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育兒經,是媽媽更是知心朋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從有了孩子,煩心事也越來越多,育兒更是重中之重,有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調皮,不好管教;也有很多的孩子會抱怨父母,覺得爸爸媽媽不能理解自己。

那麼親子關係重要嗎?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呢?

【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親子之間的互動從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就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基本決定了孩子以後的行為模式、性格養成等。

隨著少年期、青春期等轉折時期的到來,孩子就會慢慢發展變化為成熟的、個性化人格。

小到身心健康,大到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親子關係對小朋友的影響之廣泛,不可小視。

其中主要的三大影響有:

1、對語言發展之影響。

在語言方面,比起爸爸,媽媽對孩子語言方面的影響更大。

2、對人格形成之影響。

倘若家庭關係不和諧,容易導致孩子結巴、神經官能症、脾氣暴躁、少年時期觸犯法律等等。

3、對社會人際關係之影響。

家庭關係融洽、親子關係親厚,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有被關愛、被需要的感覺,那麼孩子多數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假如孩子一直在不和諧的親子關係中成長,那麼孩子多數會不信任他人,沒有令自己滿意的朋友關係。

親子關係是一門難懂的學科,但又是一門有意義的學科。

現在大多是三口之家,父母對建立怎樣的親子關係很是頭疼:關係太近,怕是對小朋友的溺愛;關係生疏,又怕影響小朋友的心理健康。

因此,父母可以從細節中來展現對孩子的愛,比如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看懂孩子的眼神等。

假如親子關係是良性的、正面的,那麼父母與子女之間就不會有溝通障礙。

【愛與自由】

良好的親子關係就是愛和自由,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受,無條件的接受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

自由則是父母與孩子都要獨立,不要用成人的意志去塑造孩子,也不要過於依戀孩子。

愛可以讓我們同孩子之間更親密,而自由,可以讓我們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各自都有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能獨立成長。

【原諒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媽媽的朋友犯了錯誤,媽媽都能原諒其,並且做到舊事不再提,那麼對於孩子,為償不可呢?對於孩子所犯下的錯誤,媽媽會先究其源頭,視情況而進行引導,如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媽媽只會說一句「下次小心,媽媽幫你一起收拾吧」;但如果是因為無理取鬧而欺負了弟弟,那麼對不起,媽媽原諒的同時,也會說教一番。

【主動道歉】

媽媽做了對不起朋友的事情,想必一定會主動道歉的,那麼對於孩子,也應該同樣如此。

偶爾的時候,看到哥哥從弟弟手裡搶下玩具,並且說道「這是我的」!媽媽也會不分青紅皂白地直接批評哥哥,其實此時的媽媽只知其而不知其二,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後(是弟弟先搶玩具,而哥哥只是拿回自己正在玩的玩具),媽媽也會主動向孩子道歉。

【和顏悅色】

對於朋友,不管自己有多麼得氣憤、多麼得失望,想必都會和顏悅色地交談,把一切怨氣留在心裡,那麼對於孩子,為什麼就一定要非打即罵呢?象對待朋友一樣和氣地溝通交流,其實更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很多時候,心急的媽媽,也會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但更多的時候,出於一種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媽媽還是會一忍再忍地偽裝和善,將心中的怒火強壓下去。

【委婉批評】

孩子就是在不斷地犯錯誤、改正錯誤中長大與成熟的,那麼對於這些錯誤或缺點,媽媽一定要象朋友般地委婉提出孩子所能夠接受的意見,而不是橫加指責或嚴厲批評。

委婉地批評,不但是一種指正缺點錯誤的好方法,更是一種溝通與交流的開始;面對一個大喊大叫、得理不饒人的媽媽,孩子會敞開心扉與你交談嗎?

【尊重隱私】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隱私,並且也希望自己的隱私能夠得到朋友們的尊重與保護,其實再小的孩子亦是如此啊!相信誰都不喜歡與將自己隱私隨處傳布之人交朋友,那麼如果媽媽不在意孩子的隱私,孩子會與您做朋友嗎?媽媽發朋友圈,但媽媽不會將寶寶的隱私與大家分享;媽媽與朋友聊孩子,但媽媽不會將孩子的缺點或錯誤當做主題來聊。

【徵求意見】

誰願意與專制的人交朋友?與孩子做朋友,那麼做決定與選擇之前,請先徵求孩子們的意見。

一些時候,因為小朋友生活閱歷的淺薄,所做的決定與選擇並不是很明智,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情,如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那麼媽媽就會「屈從」於寶寶;但如果是一些事關重大的選擇,媽媽放手徵求寶寶意見,其實也是二選一的決定;還有一些選擇與決定,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讓寶寶嘗試一下自然後果。

【背道而馳】

志同道合的朋友,是難能可貴的,但再志同、再道合,也有意見相左、背道而馳之時,與其可以接受朋友,為何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媽媽不但允許、而且還鼓勵孩子的背道而馳,只要有理有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媽媽就會贊成;其實,這也是獨立思考能力的一種培養吧!

【信守諾言】

媽媽的處事原則是,不做言而無信的朋友,不但對自己的朋友是這樣,而且對年僅三歲半的明明亦是如此。

如果媽媽答應什麼時間為孩子買一件什麼樣的禮物,那麼一定會信守諾言地做到,萬一有特殊情況而做不到,也一定會誠懇地向小朋友主動道歉,並且說明原因;當然,許下諾言之時,媽媽一定會小心而謹慎。

【相互談心】

能有交心談心的朋友,是件快樂之事;那麼孩子也是同樣,如果可以和媽媽談心,將是多麼完美的親子關係。

一直以來,媽媽都是將孩子當做朋友,不但會問小朋友的感受,而且還會將自己遇到的事情與明明聊。

如果孩子告訴媽媽自己在幼兒園裡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媽媽也不會批評教訓其,更不會生氣,而是採取多聽少說的對策,畢竟事情已經發生了;當寶寶心中肯定,與媽媽聊天沒有「被懲罰的威脅」之時,小朋友才會無所不談。

【同喜同悲】

同歡喜、同悲傷,估計是交友的最高境界吧?其實與孩子之間也是如此,媽媽一定要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認真而用心地體會他們的感受。

記得一次明明的氣球不小心飛跑了,小朋友頓時大哭起來,媽媽沒有說類似於「不就是一個氣球嘛,有什麼好哭的,再買一個不就得了」之類的話語。

其實心裡是在這麼想,但嘴上卻說著違心之言,「媽媽知道你很傷心,媽媽也很難過,那我們現在想想,去哪裡再買一個同樣的氣球呢」?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小朋友立馬停止了哭泣,和媽媽一起商量去哪裡買氣球,因為孩子深深地體會到了,媽媽非常理解自己此時的心情。

媽媽最後語:有的媽媽也許會問,如果這樣,會不會失去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嚴?媽媽的回答是「不會」。

將孩子視為朋友,也是讓孩子放下對媽媽的敬畏之心,因為媽媽的專制不可能讓孩子信服,只會讓他們更加害怕,更加不喜歡媽媽這個角色。

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現在的媽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長輩,而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坐在地上談天說地的玩伴。

除此之外,媽媽還要多多關注一下孩子們所喜歡的事物,借孩子的喜好來向他們展現自己友好的告示,從中建立與孩子之間的共同語言,讓孩子主動把媽媽當成自己的好朋友。

本文經原作者授權發布 轉載需聯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