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架,家長如何把握好「護犢」的分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相互間爭吵打架的情況在所難免——有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搶奪一個玩具,有的時候可能只是單純玩鬧。

但是,現在因孩子打鬧引發家長互毆的新聞卻屢見報端。

前幾天,杭州蕭山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令人惋惜的事:兩家小孩因鬧矛盾打了一架,其中一名小孩的父親竟持刀跑去對方家中砍殺一家四口,致2死2傷。

確實,看到孩子打架,自己的孩子吃了虧,父母著實心疼,但如果孩子的衝突最終發展成為大人之間的衝突,事件擴大了,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更重要的是,你給孩子們樹立了壞的榜樣,使得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更強更頻繁

那麼,面對孩子打架,家長到底該如何把握好「護犢」的分寸,讓孩子在打鬧中也能得以成長呢?

1.正確認識孩子在交往中的打架行為

有些父母常為自己的孩子打架而煩惱,而衝冠一怒。

其實,孩子之間發生衝突非常正常,因為他們最能想起的解決矛盾的手段,就是衝突打架。

孩子們在群體交往中通過一次次發生衝突、協調、解決衝突,慢慢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如何與人協調、何時該堅持自己獨立的見解、如何良性競爭,甚至擴散至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因此,如果孩子的打架行為發生在正常交往中並且不十分厲害,父母就不要干預,讓孩子們自己解決,衝突反而很快就過去了。

我們經常看到,兩個剛剛打過架的孩子很快又在一起玩,而且玩得很開心。

2.及時制止並安撫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之間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家長要先加以制止,以避免不必要的肉體傷害。

但是需要注意到是,把雙方孩子拉開即可,不要做其他過多處理

及時制止後,家長要先安撫自己孩子的情緒,可以適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由此讓兩人保持距離,不讓「戰爭」激化。

3.不要在現場評理、批評孩子

無論哪個孩子有理,父母都不要在現場評判打架是因為誰的錯誤而引起的,尤其當家長沒有目睹孩子打架的全過程時,更加不能在現場評理,因為大人處理很容易讓事情複雜化

更不要當著兩個孩子的面兒批評其中一個。

批評別人家的孩子,容易引起大人之間的矛盾;而批評自己家的孩子,一方面容易影響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則容易使孩子產生「爸爸媽媽不愛我」的想法,更加委屈,從而影響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

4.事後指導孩子學會有效溝通

事後,家長應該首先弄清楚孩子打架的原因,讓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分析原因後,如果是自己孩子不對,家長應明確指出孩子的不對之處,並進行教育,還應該讓孩子向對方賠禮道歉,指導孩子道歉時應注意的禮貌用語

同時,家長還要指導孩子以後如何處理問題、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比如,別人來搶自己喜歡的玩具,孩子可以說:「你想玩我的玩具時要告訴我,而不是從我手裡搶。

我們可以一起玩,更快樂喔!」

此外,還應告誡孩子,屬於在正常交往中發生的小衝突,可以採取忍讓、不予理睬的方法,這有利於培養孩子謙讓寬容的良好品質;如果屬於孩子的既得利益受到侵犯,可以據理力爭;對經常欺辱人的小朋友,可以採取迴避的方法,或向教師、家長反映情況。

讓小寶寶快樂成長,關注微信公眾號「孩子怎麼教」,微信號:haizizenmejiao,更多育兒、親子、早教知識等資訊等著你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兩個孩子打架怎麼處理,家長要插手嗎

之前看到一個新聞,標題是:【兩個3歲小孩打架引發大人血戰】。大概內容是,兩3歲小女孩在玩耍中起了爭執,相互推搡了幾下,引起雙方家長大打出手,結果一方張婆婆的兩根肋骨被打折了;另一方劉爺爺也頭破血...

寶寶愛打架?「打鬧」並非「打架」

日常生活中,家長常遇到這種情況,幾個孩子剛才還一塊興致勃勃的玩耍,可一會就「打」起來了,你推我一下,我踢你一腳。打人孩子的家長會十分愧疚,連連道歉,並會嚴厲地批評自己的孩子;被打孩子的家長也會十...

小孩鬧糾紛,聰明的家長怎麼護犢?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相互間爭吵打架的情況說來就來。但現在不少因孩子打鬧引發家長互毆的新聞,更有甚者因孩子矛盾打架。視孩子如珠如寶的你會如何做?家長如何把握好護犢子的「分寸」,讓孩子在打鬧中成長?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