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哭大鬧大肆喧譁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我們看到某個孩子在大廳廣眾之下肆意亂喊亂叫,打打鬧鬧,估計大家都會為此皺起眉頭,並怪罪孩子的家長沒有教育好孩子的言行。

作為一向以文明古國著稱的我國,在文明禮貌上有許多規範,這需要大家自絕地遵守。

孩子也是民眾的一員,同樣肩負著維護文明禮貌的責任,在公眾場所里大哭小叫,不但影響了孩子自身形象,更侵犯了大家的利益,也讓文明從我們身邊溜走。

案例

果果是個淘氣的孩子,總是愛玩愛鬧,而且不分場合。

一次媽媽帶著果果去聽音樂會,在進音樂廳之前,一再告誡果果,要遵守音樂廳的規則,不能大聲喧譁,不然台上的叔叔、阿姨就會分散精力,不能演奏好樂曲。

果果一再點頭答應,並保證自己不亂說話。

演出開始,起先果果確實沒有發出半點聲音,安靜地坐在座位上聽音樂。

可是沒等第三支樂曲演完,果果就有些坐不住了。

他開始扭著小屁股,東張西望,時不時地小聲對媽媽說話,媽媽看到果果蠢蠢欲動,就小聲提醒他。

果果只好又忍了一會兒,開始找各種理由,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喝水,而且聲音越來越大,最後竟開始大聲地嚷著要回家。

果果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了演員的發揮和觀眾的觀看,最終被請出了音樂大廳。

中華民族是一個文明的民族,中國文化是一種講「禮」的文化,中國人自古尚禮,並且,禮儀與文明相連,禮儀代表的是文明的程度。

因此,孩子應該成為「禮儀之邦」禮儀文明的星火傳承者,而不是無禮的終結者。

像果果這樣不顧場所大喊大叫的行為,令我們的文明禮儀蕩然無存。

作為家長更應為此深思,如何教育孩子懂禮儀、講文明,並及時改正孩子肆意亂叫的不良行為。

★增強公德意識,杜絕大聲喧譁

面對孩子在公眾場合大肆喧譁這一不文明的行為,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和糾正。

要知道,在任何一個文明的國度,大家都是依禮辦事,都要尊重文明禮貌、尊重他人。

由於孩子年齡的問題,可能對此並無很強的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

每每在公眾場合隨心所欲大呼小叫。

這可能是因為孩子走出家門,在陌生的環境裡有些不適應;還有些孩子,出於好奇心理,對沒有見過的東西好奇,問這問那,驚呼不已;再有就是小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本來孩子就愛說愛鬧,幾個孩子在一起那就更永無寧日了。

面對孩子這一特性,家長和老師要耐心輔導,從頭做起。

多給孩子講解關於文明的故事,利用孩子做遊戲、講故事、讓孩子例舉不文明現象等手段教育孩子要講文明、懂禮貌、遵守規章制度,讓孩子切身體會到社會是個大家庭,我們只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的言行不能妨礙其他成員,大家要相互理解、友好相處,從而增強孩子的公德意識。

★家長帶頭作用 提升禮儀修養

很多孩子社會公德意識淡薄,主要來源與家庭的教育不到位,甚至說家長沒有起到帶頭作用。

其實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怎麼做,他就怎麼學。

如果家長平時就不注意自己的行為,在公共汽車上和同伴肆無忌憚地大聊特聊;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地狂打手機;在餐廳等公共場合大聲勸酒行令;甚至在家裡不分時間場合大唱卡拉OK,不惜影響鄰居的休息。

不但妨礙了他人,又損壞了家長自身的良好形象。

這些行為一旦潛移默化的移植在了孩子身上,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造成文明的缺失。

而孩子長此以往地不分場合,自行其道,不顧他人感受,肆意妄為的行為也會遭世人厭棄,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有些家長非常寵孩子,即使孩子大喊大叫影響了他人,他們也熟視無睹。

自認為小孩子就是活波、淘氣,不必理會。

如果有人對孩子這一行為橫加評論的話,還會引起家長的極度不滿或怒火。

殊不知,家長的這一寵愛方式很可能害了孩子,讓孩子在無形中成為不文明的代表,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孩子在公共場所肆意大聲喧譁,看起來事情雖小,「危害」卻很大。

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是沒有修養的表現,會給周圍人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為此,每一個人包括孩子在內,都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重內心的修養。

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觀念,杜絕孩子沾染不良和不文明的習性,凈化孩子的心靈,從而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要及時制止

家長的過分溺愛,導致「熊孩子」數量不斷增多。而且,「熊孩子」的破壞力也不容小視,很多「熊孩子」的家長都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那麼,怎麼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呢?當孩子出現以下...