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在慣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幾天和米粒姥爺、姥姥還有他們的一對朋友夫婦一起吃飯,席間那對老夫妻說起自己的孫女,之前都是他們幫忙給孩子帶,但兒子和兒媳婦說他們太慣著孫女了,上個月把孩子接回去小夫妻自己帶了。

「還說我們慣孩子,我看他們比我們還慣孩子呢!」

大家平時都說是老人隔輩親,溺愛孩子,怎麼老人眼中竟是父母慣孩子呢?且聽老人怎麼說:

「現在外面那麼冷,風那麼大,孩子嚷著要出去玩,他們竟然就聽孩子的帶她出去了。

「還有,孩子出去看到什麼就撿什麼,也不管管孩子!撿回來一堆樹棍兒和樹葉。

髒死了!」

不僅是兩代人之間、爸爸媽媽之間也會經常指責孩子的一些行為是對方慣的,一個大家庭里平時聽到最多的,可能就是「都是你慣的!」

「都是你媽給你慣的毛病,這麼大人了還要大人幫你刷牙!」

「都是你爸給慣的,這麼貴的玩具都捨得買!家裡都多少玩具了!」

「都是你奶奶慣的你,餵飯要餵到幾歲啊,在幼兒園就自己吃飯回家就不自己吃!」

「都是他姥姥給慣的,孩子一吃飯就要看動畫片,不讓看就不吃飯!」

其實,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要分清責任是沒有必要也無法分清的。

孩子的成長是個系統工程,影響孩子成長的絕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所有人互相作用的結果!

更何況,不同人眼中的「慣」其實意味著不同的養育觀念,不一定你口中的「慣孩子」就是錯誤的,也不一定你所說的「不慣著孩子」就是為孩子好

且讓我們看看日常育兒中的「慣孩子」都分為哪幾類:

包辦代替

給孩子長期餵飯肯定是不對的,孩子到了一歲半至兩歲,基本都可以自己學吃飯了

當孩子有了想拿勺子筷子的慾望時,一定要滿足TA,就算孩子還掌握不好會把飯撒的到處都是,也不要強行餵飯。

追著餵飯硬塞食物就更不對了,搞不好孩子會形成厭食,更不喜歡吃飯了。

類似的還有給大孩子穿衣脫衣,代為收拾玩具,整理書包,這些孩子應該自理的事情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否則形成依賴習慣不光是大人累,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將來吃虧的是孩子。

所以替孩子代勞該自理的事情就是妥妥的「慣孩子」

但的確有一項事情得家長多幫助,就是刷牙

因為小孩子難以充分全面的刷到牙齒各面,也因為刷牙確實是個無聊的苦差事,孩子如果沒有監督就會偷懶糊弄,所以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家長幫助孩子刷牙直到7歲!說實話米粒媽第一次看到這條建議時不禁抽了一口冷氣,這是要累死媽啊

,還好現在和米粒爹兩人分工,他早上我晚上,不然真是給跪了!

阻止嘗試

都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膽小,尤其男孩子缺乏勇氣、缺乏擔當。

可是作為孩子的養育者,你們有沒有想過,正是你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怕他摔著碰著,這也不讓,那也不讓,導致了TA的膽小?

在小區里經常見到這樣的父母或者老人,看到孩子要學大孩子玩兒,從台子上跳下來,趕緊衝上前去阻止:「哎呀寶寶,千萬不能這樣,摔著了怎麼辦?」其實那台子不過是一兩級樓梯台階高,四五歲的孩子應該可以嘗試。

多讓孩子參加大運動,不僅鍛鍊膽量,也鍛鍊孩子的體育能力,有助孩子健康。

在商場的室內遊樂園裡,也經常看到家長追在孩子屁股後面一步不停的保護,就怕孩子磕著碰著,或者受欺負了。

不光家長累得半死,孩子也玩得不盡興,因為玩什麼家長都怕你摔著。

其實只要在遠處時不時看著孩子,確定TA需要幫助時再上前。

過度保護孩子就像把孩子豢養在籠子裡,小獅子必須要自己在草原上奔跑闖蕩才會長大成為雄獅,否則只能是供人觀賞的寵物。

太愛乾淨

有潔癖、愛乾淨、愛整潔可能是許多老人,或者媽媽們的習慣。

家裡要一塵不染,東西要收拾得整整齊齊,這本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是碰上熊孩子這種所到之處都颳起龍捲風的生物,那就是大人被氣得炸毛,孩子被吼得耳聾。

有不少媽媽抱怨,本來給孩子買了許多玩具,但是家裡老人不讓玩,覺得太亂,全給收到箱子裡摞起來。

孩子沒得玩,只能跟著老人整天看電視。

媽媽讓孩子把積木和玩具撒一地,坐在地上陪著玩,竟成了老人口中的「慣孩子」!

