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縱容當愛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個問題,一般存在在溫和型和活潑型家長的身上,而又以溫和型家長為甚。
這些年來,我發現一個現象,做家庭教育的人,多數都鼓勵要家長放權給孩子,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要對孩子耐心耐心再耐心,要充分信任孩子,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偶有不同的聲音,就會受到大家的質疑,比如錢學忠教授說,家長要承擔起做父母的責任,馬上就有相關人士打擂台,要和錢學忠教授PK,辯論一下。
現實生活中,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模式,和父母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力量型的人,你想不讓她做虎媽,都很難,她會對孩子有很多要求,希望孩子能和自己保持一致。
她會嘮叨、包辦代替,會要求孩子聽話。
他們相對來說,對孩子比較嚴厲。
和他們相對的,是溫和型的父母,他們會很焦慮,總是擔心自己帶不好孩子,擔心自己做的決定不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他們心細如髮,能很敏銳地體會到孩子情緒的變化,並把孩子的情緒加以放大,所以,他們能感受到孩子的痛苦和歡樂,並比孩子更痛苦和歡樂。
孩子犯了錯誤,他們會替孩子找出很多理由來辯護。
城城上幼兒園第一天,自己沒有什麼感覺,媽媽倒是哭得稀里嘩啦。
邊哭邊說,太可憐了。
可憐啥呢?媽媽哭得嗚嗚咽咽,說不出來,反正就是可憐,孩子的每個毛孔都散發著令人可憐的氣息。
城城從第二天起抗拒上幼兒園。
其他孩子一個月後,基本就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城城的適應過程持續了半年。
小寶的媽媽見不得孩子不快樂,她說孩子壓力太大了,作業多的時候,做夢都能哭出聲,玩得痛快的時候,做夢則是笑出聲。
她想盡一切辦法為孩子創造歡笑的機會。
受到了批評,小寶會不高興,媽媽就儘可能的不批評小寶,偶爾批評小寶後,看著不快樂的小寶,媽媽會自責,覺得對不起孩子。
小寶漸漸變得沒禮貌、自我、不能受到批評。
在一片對小寶的批評聲中,媽媽說:除了我,沒人對她好。
我一定要對孩子好一點,否則,孩子就太可憐了。
棟棟,想吃什麼就馬上要吃到嘴,否則就大哭。
奶奶說:小孩子胃口好,過幾年,你想讓他吃,他都沒胃口了,能吃是福氣,想吃就吃。
只要榮幸的被棟棟點名的食品,奶奶忙不迭的去買,動作慢了,棟棟就哭鬧不休。
棟棟被餵得又黑又瘦,很對不起奶奶的那些食品。
幾個媽媽在一起聊天,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是:孩子玩的時間最長,對孩子最寬容、最有耐心的媽媽,就一定是成功的媽媽,否則,就要受到大家的批評。
做一個嚴厲的媽媽,成了不懂教育的代名詞。
現在有一種理論說,孩子能自我教育,自我修復,家長的干涉會破壞孩子內在的自我發展。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的開竅時間表,到了一定的年齡,他們會知道有些界限不能碰,有些行為不受歡迎。
父母的責任就是讓孩子知道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什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果家長什麼都不做,等待孩子的自我開發,有點類似農民種莊稼時的「望天收」。
孩子人生的好壞變成了撞大運,開竅早,就少走彎路,開竅晚,就多碰壁,多浪費點機會。
我女兒的鋼琴老師培養出了很多優秀學生,獎狀掛滿了一面牆壁。
他說,跟他學習兩三年後,孩子都能彈得非常好,可以有一個孩子例外。
這個孩子很懶散,回家從不認真練習。
孩子媽媽跟老師說,我們就是培養一個愛好,以後不指望他能有多大的成就,希望老師對孩子不要太嚴格。
老師說,既然這樣,你還讓他學什麼,這就是浪費錢和時間。
媽媽堅持要讓孩子繼續學,堅持要老師對孩子寬鬆,堅持要老師每次上課都鼓勵孩子,以給孩子信心。
兩年以後,孩子沒有任何進步,看著滿牆的獎狀,媽媽開始埋怨老師不負責,不認真教自己的孩子……
我們愛孩子,能理解孩子的錯誤,願意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任孩子的缺點,坐視不管。
愛孩子,就要理解他、包容他、幫助他、糾正他、不放棄他……縱容孩子,不是愛!
【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經作者同意在本平台發送。
歡迎各位粑麻分享到朋友圈;若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出處「成致-青少年教育」和原作者,否則我們將究其責任。
【作者簡介】
黃微:家庭教育專家,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團中央《知心姐姐》雜誌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國巡迴報告團講師。
多家親子網站特聘專家,多家教育雜誌撰稿人、國家一級培訓師,著有《我最想要的親子性格書》、《做個好媽媽其實很容易》等多部作品。
資深家庭和教育諮詢專家,黃微家庭&教育諮詢創始人、首席諮詢專家。
「曉世界部落」微信公共平台(微信號:see_do_get),關注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教育諮詢不是超級保姆
這麼多年,一直在做家庭教育諮詢的工作,來找我求助的父母越來越多,然而,我也越來越困惑:我到底是誰?父母們期望我是誰?每一個來諮詢的父母,我都會讓他們做一系列的測試題,再結合我和他們以及和孩子的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