婚,之所以問我們姐弟要跟誰過,就是想讓對方看到誰在孩子心中地位更加牢固些,以此來達到打擊對方得到自我滿足。

看,這是多麼愚蠢的問題,可是就因為他們這些愚蠢的問題,卻曾經讓我們在擔驚受怕中度過,生怕一個不注意就會失去父母親的愛。

至今,我與妹妹都成家了,可是父母還是拿孩子來折騰。

平常有事沒事就問孩子:「姥姥對你好還是姥爺對你好啊?」這時候爸爸就會拿出最新的遙控汽車在外孫眼前晃晃:「你看姥爺給你買了最新的遙控車,姥爺對你好不好呀?」這時候媽媽也不甘示弱掏出錢包要帶孩子去遊樂園玩。

我的天,這麼幼稚的遊戲他們還能從年輕玩到現在,坑完了自己的孩子,又來禍害自己的孫輩。

真是夠了……

家長在孩子面前「爭寵」,不利於孩子成長

1.形成自我為中心思想

不管家長是用物質還是用語言來向孩子」邀寵「,同樣都是講孩子擺在一個高座廟宇的位置,孩子目睹大人的爭寵,漸漸變得驕傲自負,產生不切實際的自我膨脹。

會讓孩子舉得周圍人都應該圍著自己轉,對於一件事情只有自己踩有判決權,會導致日後孩子不能給自己正確定位而不斷碰壁。

而且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懂得額感恩珍惜,也不活顧及別人的感受。

2.缺乏安全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姥姥姥爺好還是爺爺奶奶好?這樣二選一的問題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實在是是太難了,如果孩子選擇了其中的一方,那麼落選的一方就會表現的很不高興,假裝生氣離開,這陽會讓孩子感覺到很不安,總擔心自己不再被人喜歡。

嬰幼兒時期良好的依戀關係會使孩子獲得安全感,克服在陌生環境中的恐懼,放心去探索新鮮事物。

3.容易利慾薰心

孩子的心智還沒發育成熟,很容易受到表面物質的誘惑。

只要家長用新衣服新玩具來誘惑孩子,絕大部分孩子都會屈服在這些想要的東西重,這種利用物質誘惑來「威逼」孩子做出選擇,其實只會讓孩子違背自己的內心,從小便學會了投機取巧,看重眼前的利益。

這種孩子長大後也只會以眼前利益為重,忽視情感。

4.養成說謊的習慣

孩子越小學習能力越強,在生活中環境對一個人的人格與氣質的塑造培養有著無法忽略的影響。

大人們總是利誘孩子來說出自己想要聽到的話,就會讓孩子在不自覺中學會了說謊。

如果次數多了就會成為習慣。

5.學會見風使舵

家長要有意識去保護孩子童年純真與誠實的一面,讓他們學會做一個誠實的人。

大人們為了自己刷那些無聊的存在感,往往出使出各種「爭風吃醋」的手段,選爸爸,媽媽不高興;選媽媽,爸爸又不開心。

為了博得大家的歡心獲得想要的東西,孩子我那個網會挖空心思去揣摩大人的想法,不斷變換說辭來討好的大人,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養成見風使舵,牆頭草一邊倒的性格,日後人際交往也很容易被人孤立。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不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些無聊的選擇,就像老婆與媽掉進水裡先救誰,這個問題連成年人都無法得出正確答案,何必屋為難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呢,如果發現長輩在孩子面前爭寵,自己有不方便挑明制止的是偶,要及時介入進來,引導孩子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做選擇,不能將眼前的物質作為評判的標準。

雖然偶爾一兩次的玩笑爭寵不會對寶寶造成過大的傷害,但是經常在寶寶面前強化這樣的概念,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發生改變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始終貫徹家庭成員教育觀念一致,培養一個額公正正直、誠實善良、懂得感恩的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