老人一般愛清凈,不愛吵鬧,但家中如果是男孩兒,不鬧是不可能滴!孩子就愛把床和沙發當蹦蹦床,蹦來跳去,枕頭和靠墊當武器,床單和被子當披風,所以你就聽吧:「快下來!快下來!不許跳!不許鬧!」

大人一邊吼孩子,另一邊孩子鬧的更歡!這時候如果願意給孩子自由的媽媽要是說一句:「就讓孩子玩兒吧,鬧完了再收拾也行。

」就很可能立刻被打上「慣孩子」的標籤。

怕孩子哭

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是心疼孩子,都捨不得讓孩子哭,可是不同年齡的寶寶在不同情況下的哭鬧,都是有理由的,不能為了怕孩子哭,就放棄一切原則,以孩子止哭為目的。

比如哄睡,之前有一種理論是「哭聲免疫法」,且不論這種方法究竟是不是科學,但孩子一哭就抱,一哭就給奶吃,肯定對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無益。

比如母乳,母乳餵養是益處多多,值得大力提倡,但母乳不是萬能的,媽媽的nainai更不能成為寶寶的安撫物,有許多家裡老人和爸爸聽不得孩子哭,只要寶寶一哭,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塞給媽媽讓趕緊餵奶,反而掩蓋了許多真實存在的問題。

又比如餵藥,肯乖乖吃藥的天使寶寶肯定是少見,大部分寶寶還是得千般哄萬般勸。

有些寶寶就是死活都不肯吃藥,看到藥就哭個不停,一部分老人或者爸爸媽媽就心軟了,不給孩子餵了。

可餵藥這種事哪容得商量,劑量、時間間隔都馬虎不得,不然耽誤了孩子病情可是大事。

價值觀不同

兩代人之間因為時代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所以價值觀也難免有所不同,老一輩信奉勤儉節約有可能會被說成摳門,而新爸新媽買一些價值較高的東西給孩子就被說成「亂花錢!慣孩子!」

排除一些確實不懂籌劃、只顧消費的爸爸媽媽,給孩子在經濟情況允許的條件下買一些價格雖貴卻品質優秀的物品,確實可以給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審美。

好的物品可以讓人舒心地用很長時間,劣質物品總是壞,體驗也不好,實際上比反覆買一堆廉價物品要划算得多。

不過也有一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因為太寵愛孫輩,自己省吃儉用卻給孩子買過於昂貴的禮物,這種就不值得提倡了。

孩子沒有長性,新鮮勁兒一會兒就過,花大價錢買來的玩具很快就扔在腦後。

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不珍惜和浪費東西的習慣,這才是真正的慣孩子

不讓做家務

之前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大意是做家務的孩子更聰明,確實是這樣。

可很多家庭不光孩子該自理的事情不自理,家務也是大人全部包辦,孩子只管吃喝玩睡和學習。

有些家長會說,孩子會做什麼啊,只會添亂,洗的碗不乾淨還得我再洗一遍,還不嫌麻煩的!TA給我好好學習就行了。

這可就大錯特錯了,孩子早點參與到家務中來,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更懂得家長操持家務的不易,更可以讓孩子對家庭的建立和經營有一種主人翁意識,從小有責任有擔當。

特殊待遇

米粒媽曾經去一個朋友家吃飯,飯桌上孩子單獨有一個餐盤,是一盤蝦。

她媽媽不好意思地說:「孩子喜歡吃蝦,這種蝦挺貴的,就給孩子一個人做了幾隻,我們大人吃其他菜吧。

米粒小時候愛吃車厘子,那會兒進口車厘子都要100多一斤,米粒姥姥就買給米粒一個人吃,其他人勿近。

有一次米粒媽吃了幾個還被說:這是給孩子留著的,你吃別的去!一聽這話我不幹了,東西雖然有點小貴,但這毛病不能給孩子慣!於是拿出信用卡給米粒姥姥,說:「您下次多買幾斤,要吃大家一起吃,要不吃都別吃。

不能讓孩子吃獨食。

究竟什麼是「慣孩子」

看到這裡大家發現,家裡人之所以互相指責「慣孩子」,其實是因為大家對於什麼是「慣孩子」有不同的定義

老人喜歡乾淨整潔,媽媽卻覺得愛鬧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因為家裡要整潔就不讓孩子玩兒,應該給孩子寬鬆自由的環境。

媽媽覺得孩子該吃藥就必須吃藥,心軟的家人卻聽不得孩子哭,「慣著孩子」不想吃就不吃了吧。

如果家人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多溝通,明確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可以容忍,哪些事不能縱容,就可以避免很多誤解和埋怨

我們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什麼要互相指責呢?

作為父母應該理解老人的出發點,不要一味指責他們慣孩子,應該引導他們多學習科學育兒知識,明確愛和溺愛的界限。

老人也應該讓年輕父母主導孩子的教育權,不要插手過多,包辦一切;帶孩子時也要讓孩子多一些自由,多一些嘗試,多一些原則。

畢竟愛孩子,是我們所有人的出發點。

作者簡介 | 米粒媽,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科學育兒、英文

啟蒙、剁手推薦。

歡迎加米粒媽微信 milima106,和米粒媽成為好閨蜜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爸媽媽誰最好?下次可不要這樣問孩子了

在日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家庭成員掙著在孩子面前表現,然後在追問孩子:「寶寶最喜歡誰啊?」「爸爸對你好還是媽媽對你好?」「奶奶給你買新衣服了,所以奶奶比你姥姥好。」……大人這些看似無心的玩笑與...

你的愛,寶寶都知道

優質陪伴是最好的愛,現在很多都是隔代育兒,隔代育兒其實很容易產生問題,那就是爸爸媽媽在家庭里不斷被弱化,有一部分孩子白天是老人帶,晚上還是跟老人同屋睡。而你作為媽媽,大概每天只有兩三個小時是和...

你家中了嗎?12種爺爺奶奶的「文盲式」教育法

首先我們得感謝爸爸媽媽不辭辛苦的幫我們照顧孩子,不過老人容易有些不好的教育方法,我們還是應該有意識哦。吃飯時不讓孩子好好咀嚼寶寶吃飯的時候,他們用小小的牙齒咀嚼,咀嚼後,唾液和食物混合,這樣的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