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最好的陪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原創文章 作者:盒紫時代
更多內容:V:有效陪伴 youxiao-peiban
who am i? 經濟學碩士,一位英語六級水平的媽媽,寶貝兩歲,完全掌握並會說的單詞超過700個,會說的句子超過40句,會跟著視頻學英語,對英語學習完全不牴觸,沒上過一天補課班,沒花過一分冤枉錢。
Start from here:
父母的困境
記得我剛剛懷孕的時候,「胎教」這個詞就出現在我的生活里。
聽說(只是聽說),在懷孕的時候聽古典音樂能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育。
於是乎下載了100首所謂的「大腦的建築師」的胎教音樂,剛開始還能堅持,後來就只能成為搖籃曲了。
那個時候各種營養補品,只要打的廣告里包括「有助於胎兒智力的發育」,那一定不愁銷售,吃吧,只要孩子能聰明,我願意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胖子。
教養胎兒、提高智力,孩子還沒出生,我們就開始為他之後的發展而憂心忡忡啦,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啊。
孩子出生之後,「胎教」在「早教」面前那真是小巫見大巫啦。
迫不及待想讓孩子早日成龍成鳳的家長們,對早教市場的支持,從價格上就能反應出來。
周圍的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早在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參加早教班啦,能有助於孩子各方面能力和智力的發育啊!那麼小的孩子,連玩還不會,早教班能教什麼啊?我也去湊湊熱鬧,看看能有什麼用,什麼都還沒看,映入眼帘就是那幾個大字「立減2萬,一年期的課程僅需2.5萬」。
面對動不動就好幾萬的早教班,那幾十塊錢的貝多芬音樂、幾百塊錢的營養補品,都只能是零花錢了。
面對這樣的市場風潮,家長都一窩蜂地買帳,就好像這些錢都是大風颳來的,對廣告的效果也深信不疑,於是就有了「離漲價僅剩10天」的促進消費廣告語,水漲船高的價格,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不管多高你都會上。
眾人皆醒我獨醉
現在媽媽間聊得最多的話題是什麼?
「你們都上什麼課?」
「在哪上的啊?」
「那我們也去報一個。
」
我們其實非常清楚,孩子消逝的童年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我們更明白,應該讓孩子在快樂中長大,學習的途徑不是只有上課一種選擇。
誰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都才華橫溢,像楊英豪一樣被麻省理工搶著要;能力強學歷高,像徐萌一樣老闆都怕他會跳槽。
於是乎越來越多的雞血家長加入了早教的大軍,為孩子安排了滿滿的課程,甚至是「超前」的學習,把初中的課程挪到小學講,把小學的課程提前到幼兒園,甚至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已經學認字計算啦,孩子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焦慮心理、社會要求更快更好更強的變態競爭,對孩子的做的每一個決定都至關重要。
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會了這個那個,回頭看看還在呼呼大睡、與世無爭的「小懶豬」,儘管信念再堅定,在周圍的層層壓力下,難免我們會懷疑自己讓孩子「玩」這個決定是不是正確的。
不知到底是眾人皆醒我獨醉,還是眾人都醉我卻醒,極度排斥給孩子報班的我,一直在尋找一條出路,讓孩子以不同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其實身邊處處都是學習的機會。
怎麼能夠在遊戲中獲得比教室里更豐富的知識,怎麼能在生活中開拓孩子的思維?這些都成了我研究的主題。
童年的應該充滿了探索和發現,思考和聯想;應該充滿好奇,渴望求知、尋找答案。
教科書式的上課、沒有互動的電子螢幕、教科書,想問問你們能給的了嗎
不忘初心
《Alike》是一部由巴塞隆納的DanielMartínezLara和RafaCano Méndez兩位導演共同執導的動畫短片,在這部短片里,親子關係、教育理念被一部無聲動畫展現的淋漓盡致。
故事講述的就是一副日常生活的畫面,卻讓無數的父母感動。
當我們試圖讓孩子,以我們認為的正確的方式去學習和生活時,孩子的真實反映是什麼?留給我們自己思考吧
該是時候在這場風起雲湧的教育戰中,為自己和孩子找到一個平衡了。
童年的時光更多的應該是玩耍。
在遊戲中學習,在每天的親子交流中,刺激孩子的智力發育。
在充滿快樂的環境中,讓孩子自主學習、主動學習,這才是教育的不二法門啊。
當你加入到孩子的遊戲中時,當你幫助孩子拓展他們的視野時,你會看到孩子臉上燦爛的笑容和滿滿的自信。
0~6歲的孩子應怎麼教育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教育孩子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協力,共同教育,而且我們還要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孩子們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培育孩子是為人父母者一生都在學習的...
送孩子去幼兒園早送好還是晚送好啊?
現在都講究早教,孩子幾歲上幼兒園,早點去還是晚點去?家長們也都蒙了。有的家長擔心:送的晚了,學習上就被落下了。有的家長擔心:送的早了,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影響發育。而且孩子太小,玩耍的時候不安全。
寶寶智力早開發,快來朵拉A萌吧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成為了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與之前的教育理念不同,現在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投資更加提前。有科學研究指出,一個人智力開發的黃金時期是他的小時候,因為此時孩子的認知架構和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