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理論:用性慾解釋孩子的成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成長、發展,其實就是人性慾的不斷發展。

弗洛伊德把性慾(又稱為力比多Libido)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注意,這裡的性慾不單單指狹義上的性樂,也包括其他能使人產生快樂感覺的事物。

(一)0~1歲處於口唇期

弗洛伊德認為力比多的發展是從嘴開始的。

吮吸本能也能產生快感。

吃棒棒糖,是我們對幼兒時期的回憶

6個月之前,兒童的世界是「無對象的」,他們還沒有現實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僅僅是渴望得到快樂,舒適的感覺,而沒有認識到其他人對他是分離而存在的。

6個月之前孩子不容易」擇人「,誰抱都行

約在6個月的時候,兒童開始發展關於他人的概念,特別是母親作為一個分離而又必要的人,當母親離開的時候,他就會焦慮不安,嚎啕大哭。

但是,如果孩子從小由奶奶或其他親人撫養,這種依戀就會轉向他們。

6個月之後,孩子會對最關心他人產生依戀

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都經歷口唇期的階段,流露出較早階段的快感和偏見。

往後的發展階段直至成人,出現的吮吸或咬東西(如咬鉛筆、手指
)的愉快,或抽菸和飲酒的快樂。

吸菸,是口腔期沒有發展不夠的表現之一。

(二)1~3歲處於肛門期

1~3歲兒童的性興趣集中到肛門趨於。

例如,排便時產生肛門區域黏膜上的愉快感覺,或者以排泄為快樂,以抹糞或玩弄糞便而感到滿足。

這一時期人們開始有所區別,通常發展為兩種人格,一種是排泄型人格,另一種是蓄便型人格。

經過父母調教,大多數人處在這兩種人格的中間水平

(三)3~6歲前生殖器期

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從3歲起,其「性生活」類同於成人的性生活。

但是,生理和社會常規的束縛,使得孩子的這些情感轉換為對異性父母的依戀。

弗洛伊德稱之為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戀父情結、戀母情結。

戀父就會與母親產生衝突

(四)6~12歲潛伏期

隨著建立較強的抵禦戀母情結的其骨幹,兒童進入潛伏期。

這個時期可以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這個時期是孩子最乖的時候,一般也不會早戀,男女之間有純潔友誼的豆蔻季節。

這個階段,通常喜歡與同性交往

(五)12歲~成年是青春期

青春期的個體最重要的任務是擺脫父母對自己的控制,因此父母應該注意尊重孩子、多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同時,到了青春期,個體容易產生性的衝動。

經過該時期,個體基本成熟。

至此,人也就完成了心理的發展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是父親壓力最大的時候

辛苦碼字不易,還求支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兒童性發育並不晚,爸媽早早要注意的禁忌

家長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和奠基。兒童期,又稱童年期,是介於幼兒期和青春期之間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正值進入小學,開始正規的學習,故也有人稱之為學齡初期。兒童期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